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2022-04-18 23:09
中國電力新聞網通訊員 何文
專家簡介
鄭偉,男,浙江浦江人,中共黨員,現任國網甘肅電科院三級職員,教授級高工。先后被聘為甘肅省電力公司電機勵磁專業技術帶頭人、可靠性管理專業首席專家,國網公司優秀工程技術專家,全國量度繼電器和保護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2015年獲評“甘肅省勞動模范”,2019年享受“甘肅省高層次人才津貼”,202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獲得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專利二等獎1項,國家電網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并多次獲得甘肅省電力公司科技進步獎。
1994年,21歲的鄭偉從大學畢業后,進入國網甘肅電科院工作,從一個“學生新兵”到全國勞模,鄭偉在國家電網建設中整整奮斗了28年,他深知做科研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秉承愛崗敬業、爭創一流、艱苦奮斗、勇于創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獻的勞模精神,他先后致力于系統穩定、繼電保護、網源協調、降損節能等專業領域,解決了電力生產實際中的一個又一個難題。
3月22日,《人民日報》頭版刊登稿件《甘肅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作為國網甘肅電科院可靠性管理專業首席專家,鄭偉介紹了風光功率預測系統建設成效。在中央權威媒體上作為國家電網的科技專家發表言論,這是對鄭偉電力科研專家身份的充分認可。
鄭偉(左二)在實驗室帶領青年員工開展科研
電網建設的“電保姆”
“這么多年來,國網甘肅電科院見證著我的成長,從一名一線技術工到正高級工程師,正是因為多崗位的沉浸與歷練,才造就了現在的我務實的科研作風和融會貫通的職業素養。我也目睹著我們的電力工作逐漸從‘裝置大夫’升級到‘保健醫生’,國家電力事業發展也越來越好。”每每聽到鄭偉講述他的工作經歷,青年員工們都很受啟發:“他善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工作中好鉆研、講責任、肯吃苦,我們需要向他學習的地方實在太多。”
2008年,西北部分地區還存在電網網架距離遠、重負荷輸電線路等問題,其中隴南地區低頻振蕩的問題亟待解決。鄭偉主動帶領技術團隊奔赴一線,展開相關研究和改造。通過對比多種方案,他發現應用PSS(電力系統靜態穩定器)抑制低頻振蕩的效果最為明顯。但是低頻振蕩治理是一個網絡問題,需要多個發電廠同時安裝PSS并相互密切配合,才能確保電網的穩定運行。鄭偉帶領著團隊歷時3個多月,在大山里日夜兼程,走訪一線、查看現場、分析原因,首次提出應用電力系統穩定裝置的方案,團隊持續進行參數設置試驗,不斷完善,對20余座電廠新安裝的PSS進行聯合調試,最終有效解決了低頻振蕩問題,確保了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實驗室建設的“先行官”
2011年,鄭偉在外掛職期間深入了解了浙江電科院實驗室的建設情況,讓他明白繼續依賴老專家的經驗,無法解決電網新發展出現的問題。他認為電網數字仿真平臺是服務復雜大電網的重要硬件基礎,力主建設甘肅電網數字仿真實驗室。為確保實驗室人員熟練掌握仿真系統的基本原理和具體環節,他要求系統的整體布局設計和每一臺設備的組裝都由實驗室建設團隊親自完成。經過一年多不懈努力,甘肅電網數字仿真實驗室于2012年1月正式投入運行。依托該實驗室,逐漸拓展電力系統運行方式計算、電網故障再現與分析、新能源入網研究及繼電保護及穩控裝置測試等試驗檢測能力。
2012年,鄭偉又參建了甘肅公司第一個國網公司實驗室——國網公司降損節能技術實驗室,并以此為依托成功孵化出一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2017年,電科院承擔甘肅首條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工程、祁連換流站調試測試工作。鄭偉想到利用實驗室仿真手段為調度調試提供技術支撐。仿真分析攻堅小組即刻成立,前期對調試各個環節進行仿真分析模擬,通過不斷優化仿真參數,逐項完善了調試方案。最終實驗室在甘肅首條特高壓直流輸變電工程、祁連換流站兩臺300兆乏調相機工程調試等新能源送出重大工程投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助力甘肅電網的技術支撐能力步入特高壓時代。
科研團隊的領路人
2015年,甘肅新能源發展遭遇嚴重棄風、棄光現象。鄭偉主動請纓,帶領團隊開展相關研究,他們構想高載能負荷能參與進行荷—網—源協調控制,提高電網對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經過數次集中工作和艱難的國家科技支撐課題立項輪番答辯,最終首個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大規模風/光電/高載能并網的荷—網—源協調控制關鍵技術”正式落戶甘肅省電力公司。
可此時一場毫無征兆的大病突然襲來,暫停了他的科研工作,短短半個月的時間里,醫院下達了4次病危通知書。“當時就想著一定不能向命運低頭,只要能夠活著出ICU,我一定要盡快完成我的項目,一定要給自己的人生留下印記!”談起當時生死一線的經歷,鄭偉感慨地說道。
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后,鄭偉更加努力地與時間賽跑。他和課題組成員通過深挖高載能負荷調節潛力,探索出了提高新能源消納能力的一種新途徑,實現了荷隨風動。歷時3年艱苦卓絕的研究攻關,荷—網—源協調控制示范工程最終建成,新能源消納成果顯著。該示范工程于2017年9月1日至12月31日進行了為期122天試運行,期間多消納新能源電量2.2258億千瓦時。
科技創新的管理者
從電力一線的科研工作者到科技項目的管理者,身份轉變后,鄭偉積極加強科研方向頂層設計,聚焦大科研,培育大成果。2014年以來,鄭偉牽頭新增承擔國家項目1項,省政府項目3項,總部項目12項,立項數量、質量均高于以往。科研管理方面,他大力倡導項目全過程管控,在嚴格執行國網通用制度基礎上,修訂管理制度4項,制定業務操作規范1項,確保科技項目全過程可控、在控。努力提升成果申報質量,2014年4項成果分別獲得甘肅省科技成果二、三等獎,超歷年平均水平。他還積極加大成果推廣力度,編寫《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2014—2016科技成果培育計劃》,重點在配電網節能改造、新能源運行等領域推廣應用科技成果,累計轉化效益超千萬元。在他的滿腔熱情和不懈努力下,電科院科技工作獲得多項國網公司總部嘉獎,被授予2014年度國家電網公司先進集體榮譽稱號,1人獲國網公司科技工作先進個人。
電網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傳承和人才的接力,多年來,鄭偉注重思想和技術傳承并重,堅持“傳幫帶”,為青年技術員工量身定制培養計劃,定期組織技術交流,并結合以科技項目、現場試驗開展理論實際相結合的技術傳承之路。2020年,鄭偉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在他的勞模精神引領下,國網甘肅電科院涌現出一批批人才,其中國網公司級專家5人,6名員工分別獲得省公司和國家電網公司先進個人,8項創新成果、專利,6次獲得省公司獎勵,5次獲得國家電網公司表彰獎勵。同時,他被聘為蘭州理工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與國網甘肅電科院聯合培養基地研究生導師,培養碩士研究生8名。
而今,越來越多的“80后”“90后”電網青年,從前輩的手里接過電力科研的接力棒,發揚銳意創新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蓬勃向上的朝氣,以時不我待的精神,爭做電網建設的守護者、篤行勵新的科研者,奮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扛起責任擔當。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