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能源中國IOS版

  • 能源中國安卓版

  • 隴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中能觀察

觀察丨著力破解新型儲能經濟性難題

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07-04 11:33

著力破解新型儲能經濟性難題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趙君陶

  新型儲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輸出電力為主要形式的儲能技術,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重要技術和基礎裝備,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十三五”以來,我國新型儲能產業迅速發展,在裝機規模、技術創新、政策體系構建等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2024年,“發展新型儲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意味著“發展新型儲能”將成為今年乃至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近年來,新型儲能獲得政策大力支持。《“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涉及新型儲能建設的成本、價格、機制、標準、發展目標等,明確了“十四五”期間的重點任務。《關于促進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運用的通知》明確提出做好新型儲能并網服務,強化新型儲能并網和調度協調保障。

  在一系列相關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我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大幅增長。國家能源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我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530萬千瓦/7768萬千瓦時,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2%,較2023年一季度末增長超過210%。

  隨著技術創新不斷突破,新型儲能試點示范也初見成效。山東肥城國際首套30萬千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國家示范項目并網發電,進一步鞏固了我國在壓縮空氣儲能領域的國際領先地位。國內首個重力儲能技術應用示范項目——江蘇如東10萬千瓦時重力儲能項目即將正式投入運行,我國重力儲能也將實現“從0到1”的突破。

  然而,作為正處于商業化初期的新興產業,新型儲能仍面臨諸多需要破解的難題。新型儲能電站利用率低一直是行業的痛點。2023年,新型儲能在電網側、用戶側、新能源配儲項目的平均利用率指數分別為38%、65%、17%。新型儲能在電力系統中的調節作用未能充分發揮。此外,市場機制不完善、商業模式不成熟導致新型儲能項目建設運行成本不能通過輸配電價疏導,投資收益水平整體偏低。隨著大量跨界企業和資本迅速涌入儲能市場,使得市場上的儲能產品同質化風險凸顯,更是讓新型儲能產業面臨價格成本、無序競爭等挑戰。要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圍、在市場中實現新型儲能的經濟性,還需要多方面發力。

  一要優化新型儲能市場交易機制。建立和完善能夠展現新型儲能價值的市場機制和商業模式,是破解儲能項目利用率偏低的關鍵突破口。比如,對于以支撐電力系統調節為主要功能的新型儲能,參照抽水蓄能電價機制,建立電量電價與容量電價相結合的兩部制電價機制。對于配建儲能,可考慮建立新能源和儲能聯合參與電力市場的機制,以新型儲能消減新能源出力可信容量低的劣勢,提升新能源競爭力。

  二要提升新型儲能科技創新能力。打造差異化產品,推動多元化發展,是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發展升級的主航道。積極推動產學研用融合發展,以“揭榜掛帥”等方式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電芯、儲能變流器(PCS)、電池管理系統(BMS)、能量管理系統(EMS)、消防系統、溫控設備等關鍵部件的技術不斷革新,研發擁有更長循環壽命、更高能量轉換效率、更低衰減率的儲能系統,以技術創新持續推動降本增效。

  三是完善新型儲能技術標準體系。健全的標準體系是產業發展的基礎,新型儲能規模化發展和市場化加速推進,離不開標準的保駕護航。要圍繞新型電力系統需求,建立覆蓋新型儲能項目建設、生產經營等環節的標準體系。結合儲能新技術創新和應用場景拓展,及時開展相關標準制修訂工作,推動各類儲能新科技研發、示范應用和標準制訂協同發展。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