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2022-08-01 14:35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張敏 報道 作為一名普通而又平凡的退伍軍人,他長期堅守在變電運維生產一線,以一股子勤奮好學不服輸的倔勁,從“門外漢”變身“行家里手”;他以身作則、愛崗敬業,遇到問題敢較真、遇到困難沖在前,是一名恪盡職守的好班長,也是沖鋒陷陣的排頭兵;他甘為人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悉心培養和教導優秀人才,是師傅,更是師父。他就是國網蘭州供電公司變電運維中心榆中運維班班長——米東林。
從“門外漢”變身“行家里手”
1989年,年僅18歲的米東林參軍入伍。艱苦而嚴苛的軍旅生活,讓他收獲了堅毅和果敢,鑄就了一絲不茍、堅韌不拔的性格。1991年,米東林退役后,進入國網蘭州供電公司變電站一線工作,從一名經驗豐富的通訊“老兵”變成了一名電力戰線上初出茅廬的“新兵”。主戰場發生了巨大改變。隔行如隔山,初到新單位的米東林必須一切從零開始,從頭學起。
面對變電站種類復雜的設備、雜亂煩瑣的工作,米東林沒有一絲退縮,始終保持軍人底色,憑著堅持不懈、永不服輸的精神,從一招一式入手,一點一滴抓起。白天,他積極去現場觀察設備,對照說明書和圖紙,研究設備的結構、原理;晚上,認真查看相關書籍,深入地掌握設備的性能特點。從認識設備類型到學習電氣主接線,從設備日常維護到開展設備巡視,從倒閘操作到事故異常處理,不分晝夜地學習,米東林用最短的時間將晦澀的電力知識深刻印在腦海中,從一個“門外漢”迅速轉變為一名行家里手。
是排頭兵也是好班長
吃苦耐勞、敢于沖鋒、敬業奉獻,這是米東林始終保有的軍人品質。三十多年如一日,不管是理論學習還是現場操作,什么臟活累活難活,他都率先沖在第一線,工作早已被他當成一種樂趣,敬業也早就成了習慣。強烈的責任心和過硬的技術水平,使他對設備了如指掌,在他的把關下,班組的設備運行狀態更為優良。
即使是這樣,米東林和班組還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情況。
“110千伏榆中變電站163 3號電容器開關跳閘,需要運維人員立即前往現場進行查看。”4月6日18時03分,一通來自城東監控班監控人員的電話打破了變電站暫時的寧靜。當時正值晚飯時間,為確保能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檢查處理故障,米東林與同事立刻放下飯碗,前往榆中變進行異常處理。
前腳剛處理完異常在返回運維站的路上,又收到110千伏金家坪變電站直流系統和蓄電池異常的消息,米東林又匆匆趕往金家坪變電站······在短短的六天之內,由于惡劣天氣影響,運維站所轄設備發生多起狀態異常情況,其中絕大多數均發生在夜晚休息的時候。
目前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時期,根據變電運維中心14天×24小時全封閉值班管理模式要求,運維班實行兩班倒工作模式,駐站運維人員變為原來的一半,既需要按照計劃開展巡視運維、倒閘操作及工作許可等日常性工作任務,還需處理各類突發性事件,工作壓力非常大。
面對諸多困難,米東林沒有一絲退縮,始終以身作則,帶頭沖在第一線、守在第一線、干在第一線。他合理調配車輛和人員,帶領運維人員,忍著饑渴、耐著乏困,在各個變電站之間往返,連續奮戰,保證所有設備健康穩定運行,以忠誠擔當交出保電合格答卷。
是師傅更是師父
作為一個從事變電運維專業30年的老師傅,米東林也非常注重經驗的傳承。為了幫助年輕員工盡快成長,他根據每位員工的業務水平和性格特點制定出差異化的培訓方案。從理論知識入手,對變電運維專業基礎知識進行了詳實、系統地講授,為年輕員工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理論基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米東林堅信現場實操鍛煉是快速提升綜合素質的最佳方案。從設備標識牌檢查維護到設備巡視,從一體化運維到開展倒閘操作,從現場管控到事故異常處理,一有實踐鍛煉的機會,他都會帶上年輕員工。學習過程中,他總能給年輕員工“出難題”,讓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成長成才。對難以解決的問題,也總是熱心答疑解惑,手把手地進行演示。每次,變電運維中心組織召開青工座談會前,米東林都會讓徒弟先給他演示匯報內容,幫著分析問題。多年以來,在米東林的耐心指導和幫助下,培養出了一個個能夠獨當一面的優秀人才。
比起米師傅,大家也更愿意叫他一聲米師父。當徒弟走向更高的工作崗位,米東林總是忍不住夸贊。如果碰到認識的人,還會順便拜托對徒弟多關照一下,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的工作崗位。看著徒弟們一步步成長起來、能夠獨當一面,米東林總是從心底感到欣慰和驕傲。
昔日一身戎裝保家衛國,今朝供電尖兵守護電網。三十多年來,米東林始終保持著軍人的家國情懷,保持著對電力事業的熱愛,擔當作為義無反顧,履職盡責不遺余力,用行動和信念書寫著自己的奉獻之歌,用平凡的堅守譜寫著人生的壯麗篇章。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