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12-21 17:53
王榮 劉敏
12月15日晚7時許,王鐘填寫好工作票后,照例給劉正江和鄧權進行了一番講解,“明天的班前會,你們倆要將作業的風險點都講一下……”
自8月30日從柳林供電所調配至配網生產協作中心,王鐘的每一天都是“跑步”前進。
在各個縣公司組建配網生產協作中心柔性機構,是國網湖北黃岡供電公司針對單個供電所承載力不足,探索建立跨所生產協作機制、優化縣域生產組織方式的一項實踐舉措。協作中心按“人員隸屬不變、工作統一調配、工匠孵化培養”的運作模式運作,統籌承擔縣域鄉鎮供電所“技改、檢修、搶修”三類業務和青年員工集中培養任務。柔性機構設置帶電作業班和綜合檢修班,分設常駐及柔性人員數名。常駐人員采取“公開選聘、擇優遴選”的方式確定,柔性成員則根據工作任務抽調區域內供電所具備資質人員,任務結束后返回原供電所?!捌鋵嵳f白了,配網生產協作中心就是配網運維的‘特戰隊’?!痹摴救肆Y源部主任李近說。
王鐘原是國網黃梅縣供電公司柳林供電所的外勤班長、五級供服工匠,因技能水平過硬,在競聘時拔得“頭籌”,擔任綜合檢修班班長,班組兩名固定成員名額則被該公司35歲及以下供服職工中的“佼佼者”劉正江和鄧權收入囊中。
在得知自己競聘“勝出”時,王鐘喜憂參半,一方面,為能走上新平臺而欣喜,另一方面,則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勝任。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王鐘逐漸游刃有余,“雖然工作節奏很快,但每一天都特別充實,不是在檢修作業,就是在檢修作業路上。當然,技能提升也快,上次安裝配電自動化開關,就是自己設計的,不僅美觀,操作還方便。”王鐘一臉自豪。
當前,正值今冬明春保供電的關鍵期,也是檢修處缺的黃金期,供電所高故障線路整治、綜合性檢修全面鋪開,配網生產協作中心的作業任務也是緊鑼密鼓?!?0月,我們和帶電作業班僅工作票就有近40份。”王鐘道。
王鐘還是劉正江和鄧權的師傅,除了帶著他們一起施工、檢修,還不定期給他們“開小灶”,講作業現場安全風險,教拉線制作、橫擔安裝……“‘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實他們兩個也是我的師傅,像PMS系統方面的知識,他們就比我熟悉。如今一些不停電的小型檢修,他們都可以獨立擔任負責人了?!?/span>
對于“95后”的劉正江來說,新崗位不僅是“充電站”,也是“大舞臺”。他說:“中心績效激勵的力度很大,工時、工效、工作難度不一樣,崗級和績效工資都不一樣,收入高低由表現說了算。我也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來年爭取競聘上技術員?!?/span>
從試點先行到全面覆蓋,11月30日,隨著10個縣市公司配網生產協作中心陸續揭牌,國網黃岡供電公司配網“特戰隊”的“名頭”也逐漸打響。以試點單位國網黃梅縣供電公司為例,協作中心組建僅兩個月,就已完成復雜類不停電作業7次,減少停電1.5萬時戶,增供23.8萬千瓦時;減少外包業務11件,預計節約成本57萬元;完成高故障線路綜合性檢修作業2次,安裝配電自動化開關6臺,完成高能耗配變更換8臺,開展接戶線改造工程施工15次,中、大型搶修作業5次,調配人員118人次,線路非停同比下降71.42%。
“除了打造‘特戰隊’,我們還要培養‘后備軍’,中心實行‘成熟一批、輸送一批、補充一批’的輪換策略,這里的青年骨干以后都是供電所的中堅力量。”李近笑道。
責任編輯:于彤彤
校對: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