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2022-06-01 15:34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龔晨堯 報道 近日,包供生產技術部調度、科技專責張瑞強榮獲包頭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稱號。
他博士畢業,曾在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聯合培養,國家公派赴美深造······隨后,他抱著報效祖國的信念回到家鄉包頭工作,從業七年,榮獲國際級獎項1項、國家行業協會級獎項3項、公司級獎項6項,參與編寫出版著作3部,取得專利9項,發表論文17篇······
沉甸甸的榮譽,是他殫精竭慮計算電網潮流、無功電壓推動地方電網發展的鑒證;實打實的科技成果,是他用青春和汗水探索電力科技發展的詮釋。
不忘初心,把汗水灑向家鄉
2015年,張瑞強從重慶大學博士畢業后,回到家鄉包頭,投身電力事業。有人問他,為什么要從一線城市回到四線城市,這樣不利于發展。他總是笑著說,這是我的家,這里有我愛的事業。
樸實的話語,成為他一直奮斗的方向。剛入職的張瑞強,在人力資源部臨時工作,整理和審查全公司職工檔案。他發現檔案整理過程存在大量人工篩查、核對工作,這樣不僅影響效率,更影響準確率。他利用下班時間,僅僅用時3天,設計出軟件流程,編寫出檔案自動編號、檔案盒側簽排版、《職工信息審批表》等軟件,讓計算機代替人工整理檔案,大大提高了人事檔案整理和審核工作效率。該項目獲得包供QC成果二等獎,實現了人力資源部QC成果零的突破。
2015年10月,張瑞強分配到調度處工作后,主要負責包頭電網潮流分析、短路電流計算和無功電壓管理等方面工作。在此期間,他出色地完成了集團公司關于《蒙西電網供熱機組與自備機組及其各類機組的公平性、平衡性問題》調研報告,提出了各類機組的調度優化策略和市場補償機制,解決能源消納問題。撰寫出《蒙西電網電力市場中交易電量與公用負荷、供熱負荷的平衡問題》的調研報告,進一步完善電力市場交易機制,實現電力供需平衡的措施。
正如當代文學家艾青寫的“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張瑞強用實干建設著家鄉。
技術創新,推動電網轉型發展
面對日益復雜的電力發展環境,風電、光伏發電進入倍增階段,高載能負荷結構調整,新能源高比例消納,對電網轉型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包供率先在集團公司采用中國電科院最新開發的BPA軟件,實現電網潮流計算、安全穩定和短路電流分析,有力保證了包頭地區電網安全可靠運行。
在BPA軟件使用過程中,張瑞強以專業角度計算分析包頭電網各工程項目,得出許多有科學價值的結果。他調研得出包頭地區存在40個電磁環網,結合潮流分析制定出畫匠營變、河西變、南排變、韓慶壩變、希園變、哈林變和中心變等110千伏電磁合環控制方案,提高了合環操作中電網安全運行性;制定了500千伏包力Ⅰ線破口接入梅力更工程期間電網運行控制方案;協助集團公司系統運行部制定220千伏九原變啟動后包頭電網西部地區安全穩定控制方案;系統地分析了500千伏包北變新增1號、4號主變后,包北變各種運行方式下短路電流水平,并規范了其運行方式;在《內蒙古電網2017年度運行方式》編制過程中,完成了蒙西短路容量計算分析及防止短路容量越限的措施、電網潮流計算(包頭電網部分);梳理了包頭地區電網薄弱環節;制定了鋁六所元件停電檢修控制方案等。
在枯燥復雜數字的計算中,張瑞強從沒有過抱怨,而是愈“算”愈勇,助推包頭地區電網向著數字化轉型大跨步發展。
在建設“源網荷儲”新型電力系統過程中,面對新能源無功出力不足的問題,張瑞強引入大數據分析方法,對整個包頭地區電網實際無功分布、功率因數、電壓情況進行分析,提升無功電壓管理和新能源AVC管理方面的工作質效,讓草原上的“風光”點亮萬家燈火。同時,他撰寫的“包頭新能源匯集區動態無功補償實施的研究”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電力職工技術成果優秀獎。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