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6-24 10:45
打造遼寧經濟綠色轉型新范式
——海上風電為東北全面振興注入新活力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邱燕超
渤海潮涌千帆競,長風浩蕩萬象新。在“雙碳”戰略引領下,遼寧正以千億級海上風電集群建設為破題之筆,書寫老工業基地向綠色轉型躍升的壯闊篇章。近日,記者從遼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獲悉,隨著遼寧省131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即將全面開工,這片曾經鋼花飛濺的熱土,向海圖強、御風而行,奏響了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大風歌”。
遼寧進入海上風電發展快車道
海上風電是各國應對氣候變化和實現能源安全的重要依托,已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爭奪技術高地的新領域和發展經濟的新引擎。憑借市場規模和技術進步驅動,我國海上風電產業已經形成明顯優勢。
遼寧毗鄰渤海和黃海,海洋空間資源豐富,大陸海岸線長度2290公里,位居全國第五,海洋功能區劃面積4.13萬平方公里,共有海島633個。據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評估數據,遼寧海上風能資源經濟技術可開發量超5000萬千瓦,風能資源蘊藏量大,具備規模化開發海上風電的資源優勢。
2024年7月,大連華能莊河四二號平價海上風電項目成功并網,標志著遼寧省海上風電從政策驅動走向市場培育。截至2025年5月底,遼寧省海上風電累計并網規模已達125萬千瓦。
“遼寧海上風電產業加速成為振興突破‘藍色引擎’。”6月20日,在2025海上風電大會上,遼寧省發展改革委主任周軼贏介紹了遼寧風電產業發展構想。她表示,遼寧省將發揮工業基礎優勢,爭做世界風電產業中心先進裝備制造領跑者,為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遼寧方案。
據了解,經公平公開公正組織競爭優選工作,大連、丹東、營口、盤錦、葫蘆島等市沿海海域風電場,分別由華能集團、國家能源集團、招運(遼寧)新能源、中國三峽、國家電投、中電建、華電集團、中廣核等電力開發企業獲得,部分項目已進入開工建設準備階段。
隨著遼寧131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啟動建設,未來預計可拉動投資近萬億元,年均產值超千億元,海上風電將成為帶動遼寧省經濟持續繁榮和建設海洋強省的重要力量。
海上風電帶動遼寧傳統工業轉型
202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要求,“希望遼寧在推動新時代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上勇于爭先,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遼寧篇章”。高質量推動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建設,構建綠色能源經濟體系,成為遼寧加快發展綠色經濟、推動傳統產業升級發展的實施路徑。
作為新中國工業的搖籃,遼寧省老工業基地基礎雄厚,產業升級轉化優勢明顯。
據統計,遼寧省風電產業鏈規上企業達到150家以上,在風機先進裝備制造業方面具有明顯優勢。如鞍鋼集團粗鋼產能達到7000萬噸級,是全球第三大“鋼鐵航母”;大連化物所等科研院所掌握催化化學、工程化學和分子反應動力學前沿技術;遼寧還是國家船舶與海工裝備重要的研制生產基地,生產了我國第一艘萬噸輪船、第一艘航母;大連、營口等沿海城市擁有多個深水良港,具備打造海上風電母港的獨特優勢。
此外,遼寧省傳統支柱工業企業多屬于冶金和石化等傳統重工業,偏向于資源依賴型,低碳發展壓力大。如何將傳統產業體系轉型升級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遼寧實現經濟綠色轉型所面臨的巨大挑戰。
“遼寧是東北地區負荷中心和向華北地區送電的樞紐,隨著華錦阿美石化等一批重大項目加速實施落地,加之源網荷儲、綠電直連等新模式,新業態逐步涌現。”遼寧省發展改革委總工程師孫淼在接受中能傳媒記者采訪時表示。加速推進冶金化工等遼寧傳統支柱型產業綠色替代以及氫氨醇等新興產業綠色制造,為綠電多元轉化和科學消納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隨著遼寧海上風電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的有序推進,遼寧將著力加快新能源產業集群建設,并打造面向全球的海上風電母港和風電出口綜合服務基地。
據了解,到“十五五”末期,遼寧的風電產業集群整體規模、產業鏈結構、創新能力、國際化程度均有望達到全球領先水平,為實現創新、示范和引領的中長期發展目標奠定堅實基礎,并取得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未來我省將有序開發實施131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著力形成渤海灣和北黃海兩個超500萬千瓦規模的大型海上風電基地和產值超千億級的裝備制造集群。”孫淼指出。
過開發千萬千瓦海上風能資源,建設千億級海上風電產業集群,形成萬億級產值規模的新質生產力,遼寧將更好推動老工業基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在東北全面振興取得新突破上勇于爭先。
站在大連的海風觀測臺上,但見碧波間塔筒林立,岸線上塔吊如林。這個曾經的重工業基地,如今正以追風逐浪的魄力,在新時代東北振興的答卷上,寫下綠色轉型的生動注腳。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