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2021-08-16 19:20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周紅英 劉耿 報道 “我們每個人竭盡全力把工作做到最好,企業就好了,國家就好了。”這是康振國職業生涯最樸實的追求。
1983年8月,康振國從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水電站動力設備專業畢業,分配到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安康水電廠工作。38年來扎根該廠從事生產技術工作,從一名檢修工到高級工程師、總工程師、副廠長。他主持了安康水電廠16臺次機組大修技術管理工作,21場過萬流量洪水調度。在水電廠設備安全運行、水庫防洪度汛和節水增發電量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160本工作筆記 只為0.01毫米的精準
工作初期,和康振國同住的舍友常笑話他,說夢話都在講:“1道、2道、3道……”道是計量單位,相當于0.01毫米。康振國如此執著1道、2道,是因為幾百噸的水輪發電機組檢修后軸線相對擺度需要控制在5道每米以內,才能達到國家標準。如果擺度超標,機組振動過大,會嚴重影響機組運行的穩定性。
2017年5月3日,安康水電廠發電26年以來首次機組重大技術改造工程——3號機組A修及轉輪更換迎來第一次盤車,經測量水導相對擺度值為5道,完全符合國標要求。工作人員沒有滿足,為追求機組運行最優工況,他們在推力頭與轉子下法蘭間進行了加墊處理,沒想到調整后盤車數據顯示墊子過厚,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盤車數據始終不理想,一遍又一遍檢查、分析都找不出原因,究竟怎么回事?工作人員內心無比焦灼。
當時,康振國正在西安出差培訓,他白天上課,晚上反復計算核對盤車數據,終于發現是鏡板和整個轉動部分沒完全落到推力瓦上,機組軸線處于傾斜狀態,導致盤車數據異常。他立即和技術人員一起研究軸線處理方案及監視手段,避免再次出現不實數據。培訓班剛一結束,康振國立即從西安趕回安康直奔軸線調整現場,組織大家召開技術會議,明確各環節措施要求。他守在現場,督促各項措施準確無誤落實到位。5月13日最后一次軸線處理,水導相對擺度值達到1道每米,遠優于國標要求和行業標準!現場響起了歡呼聲,同事們情不自禁地比起了大拇指:“康廠長,你真是太神了!”
這一句“太神了!”的背后,是康振國經年累月的無悔付出。他多年來堅持記錄工作筆記達160余本。在母親住院陪護期間,閑下來就趕緊整理設備臺帳,記錄的設備臺帳成為范本復制留存。他多年來堅守一線,早年設備事故頻發階段,周末和節假日常在現場度過。沒人要求加班,也會主動到現場。出差回來顧不上回家,先去現場。擔任總工程師期間,他習慣乘坐運行車更早一點到中控室查看值班記錄,分析解決存在問題。他多年來榮獲陜西省及陜西省電力公司科技進步獎20余項,處理了機組軸線曲折傾斜、主軸密封干磨過熱,轉輪引水蓋板開裂、水輪機止漏環磨損等多項重大設備缺陷,在2016年的機組大修中,采用國內首創新工藝,在不拆卸發電機轉子和不分解水輪機導水機構的情況下更換止漏環,節約大修工期30天。
54小時堅守 與50年一遇洪水較量
2010年“7.18”洪水來臨前一周,根據雨情和水情規律,康振國和水庫調度人員就敏銳地預感洪水到來的可能性,他積極與網省電網調度聯系,充分利用來水發電,預騰庫容,降低庫水位至317米,多預留了5.22億立方米庫容,為后期特大洪水的到來減輕了一定壓力。
7月17日是周六,不輪康振國值班,然而一夜暴雨讓他徹夜未眠,坐立不安。天剛破曉,他就冒著滂沱大雨抵達防洪一線,帶領廠防汛辦、生技部等專家堅守在水庫調度中心,主動擔當起防洪調度一線人員的主心骨。
雨不停地下,7月18日18時進入驚心動魄的時刻,洪峰流量陡增到25500立方米/秒,達50年一遇洪水,是安康水電站投產發電以來的最大洪水。電站水位328.01米,并以每小時0.5米的速度上升,19時安康市區下達2號撤退令。22時50分,為了救助東壩被洪水圍困的群眾,安康市委、市政府要求安康電站在承擔防洪巨大壓力的情況下,降低1000立方米/秒的下泄流量。
“如果水放多了,下游抗洪形勢就更加嚴峻,將影響數千群眾的安全撤離,如果放少了,庫水位超過330米,不但襄渝線和大壩安全受到威脅,整個安康城區也要受到影響。”巨大的洪水如同壓在大家的心上一樣,讓人喘不過氣來。
生命高于一切!水庫自動化調度系統滾動預報著雨水情趨勢,康振國和團隊一分一秒緊盯水庫運行情況,不停地手工計算著雨量趨勢,經縝密測算研究,出爐了最佳泄洪方案,上報了準確的出庫流量、時間和閘門開啟的數量、對應的位置,這一方案很快得到批復,經實施下游成功化險為夷,洪水平穩度過。
7月19日14時,康振國和團隊用整整54個小時執著堅守,迎來了雨停天藍,人民安康。迎戰這場特大洪水,安康水電站削峰6400立方米/秒,滯洪5小時,攔蓄洪水近5.36億,達洪水總量的28.7%,降低下游洪峰水位3.9米,確保下游洪水平穩通過,為安康東壩片區3萬人民群眾全部安全撤離贏得了寶貴時間。
38年初心不變 無悔付出把工作做到極致
“共產黨員就是要不計個人得失。”作為一名有著26年黨齡的優秀共產黨員,康振國常從黨史教育中汲取精神力量。今年他在完成規定的學習內容之后,觀看了20余部紅色經典影視作品,有紀錄建黨的《覺醒年代》、反映重大事件的《長征》、抗日戰爭的《八路軍》、解放戰爭題材的《大決戰》、抗美援朝《跨過鴨綠江》、還有體現百年征程的《敢叫日月換新天》等。全面回望共產黨人一個世紀的風雨兼程,老一輩革命家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的精神常讓他感動得熱淚盈眶。
2013年9月,因工作調整,康振國不再分管生產技術工作,工作崗位改變,但他的全力以赴、嚴謹細致始終未變。負責廠志編撰時,康振國查閱了新安江水電站、劉家峽水電站、安康供電局、陜西省電力公司等多部廠志,仔細研究琢磨,寫了哪些內容,用什么樣的方式,有何特點,他綜合各種好的做法再結合本廠實際,組織廠志辦人員用了幾個月時間,對廠志大綱反復修改完形成50多頁的新大綱。在他看來,一個簡單的問題必須有豐富的支撐材料,才能確保真實可信。檔案校核時,看到信息化系統應用連續兩年位列省公司綜合單位第一這一句話,一定要把兩年來每一個月的數據都核對清楚他才安心。
近1個月前,康振國光榮退休了。他開始整理國內裝機容量30萬千瓦以上水電站的資料,整理好的表格里,對217余座水電站所在地區、河流、裝機容量、電站型式、目前狀態進行了詳細的梳理。打開公司內網網站的國網文庫,可以看到康振國是文庫利用達人,瀏覽收集整理文檔1599份。近半年來,他從網站以及《西北水電》、《水電站機電技術》、《水力發電》等期刊雜志中,分類整理了3000余份與水電廠機械技術相關的論文。
康振國說:“我對企業對工作十分熱愛,雖然已經退休,只要企業有需要,我將毫不猶豫繼續為企業發展、為電力事業奉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