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國網通江縣供電公司:扎根紅土地的電力“老黃牛” 26年服務“零投訴”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2022-04-26 14:51

  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王力 報道 鄭先朝,國網通江縣供電公司王坪供電所臺區經理,19737生于通江縣沙溪鎮鐵坪村2002年加入國共產黨,從事供電服務工作26年。

  無論街道作坊的小老板、田間忙碌的村民,還是烈士陵園的工作人員,對這個過早謝頂、脊背略微佝僂、一臉憨憨笑容的漢子都不陌生,那個斜挎工具包、肩扛絕緣梯,在田間地頭或街頭巷尾忙碌奔走的身影,是當地人最為熟悉的風景。

  1:4100 渾身使不完的“牛勁”

  天一亮就起床,戴上安全帽,檢查一遍工具包,身著橘紅色工作服的鄭先朝,一頭扎進晨曦里。

  “鄭老師,我家電路跳閘了,幫忙看看吧!”3月29日中午11點,鄭先朝手機響了,一位熟悉的街道居民來電求助,“可能要等一會,我這邊處理完了就過來。”話音剛落,一個陌生電話又進來了,對方是當地一所公辦學校的負責人,請他過去看看電路,聽著對方說話有些耳熟,“你是老閆嗎?”鄭先朝確認后,立即將對方的名字存入通訊錄。

  這是鄭先朝多年來形成的習慣,那部老舊手機里保存的號碼已近兩千個,其中有深山里的村民、街道住戶、企業老板······

  王坪供電所服務周邊四個鄉鎮,鄭先朝負責的區域較大,為減少路上花費的時間,他自費購買了摩托車,前些年交通條件不好,每逢下雨天進山,渾身糊得像一只泥猴子,回到鎮上時往往已是深夜。有時半夜睡得正酣又被電話吵醒,一個冬天的夜晚,街上豆腐坊老板打來電話,說線路“扯拐”求他去看看。“天亮我就過來,行嗎?”“不行啊,明天趕場天,幾十斤黃豆都泡起的,等著磨豆腐呢!”沒辦法,鄭先朝只得從熱被窩鉆出來。“大半夜的,你們在搗鼓啥子嘛!”豆腐坊的鄰居“抗議”了,鄭先朝訕笑著解釋一番,對方才作罷。好多個除夕夜,家里團年飯剛剛端上桌,一個電話來了,鄭先朝抽身就走,家人只得無奈地搖頭苦笑。

  “鄭先朝嗎?當然熟悉哦,出了名的‘老黃牛’!”當地居民蔡麗瓊快人快語。

  1973年出生的鄭先朝,屬牛,他的身上似乎有使不完的“牛勁”。十多年間騎壞3輛摩托車,2006年從梯子上摔下來斷了5根胸椎骨,都沒能減緩他奔忙的腳步,他的服務半徑在不斷擴大,服務對象增至4100戶,占整個供電所的四分之一。

  即便如此,鄭先朝偶爾還要管“閑事”。2021年一場“寒潮”來襲,當地一家養豬場突然停電,老板緊急求救。“他家里用電該我管,但產業用電不屬于我的服務范圍。”略微猶豫后,鄭先朝還是騎摩托趕了過去,所幸出手及時,除兩只乳豬死亡外,避免了更大損失。

  保電護航烈士陵園“有老鄭在 我們就放心了”

  2021年,位于王坪村的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整體提升改造,天上、地下的電力線路也要相應大調整,作為供電所業務骨干,鄭先朝自然全程參與。

  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是全國著名紅色地標,鄭先朝感覺肩上的擔子陡然重了許多。每天他第一個到場,傍晚收工時最后一個離開。有時趕工期,他與同事們通宵鏖戰。施工過程中,一個小本子從不離身,線路走向、關鍵節點,哪里容易出問題,都一絲不茍地記下來。一次巡檢時,鄭先朝發現線路接口裸露在外,有觸電風險,便與同事一道,對陵園新敷設線路進行全面排查,標注隱患缺陷點位并及時處置,確保雨天施工不受影響。同時將巡檢范圍擴大至整個王坪新村,對1100戶住戶線路逐一檢查,發現排除100多個隱患點。隨著工程推進,王坪景區一張完整的線路圖已存入腦海中。

  每一年,烈士陵園都有很多重大活動,供電保電任務較重,雖然早已輕車熟路,但鄭先朝依舊緊張,他“釘”在現場緊盯設備,生怕出現一絲紕漏。烈士陵園紀念館原館長薛元勛說:“看到老鄭在,我們就放心了!”。

  26載“零投訴”“要對得起這身工作服”

  淹沒在景區熙熙攘攘的人流里,略微佝僂的鄭先朝毫不起眼。但穿上橘黃色工作服,似乎馬上就變了一個人,檢查頭頂線路時,他總是努力挺起脊背,動作敏捷利索。

  16年前的那起意外事故,在鄭先朝體內埋下了至今無法去除的鋼板、鋼釘,身板難以挺直了,謝頂也一年年加重,但與失去的比起來,收獲似乎更多。

  作為電力行業,對于服務質量的考近乎嚴苛,但鄭先朝至今保持著驚人的“零投訴”紀錄。“只有踏踏實實扎下根去,才能了解用戶的需求,唯有真心誠意服好務,才能獲得客戶理解信任。”鄭先朝扎根沙溪26年,對“你用電 我用心”有著自己的理解。

  在鄭先朝看來,客戶信任自己,實際是對自己職業的認可。“要對得起這身工作服。”從被招錄進公司的第一天,鄭先朝就時刻提醒自己,而受傷之后他對自己要求更加嚴格。“從縣醫院到華西醫院,我逃過了一劫,還能重新站起來,是單位給了我第二次生命。”針對其特殊家庭狀況,公司每年都會給予幫扶,正是這些細水長流的關愛,讓鄭先朝重新審視自己工作的意義和價值。

  如今,鄭先朝的大兒子已參加工作,盡管工資不高,生活壓力不小,但他時常以自己的經歷叮囑兒子:“要忠于工作,從每一件小事做起。”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