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6-05 11:23
虛擬電廠多元化價值及其發展方向分析
吳瀟雨 王典
近年來,新能源的跨越式發展帶來了供需形勢與機理的深刻變革,亟需挖掘電力需求側小微資源的規模化調節價值,助力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而隨著能源信息技術的進步、市場機制的逐步健全,小容量分布式電源、用戶側儲能、各類可調節負荷逐步具備了參與系統運行和市場交易的基礎條件。但是,這些小微資源各自為政,無法體現“螢火蟲”集聚效應,加之缺乏對電力系統運行規律與市場交易機理的深刻理解,很難參與其中兌現經濟價值。因此,“小資源”煥發“大能量”需要具有專業化服務能力的虛擬電廠運營商作為中間橋梁,來實現各類小微主體與電力系統運行或市場交易組織者的“雙向奔赴”。
系統化認識虛擬電廠的多元價值
價值1:虛擬電廠是推動需求側資源常態化參與電力系統運行調節的關鍵手段
傳統需求響應主要在較長時間尺度的電力電量平衡中發揮作用,且以邀約為主的響應模式無法與電網實現閉環、實時的反饋鏈接,存在可靠性一般、響應效果受限等客觀情況。而虛擬電廠通過數字化技術和先進管理模式的加持,未來隨著市場機制的逐步完善,具有成為電力需求側常態化、規模化調節資源的潛力。
價值2:虛擬電廠是促進運營商形成專業化、系統性管理能力的重大機遇
虛擬電廠運營商的決策源于其對市場價格變化、聚合資源行為特性、電力系統運行機理的深刻理解和綜合分析,是專業水平要求很高的工作。此外,在需求側有源化發展趨勢下,虛擬電廠運營商面對的不再是單獨的荷或者源,而往往是源、網、荷、儲兼備的系統級對象,其管理復雜性大幅提升。因此,合格的虛擬電廠運營商,需要具備專業化服務能力和系統性管理能力。
價值3:虛擬電廠是建設新型電力系統“新安全文化”的重要契機
從國外經驗來看,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安全問題的解決思路具有重要共性趨勢,即“千斤重擔大家挑”,安全是每個成員主體的共同責任,而發展虛擬電廠這類聚合體,是分解傳導系統安全責任,構建新安全文化的良好機遇。在探索虛擬電廠技術潛力和商業價值的同時,疊加對安全責任的關注。以“共同但有區別”原則為設計理念,依托虛擬電廠建立安全責任向其聚合資源傳導的科學機制,能夠煥發各類小微主體在新型電力系統安全體系中的主觀能動性。
虛擬電廠的價值兌現需要在四方面發力
發力點1:構建認知體系,將虛擬電廠打造為技術特性更為先進的需求側資源新型開發利用模式
當前虛擬電廠的概念與有“泛化”趨勢,與類似概念之間的邊界模糊。應依據虛擬電廠“是具備先進技術特性的需求側資源高級利用形式”這一基本原則,做到兩點:一是建立虛擬電廠的認定標準,像常規電廠看齊,突出其響應精度、速度、可靠性強的優勢特點,不斷推動其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二是明確虛擬電廠通過信息通信技術聚合調度機構未納管的需求側小微資源,不運營實體配電網、不改變其所聚合對象與大電網的物理連接方式,且聚合資源的范圍較廣,與微電網、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等具有本質區別。
發力點2:完善虛擬電廠參與市場交易機制設計,為其創造穩定持續的收益預期
當前虛擬電廠參與市場機制存在準入規則不清、責權利不明、可參與品種較少的問題。需要從以下方面努力,一是明確獨立市場主體身份,與售電公司區分開,有利于形成其專有的參與市場責權利體系。二是制定準入條件,在調節精度、速度、聚合資源類型、邊界范圍方面給出技術指標,促進其規范參與市場。三是豐富交易品種,加快完善其參與現貨、輔助服務市場的運作機制,積極索虛擬電廠內部多元主體之間的互動機制,擴大其收益規模。
發力點3:以“物聯網平臺+供需對接平臺”的新型平臺模式賦能虛擬電廠產業生態發展。
現階段虛擬電廠主要依托基于狀態信息感知的物聯網平臺模式,實現數據采集、聚合調控、交易結算、運營分析等功能。未來,隨著虛擬電廠規模不斷擴大,物聯網平臺將作為虛擬電廠產業運轉的基本底座,而具備交易撮合、征信、產業鏈金融、專業化運維、宣傳推廣等功能的供需對接類生態平臺將為發展重點,為用戶、虛擬電廠運營商、金融企業、專業運維公司、設備軟件廠商等提供交互和賦能服務,形成“物聯網平臺+供需對接平臺”新型平臺模式。
發力點4:建立健全虛擬電廠技術和管理標準體系,助力虛擬電廠產業規范化發展
當前虛擬電廠建設運營全環節尚未形成完整的技術、管理標準體系,推高了建設運營成本、增加了管理難度。對虛擬電廠內部運營,應針對各類設備接口、采集控制規約不一致,數據交互存在壁壘等問題,建立統一標準體系,打通負荷設備、采集終端、虛擬電廠運營平臺之間的交互壁壘。參與系統運行和交易方面,應針對其接網標準、業務規程、能力校核、計量結算等方面設定統一的規范,促進虛擬電廠規范化參與市場交易和系統運行。(作者單位:國網能源研究院)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