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1-05-24 10:57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薛鵬飛 李衛文 報道 旌旗獵獵,機械轟鳴,一抹救援紅在春日蘇北格外顯眼。中國安能一局唐山分公司救援大隊江蘇鹽城天然氣管道練兵現場遍布連片的水稻田、蟹塘和河流,8根天然氣管道、5個焊棚、3臺吊管機、2臺挖機、1個數字化控制室,依次分布在狹長的施工線上。繼成功度過“百口磨合”期后,嵌入項目練兵的“好焊”們馬不停蹄、再接再厲,充分利用汛期前的施工黃金期搶抓進度,放眼現場盡是忙碌的身影。下面就讓我們走進他們的世界看看吧。
神槍巧焊——焊接組組長趙寧
身材高大、雙目有神、喜歡大笑是趙寧給人的第一印象。他是焊工班組組長,上手就負責焊接F3填充層,這是焊接工序中最關鍵的一環,直接關乎整道管口質檢合格與否。談及焊接秘法時,他說:“心態是關鍵,起槍后就要屏氣凝神、心無雜念,焊機就好比當兵時手里拿的槍一樣,要做到人機合一、心隨槍走。”油建培訓老師對他的評價是“學得快、悟得深、焊得巧”。除了F3焊層外,趙寧還兼顧整個焊接流程的技術指導,每道工序他都能焊,這也造成只要現場有焊接、有檢測,他都不能回駐地。趙寧心里一直都鉚著一股勁,“我們是公司第一支焊接班組,而我又是組長,再苦再累都不能泄氣,要把活干漂亮。隔壁作業一隊也看著呢,我們轉業軍人可不能比他們干得差。”正是全員帶著這樣一種必勝信念和競爭心態,才得以順利度過“百口磨合”。1992年生的趙寧已是一名4歲女孩的父親,與女兒視頻時那聲甜甜的“爸爸”,便是他內心里最期盼的“小確幸”。
火眼金睛——焊接組副組長尹洋
“左眼取出一塊鐵屑、右眼兩塊,再晚來視力就要受影響了。”這是手術時外科醫生對尹洋說的話。尹洋是焊接班組副組長,也是F1層的焊工。因焊接作業要求在封閉環境中工作,空氣中漂浮著鐵屑揚塵。4月24日,尹洋在打磨焊口時鐵屑入眼,當時并未在意繼續埋頭工作。出棚后他眼睛通紅、迎風流淚,這一幕被現場帶班師傅看到,讓他與趙寧交接手頭工作抓緊去醫院檢查。就這樣到了午飯時間,趕去醫院后眼球已泛起小白點。術后他立即返崗,目前已經恢復。后來談及此事,他總是笑著說“現在我是‘火眼金睛’,焊接眼力你們可比不上我。”
移動實時數據包——數字化管理員賈琛
100道管口、520萬個數據,這就是“百口磨合”期間賈琛晚上12點前沒睡過的原因。賈琛是數字化管理員,負責項目的智能化工地建設。整個全自動焊接大流水機組的每日工程量約為12道管口,每道管口5.2萬個數據,其中包括焊棚內環境監測數據、層間溫度、起槍和結束時間等,焊接當天數據必須上傳云端系統,最終實現了實時監控,確保業主、監理部、項目部和現場數字化控制中心隨時能夠看到焊接畫面和焊接數據,最大程度實現過程中質量控制。聊天中,賈琛說道:“哪里開焊我就要錄哪里,我就是現場移動的實時數據包啊。”
多面能手——質量員郭西村
“百口磨合”期間管口焊接質量合格率為96%,這份成績來之不易。郭西村是質量員,主要負責現場質量控制、內業資料整理以及協助做好監理部和項目部的質檢工作。他之前是名優秀的駕駛員,廚藝也有口皆碑,面對從未接觸過的管道焊接質檢工作,他的做法是以勤補拙,工具包里永遠裝著規范、游標卡尺、萬能角度尺“三件套”,現場剖口、對管或是焊接時必定能見到他監督旁站的身影,再不然就是跟在監理或者幫扶師傅身后見學,就這樣他從一開始的捉襟見肘慢慢地做到了現在的獨當一面。7本臺賬25個表格,點滴工作記錄了他的成長進步,也譜寫了屬于他的青春之歌。
江蘇鹽城天然氣管道練兵場上還有很多像他們一樣默默奮戰的“焊子”。他們日復一日堅守在崗位上,有的特種焊接,有的身兼數職,有的統籌協調,他們愛崗敬業,默默奉獻,用平凡鑄就不凡,他們是順利度過“百口磨合”的奮進者,也是中國安能進軍天然氣管道市場這個新領域的先行者。
責任編輯:王安琪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