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07-03 19:11
健全綠色電力消費促進機制
冷媛
今年以來,隨著綠電交易實現全覆蓋,綠電市場化進程明顯提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了“促進綠電使用和國際互認”,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出現相關表述,反映出推進“雙碳”目標既需要綠色供應提供轉型動力,又需要綠色消費發揮牽引作用。
面臨形勢
從國內政策看,非化石能源不納入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突出了重點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的導向,將推動地方政府和重點用能企業在節能目標考核體系下主動消費綠色電力。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機制也對承擔消納責任的相關主體提出了考核指標約束,激勵責任主體通過消納可再生能源物理量和購買綠證的方式消費綠色電力。
從國際環境看,以歐盟CBAM、歐盟新電池法、美國CCA等為代表的類似“碳關稅”的貿易規則均將電力間接碳排放納入管控范圍。盡管各規則下對于進口產品電力間接碳排放因子的計算方法、可按零排放核算的電力消費類型認定存在一定差異,對于綠證的定位還存在爭議,但外向型企業通過購買綠色電力并獲得相關認證仍然是提升出口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需求場景
從國內外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相關措施來看,站在消費者角度,促進綠色電力消費的機制設計主要包括約束性機制和激勵性機制兩大類,其購買綠色電力主要有以下應用。
約束性機制設計方面,一是用于完成政府層面的考核要求。從國際看,以美國為代表的典型國家通過實施可再生能源配額制,將可再生能源消費指標強制分攤至相關責任主體,以綠證作為履約憑證,未完成考核指標的主體將受到懲罰。從國內看,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權重機制也是類似模式,以完成考核指標為導向要求責任主體消費綠色電力。二是用于完成行業或企業層面的考核管理要求。目前已有不少大型跨國企業要求其分布于全球各地的生產線采購綠色電力,并將綠電消費情況納入公司內部相關考核中,未達標的企業可能面臨產能轉移風險或因無法滿足下游客戶采購標準而在部分交易準入方面受限。
激勵性機制設計方面,一是用于扣除能耗或碳排放量核算產生節能降碳效益。在節能降碳考核管理領域,我國已明確將非化石能源消費從各地區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中扣除,將對地方政府和用能主體起到激勵作用。在國際貿易領域,部分國家設置了綠色貿易規則,對進口產品生產過程的綠色電力消耗按不同排放因子或按零核算碳排放量,出口企業為提升產品競爭力,將有動力主動消費綠色電力。在綠色評價認證領域,以美國Green-e能源認證計劃為代表的低碳認證項目對企業和產品自愿消費可再生能源的情況予以認證,國內也有不少機構涉足碳認證業務,企業為獲得相關認證需消費綠色電力。二是用于自身環保聲明彰顯社會責任。央企、國企、外資企業、大型民企等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積極彰顯社會責任,發揮帶頭作用消費綠色電力。
相關建議
實施配額制并以綠證作為配套制度以充分釋放綠電綠證需求潛力。《關于2023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及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預期2024年全國非水發電量不低于1.83萬億千瓦時,將消納責任全部落實到相關主體,并以綠證作為履約唯一憑證,將大幅提升綠電綠證的需求。
強化保障綠色電力環境權益唯一性的基礎制度建設。國際典型的減排認證體系均強調綠色電力環境屬性的唯一性,需要具有法律效益的憑證作為環境權益的產權證明。我國目前已明確了綠證是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的唯一證明,但部分可再生能源發電可以同時申領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在國際應用中往往被要求提供額外證明材料,以表明綠證對應電量環境價值的唯一性。一方面,有必要通過溯源追蹤等技術手段做好綠證來源證明支撐;另一方面,有待逐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環境價值的兌現機制,綠色電力僅允許申領綠證反映其環境權益,避免重復計算。
加快建立統一的第三方綠電消費評價認證標準。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深入推進、國際社會對氣候問題的持續關注,出口貿易等領域企業對綠電消費第三方認證的需求愈發迫切,需要具備資質的相關機構為企業綠色屬性進行背書。有必要加快建立以綠證為基礎的綠電消費統一評價體系,反映用戶綠電消費結構、碳減排量、綠色評級等信息并推動建立國家以及國際標準,在能耗雙控,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評價,綠色信貸、市場協同、出口貿易等領域推廣應用。
當前,我國正建立以綠證為唯一憑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生產消費環境屬性證明體系,而以歐盟為代表的多項綠色貿易規則在綠電消費減排認定方面更強調“付費方”與“使用方”的物理一致,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綠電綠證政策與國際有效銜接。嚴格意義上,除直供方式以外,無論任何類型的電力消費都無法確保電力供需雙方“經濟關系”與“物理關系”一致,當環境權益具備產權屬性后,通過經濟關系確認環境效益歸屬是更可行且科學的方式。綠電綠證政策設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既要兼顧國際對接需求,更要考慮國內相關市場的銜接。有必要立足國家長遠發展需要,通過持續多渠道呼吁、加強國際對話、推動國際標準制定等方式逐步提升我國綠證的國際認可度,以綠證作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環境屬性的唯一憑證進行國際對接。(作者單位: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