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01-05 13:05
——訪國網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所副所長黃碧斌
中國電力報記者 曲藝
大力開發利用農村地區豐富的太陽能、風能、生物質等資源,對農村地區能源安全意義重大。這需要輔以堅強電網作為支撐,并推進分布式低碳綜合能源系統、新能源微電網等多能互補系統建設,因地制宜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實現“源網荷儲碳數智治”協同發展,促進農村地區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對此,中能傳媒記者就相關問題采訪了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所副所長黃碧斌。
中能傳媒:一直以來,國家層面高度重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21年中央一號文提出“加大農村電網建設力度”,2022年中央一號文提出“深入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2023年中央一號文提出“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連續3年的一號文都提及電網建設,這傳遞出怎樣的信號?農網改造在農村能源革命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黃碧斌:農村電網作為農村地區覆蓋最廣的能源基礎設施,在農村能源轉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長期以來,電網企業始終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努力推動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供電服務水平,支持與推動能源生產與消費轉型,為我國能源清潔高效發展,特別是農村能源清潔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在國家加快新型電力系統構建、推進農村電網鞏固提升的背景下,電網將發揮更為突出的作用。
一是農村電網在農村能源革命中發揮更為重要的樞紐平臺作用。新型電力系統最突出的特征主要體現在發電端大規模新能源接入,配網、用電端海量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等新型負荷分散接入。農村電網鞏固提升不但要滿足農業現代化、新能源汽車下鄉等新型負荷的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要求,而且要承載新能源規模化接入,發揮重要的樞紐平臺作用,實現供需協同互動,保障安全可靠供電。
二是農村電網為農村能源革命與數字革命加速融合提供海量應用場景。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5G、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數字技術的成熟與應用,農村電網的數字化改造,將為滿足多元主體的接入、更加靈活的用能需求、更加市場化的交易機制及不斷更新迭代的商業模式,提供最佳的物理和數字平臺。
中能傳媒: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鄉村振興局印發的《關于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的指導意見》明確,“有條件地區穩步推動農村電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在您看來,應如何具體落實?
黃碧斌:農村地區分布式能源、電動汽車等新型負荷呈現發展快、數量多、分布廣等態勢,但實現“可觀、可測、可控、可調”比例仍然較低。結合農村地區特點和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將數字技術融入農村源網荷儲各個環節,并推進數據要素與能源電力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農村電網裝備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支撐源網荷儲協同互動等技術應用,實現包含多種靈活性資源的配電網優化協調控制和科學管理,是今后農村電網建設的重點方向。
一是推進農村源網荷儲數據貫通。推動傳感終端在農村源網荷儲各個環節的廣泛應用,實現信息通信網絡全域覆蓋,提高源網荷儲一體化數據貫通和數據采集精細度。在農村能源革命試點地區探索構建農村能源數智化平臺,打破能源行業壁壘,實現油、氣、熱、電全覆蓋,實現全縣域、全品類、全鏈條能源運行“日度級”可觀可測,探索農村能源數字化管理新模式。
二是探索農村能源數智化應用。探索人工智能在農村電網智能輔助決策和調控方面的應用,推進電力流、數字流、算力流相互統一。針對農村地區分布式能源點多面廣的空間特征,以現代信息通信、大數據等技術為依托,聚合分布式電源等各類新型負荷,實現農村地區源網荷儲協同運行和分層分級調控,促進農村可再生能源就地利用,深入挖掘其帶來的價值和效益。
三是打造農村典型智慧用能場景。推進“能源與互聯網+”在種植、商超、居民等特色場景中的建設,提供涵蓋用能在線監測、優化指導、主動檢修等一攬子解決方案,發布用能告警、推送診斷報告等,實現便捷、高效、普惠的能源服務,滿足不同用戶個性化需求,助力降低農村用能成本。利用電力數據實時性強、覆蓋面廣等特點,推動電力大數據融入“數字鄉村”建設體系,豐富電力大數據在“空心村”識別、鄉村“五個振興”等方面應用場景,構建“電力+鄉村治理”大數據融合應用體系,輔助地方政府評估鄉村治理政策成效。
中能傳媒:電網企業應從哪些方面發力,為農村能源轉型駛入“快車道”提供支撐?
黃碧斌:電網是能源轉換利用和輸送配置的樞紐平臺,在推進農村能源轉型的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是當好農村能源供給的保障者。持續推進農網鞏固提升工程,提升農村電網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滲透率。積極推進縣、鄉、村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充電基礎設施全覆蓋、補空白行動,服務各類社會主體投資充電設施,加強存量充電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和運行維護。積極開展農村綜合能源服務,有力支撐農村現代化能源服務體系構建。
二是當好農村能源綠色消費的推動者。積極推進農業種植、養殖,以及農業生產加工領域電氣化,打造全電綠色景區、近零碳智慧民宿等鄉村旅游示范區。在工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園、農產品加工基地等區域加強源網荷儲協同,提升能源供應保障水平。積極參與農村能源革命試點縣申報建設,為農村能源綠色轉型提供借鑒。
三是當好農村能源技術創新的先行者。以能源互通互濟、源網荷儲協同互動為目標,推進微電網、新型儲能、車網互動、虛擬電廠等關鍵技術示范應用,探索構建多能互補、按需流動的智慧能源體系,滿足清潔能源并網和多元負荷用電需要,走好農村能源高質量發展之路。
四是當好農村能源體制革命的踐行者。積極做好農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網服務,簡化并網手續、優化服務流程,確保農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應并盡并”。深化“三零”“三省”“聯網通辦”等服務舉措,提升農村充電基礎設施報裝、結算服務質效,有效保障新能源汽車下鄉充電需求。
責任編輯:楊娜
校對: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