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1-11-30 17:40
電網建設戰線上的“紅色標兵”
——記南方電網貴州貴陽供電局項目管理中心邵紅兵
中國電力新聞網通訊員 張其瓊 郭素
2011年以來,南方電網貴州貴陽供電局項目管理中心主網項目管理科專責邵紅兵一直從事電網基建工作,在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中,充分發揚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克服工程建設諸多困難,先后完成了220千伏浙溪、龍泉、五里等主網輸變電工程,足跡遍布電網建設一線工作現場,用自己雙腳走出了新的長征路,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紅色標兵”。2019年以來,邵紅兵及其團隊多次被評為“工人先鋒號”,工作得到了大家的點贊。
急難險重當先鋒
深藍色的現場工作服是他最愛的裝束,手里的工程圖紙是他最珍貴的寶物,老式黑框眼鏡雖已過時但卻锃亮無比,一雙黑色的橡膠鞋總是帶著施工現場的泥土,這就是基建戰線上的一位“老兵”——邵紅兵。
自1991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從事過變電檢修試驗,也干過設備線路的運維工作,大到變電站的主變壓器,小到電力線路上一顆螺絲,到現在管理電網建設項目,一絲不茍是他對待工作的一貫風格,二十多年扎根一線的工作經驗積累,讓他成為新員工學習的榜樣,同事們眼中看齊的標桿。
堅強的電網是安全生產的“壓艙石”。2019年年初,潮濕陰冷的冬天出奇寒冷,電力調度監控屏上日均供電負荷和供電量屢破貴陽電網歷史記錄。此時此刻,電網運維的同事們卻沒有以往的擔心和顧慮,依然嚴格按照規程有條不紊做著測溫、檢查和記錄工作。
把時間撥回到2017年年末,貴陽地區用電負荷隨著氣溫的下降陡增,220千伏金陽變和趙斯變負荷已逼近臨界位置,嚴重影響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為緩解電網負荷壓力,趕在冬季負荷高峰來臨前,220千伏龍泉輸變電工程盡快完成投運。哪里有攻堅黨旗就在哪里飄揚,哪里就有黨員邵紅兵的身影,他和他的團隊聞令而動,早早地整理完行囊,把家安在工程建設一線的項目部。白天,施工現場寒風凜冽,他和同事們翻山越嶺,查勘線路通道情況,每一基桿塔,每一段線路都留下他們堅實的腳印;晚上,挑燈夜戰,他和他的團隊為了將施工停電帶來的安全風險降到最低,反復論證方案的可行性,一遍又一遍的測算和演示,只為得出心中完美的答案……
不知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和他的團隊就這樣戰斗在電力基建攻堅的一線,戰風雪、斗酷暑,成就了一條又一條鋼鐵巨龍在黔山大地上蜿蜒,為人們送來光明和希望。
愛崗敬業練技能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地處西南腹地的貴陽雖然是南方城市,但供電負荷高峰期總是在年初的冬季,迎峰度冬更是電網人每年的“重頭戲”。從事過變電檢修的他深知,要徹底解決電網“卡脖子”難題,提高高峰期間線路負荷專供能力,確保電網平穩度冬的方法就必須打牢基礎,完善電網構架堅強電網。
為了這個不變的初心和目標,他常常加班至深夜,研究在基建領域項目管理上的難點痛點問題。在項目管理上,身為變電檢修技術出身的他,利用日積月累的變電檢修技術工作經驗,主動自學項目管理業務知識,翻閱了大量管理類書籍,向先進地區供電局“取經”,學習管理先進方法,實際開展PGC(項目管理控制)系統及可視化應用,模擬施工全流程選取最優方案,將停電時間降到最低。合理編制項目進度表,優化完善班組工作計劃,總結和編寫了“三措”及相關技術標準;在安全管理上,制定安全制度化、檢修精細化、培訓交流化、工藝質量標準化、設備器具定制化的“五化”技改安裝工作手冊,大大提高了電網基建質量水平和設備健康標準,完成220千伏浙溪輸變電工程、220千伏龍泉輸變電工程等多個省級重點項目“零”缺陷移交運維單位,高質量完成電網建設攻堅任務,得到了上級領導的肯定和人民群眾的點贊。
心系群眾保供電
一年365天,他不是在熱火朝天的電網建設現場,就是在趕去工程建設的路上,有人曾經問過他這樣的堅守累不累,他總是笑著說,干電網建設需要有“三心”,要做到不放過每個工作細節的細心,對項目實施中千頭萬緒工作的耐心和面對困難勇挑重擔的決心。他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2020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日常生活工作的節奏。在抗擊疫情的同時,220千伏五里輸變電工程建設顯得更加緊迫。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攻堅任務,他和他的團隊成為這場戰“疫”堅定“逆行者”。為確保工程順利復工復產,他和他的團隊結合工程特點和現場情況,逐條梳理工程防疫措施,編制疫情期間復工專項方案,并對每一項措施反復打磨,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得到政府疫情防控單位的肯定,成為省內首批復工復產企業、首個貴州電網復工復產電網基建項目。在克服疫情和城區施工受地形和環境限制的雙重困難下,趕在冬季負荷高峰來臨前完成項目的投運,有效保障花果園特大城市綜合體近50萬居民供電安全。
責任編輯:王萍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