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電力報》 時間:2025-04-11 11:11
加快推動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提供堅強能源保障
四川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省能源局局長 鄧超
2024年,四川省能源系統聚焦中心、服務大局,堅定不移推動新型能源體系規劃建設,全力以赴做好能源安全保障,全省新能源項目建設進入“快車道”,重大電網項目建設取得豐碩成果,迎峰度夏電力保供平穩有序,各項工作任務圓滿完成。2025年,我們將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全國能源工作會議要求,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新型電力系統,不斷深化能源領域體制機制改革,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提供堅強能源保障。
履職盡責、砥礪奮進,全省新型能源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以水電和新能源為雙主體,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建設,加快推進金沙江葉巴灘等大中型常規水電站建設,在建裝機1678萬千瓦,硬梁包、銀江水電站實現首臺機組投產,風光新增并網投產裝機628萬千瓦,新能源裝機達1972萬千瓦,在建和投產新能源裝機規模創歷史新高。加快頂峰兜底電源建設,川投資陽、能投廣元氣電項目投產發電,華電內江等6個氣電項目加快建設,中煤廣元、國家電投達州兩個煤電項目開工建設,在建火電裝機容量達1075萬千瓦。不斷提升天然氣煤炭保障能力,全省天然氣年產量超560億立方米、穩居全國第一位,支持29個煤礦實施智能化改造,累計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22個、產能1042萬噸。
能源基礎設施全面提檔升級。持續推動省間電力互聯互濟,加快推進隴電入川、疆電入川等特高壓直流工程前期工作,投產我國首套電網側構網型SVG。優化完善省內交流骨干網架結構,甘孜—天府南—成都東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工程建成投運,率先實現西南地區特高壓交流工程零的突破,阿壩—成都東特高壓交流工程開工建設。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全省保有量突破77萬臺、總功率1068萬千瓦。深化拓展天然氣管網布局,全省建成天然氣長輸管道1.06萬千米,輸氣能力600億立方米/年。持續提升能源儲備調節能力,形成煤炭儲備能力290萬噸,牟家坪、老翁場地下儲氣庫先導試驗工程全面完工,遂寧LNG儲氣調峰項目建成投運。
能源運行保持平穩有序。貫徹落實“留、買、發、頂、調、限”的工作部署,有效應對迎峰度夏期間6929萬千瓦的歷史最高用電負荷,牢牢守住民生和重點領域安全用電底線。能源供需形勢總體平穩,全省電力總裝機規模約1.4億千瓦,全年發電量5285億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4000億千瓦時,全年累計消費天然氣295億立方米。持續在工業生產等五大領域開展電能替代,全省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超70%,全年累計實現電能替代電量1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1%。
能源領域改革創新持續深化。積極推進能源科技創新及裝備研發,萬米深井川科1井鉆探深度達8000米、創下多項世界紀錄,“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調速系統”入選國家能源局第四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名單,支持組建新型電力系統柔性通信網等4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加快培育能源領域新業態,上線運行成都、宜賓兩家虛擬電廠,開展可再生能源制氫示范,搭建電力算力企業交流合作機制。深化電力市場建設,省內綠電交易和省內中長期交易連續開市首次啟動,電力市場化交易規模進一步擴大,省內市場化交易電量211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
能源行業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促進行業規范管理,加快電網規劃建設立法進程,規范新型儲能布局建設,研究出臺分布式光伏管理措施。加強能源安全生產管理,牽頭組建電力、油氣長輸管道安全生產專委會,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推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流程規范化,組織重點地區開展林區電力線路隱患拉網式排查整治,開展水電站應對自然災害、油氣管道保護應急演練。堅決落實生態環保要求,制定應對大氣污染推動能源結構調整行動方案,有序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小水電清理退出工作。
凝心聚力、奮楫篤行,加快構建有力支撐四川現代化建設的能源發展新格局
全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快形成水電和風光雙主體地位,推動大渡河雙江口、金沙江葉巴灘等大型水電工程順利投產,實現全省水電裝機突破1億千瓦,力爭再建成風電110萬千瓦、光伏發電1100萬千瓦以上。持續推進調節能力建設,盡快核準開工南充煤電項目,加快已開工火電項目建設,開工建設綿竹抽蓄項目,加快建設道孚、兩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在成都等負荷中心新增布局建設一批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提速推進西南立體樞紐電網建設,加快阿壩特高壓交流工程建設,推進攀西特高壓交流工程前期工作,持續優化完善500千伏主網架,力爭隴電入川、疆電入川特高壓直流工程年內核準開工。
全力提升化石能源保障能力。加快建設川渝千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基地,力爭天然氣年產量突破600億立方米。不斷優化輸氣管網,推進攀枝花—涼山管道建設,實施一批氣電項目配套管道工程,加強與國家主干管網互聯互通,加快建設川氣東送二線(四川段)。加強煤炭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加快地下儲氣庫建設,進一步建立完善煤炭儲備運行監測、定期輪換、應急動用等體制機制,力爭2025年全省形成煤炭靜態儲備能力450萬噸以上。
全力做好迎峰度夏度冬電力保供工作。強化水庫電站調度管理,確保各大水庫在度夏度冬前蓄至最高目標水位。切實保障電煤及燃機發電用氣,加強省外電煤長協組織和市場采購,充分發揮儲煤基地功能,強化度冬度夏電煤運行監測,保障氣電項目用氣,確保度夏度冬期間燃氣機組能發多發。優化電網運行方式,科學調度安排水、火、風、光各類電源發電,確保發電資源最大化利用。加強省外購電,深化與西北及華中省份合作,最大化用好外購通道資源,落實外購電量。抓好電力需求側管理,充分運用鋼鐵、水泥等“快上快下”負荷調節資源,妥善處理參與需求響應與產能調控措施的關系。
全力推動能源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建立健全區域碳排放預算管理和目標考核、行業企業碳管控、項目碳評價等政策制度和工作機制,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嚴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分領域、分行業實施節能降碳專項行動,大力實施“電動四川”行動,科學有序推進終端用能領域電能替代。鼓勵企業搶抓國家“兩新”政策機遇,開展電力領域設備更新改造升級和煤電節能降碳改造。
全力培育能源新質生產力。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支持申報重大專項和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統籌推進“賽馬爭先”創新平臺創建,推動更多“四川造”科技創新成果和重大項目獲得國家支持和認證。推動綠色電力與產業發展深度耦合,研究制定支持算電融合發展意見,引導全省算力優化布局,在“三州一市”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工作,探索推進綠電直供示范工業園區。推進新模式新業態健康發展,加快推動氫能從模式探索向試點示范邁進,推動車網融合互動試點示范,構建“1+N”虛擬電廠建設運營管理服務體系,促進能源產業拓展升級。
凝心聚力、奮楫篤行,加快構建有力支撐四川現代化建設的能源發展新格局
全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加快形成水電和風光雙主體地位,推動大渡河雙江口、金沙江葉巴灘等大型水電工程順利投產,實現全省水電裝機突破1億千瓦,力爭再建成風電裝機11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1100萬千瓦以上。持續推進調節能力建設,盡快核準開工南充煤電項目,加快已開工火電項目建設,開工建設綿竹抽蓄項目,加快建設道孚、兩河口混合式抽水蓄能電站,在成都等負荷中心新增布局建設一批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提速推進西南立體樞紐電網建設,加快阿壩特高壓交流工程建設,推進攀西特高壓交流工程前期工作,持續優化完善500千伏主網架,力爭隴電入川、疆電入川特高壓直流工程年內核準開工。
全力提升化石能源保障能力。加快建設川渝千億立方米天然氣生產基地,力爭天然氣年產量突破600億立方米。不斷優化輸氣管網,推進攀枝花—涼山管道建設,實施一批氣電項目配套管道工程,加強與國家主干管網互聯互通,加快建設川氣東送二線(四川段)。加強煤炭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加快地下儲氣庫建設,進一步建立完善煤炭儲備運行監測、定期輪換、應急動用等體制機制,力爭2025年全省形成煤炭靜態儲備能力450萬噸以上。
全力做好迎峰度夏度冬電力保供工作。強化水庫電站調度管理,確保各大水庫在度夏度冬前蓄至最高目標水位。切實保障電煤及燃機發電用氣,加強省外電煤長協組織和市場采購,充分發揮儲煤基地功能,強化度冬度夏電煤運行監測,保障氣電項目用氣,確保度夏度冬期間燃氣機組能發多發。優化電網運行方式,科學調度安排水、火、風、光各類電源發電,確保發電資源最大化利用。加強省外購電,深化與西北及華中省份合作,最大化用好外購通道資源,落實外購電量。抓好電力需求側管理,充分運用鋼鐵、水泥等“快上快下”負荷調節資源,妥善處理參與需求響應與產能調控措施的關系。
全力推動能源消費綠色低碳轉型。建立健全區域碳排放預算管理和目標考核、行業企業碳管控、項目碳評價等政策制度和工作機制,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嚴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分領域、分行業實施節能降碳專項行動,大力實施“電動四川”行動,科學有序推進終端用能領域電能替代。鼓勵企業搶抓國家“兩新”政策機遇,開展電力領域設備更新改造升級和煤電節能降碳改造。
全力培育能源新質生產力。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支持申報重大專項和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統籌推進“賽馬爭先”創新平臺創建,推動更多“四川造”科技創新成果和重大項目獲得國家支持和認證。推動綠色電力與產業發展深度耦合,研究制定支持算電融合發展意見,引導全省算力優化布局,在“三州一市”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工作,探索推進綠電直供示范工業園區。推進新模式新業態健康發展,加快推動氫能從模式探索向試點示范邁進,推動車網融合互動試點示范,構建“1+N”虛擬電廠建設運營管理服務體系,促進能源產業拓展升級。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