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03-28 10:28
浦迪 李三 祁輝
新的生產實踐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在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交織并進的背景下,需要以全新的生產力理論視角,剖析數字化賦能能源電力提質增效的內在機制,推動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
數字化重構能源電力生產活動的邏輯。從生產力理論來看,人類生產活動是以生產要素為資源、生產力為驅動、通過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創造、轉化、實現價值的過程。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生產效率的提升始終遵循生產要素、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漸進演化的發展范式。數字經濟時代,數據和算力成為新型生產要素和生產力,加速推動生產和生活方式深刻轉變,成為傳統行業發展的新動能。同時,能源電力這一傳統行業作為社會多元生產力釋放的重要樞紐,系統規模日益龐大、復雜程度不斷提高,亟須利用數字化技術對能源電力生產活動進行解碼、優化與重構,實現能源電力從生產要素到生產力、再到生產關系的全面系統變革,助力能源電力運行效率和可靠性提高,推動構建更加多元、清潔、低碳、可持續的新型能源體系。
數字化轉型拓寬能源電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路徑。新質生產力是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的先進生產力。能源電力全要素生產率提升,需要進一步從數據要素、“電力+算力”、產業合作生態等方面積極創新變革。一是激活能源電力數據要素價值,以場景需求為牽引釋放新動能。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在能源電力生產活動中通過與勞動力、資本等傳統要素融合,實現以數據流引領優化能量流和業務流。其不僅能通過智能監測、電力客戶畫像等場景應用,提高能源電力運行穩定性和供電服務經濟性;而且能以“電力看經濟”、碳排放監測等場景為載體,高效服務社會運行、綠色低碳轉型。二是以“電力+算力”為核心,引領能源電力新質生產力發展。電力與算力作為實體社會的能量基石與數字世界的能力底座,協同發展、相融并進,共同成為能源電力生產力躍遷式發展的重要助推劑。一方面,大模型等數字生產工具通過賦能改造傳統電力生產運營模式,推動能源電力向“新型勞動者,利用新型勞動資料,作用于新勞動對象”的方向發展,有效提高能源電力現代生產力水平。另一方面,“西電東送”“東數西算”工程協同推進,能有效解決算力的能源供給問題,從而間接激發全社會新質生產力的提升。三是培育能源電力產業合作生態,重構能源電力新型生產關系。變革舊的生產關系、建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必然需要。在數字經濟時代,能源電力生產關系已逐漸從“占有支配”向“共建共享”、從“領導組織”向“合作賦能”、從模糊“按勞分配”向精準“按生產要素分配”轉變。因此,發展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推動數字化賦能內部生產管理模式和外部合作關系的優化,重塑數字化商業模式,推動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進一步提升能源電力新質生產力,需加強數字化轉型在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中的應用,從而提高能源電力的質量效益。一是激活能源電力數據在電力市場、碳市場等的作用,加速能源電力數據流通交易,實現能源電力數據的要素化、資產化、資本化閉環;二是以小微電網為切入點,通過分布式電源柔性調節等場景,推動電力網與算力網協同布局。三是廣泛鏈接產業鏈上下游優質資源,持續培育數字能源產業生態,助力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關鍵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
(作者單位: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責任編輯:楊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