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2020-11-19 16:06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鐘虎 報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想方設法讓農村貧困勞動力掌握一技之長,讓他們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底氣足、干勁足。”李釗安,中共預備黨員,2019年6月至今在廣西玉林市陸川縣米場村任駐村工作隊員,駐村前為廣西電網公司玉林陸川供電局職工。
駐村以來,他通過為貧困戶送技術的方式,帶動村民穩就業、壯經濟、煥新貌。在他的不斷努力,以及用送技術方式帶動貧困戶就業增收下,米場村84戶349人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并于2019年全村脫貧,村集體經濟更是每年超13萬元。
在以前,米場村村民收入主要靠青壯年外出務工,中老年以及婦女則因為缺乏技術,只能在家種植少量水稻、養殖家禽家畜,收入較低,且沒有保障。在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李釗安針對該村青中年婦女外出務工難問題,積極協調后盾單位及地方政府,促成玉林市陸川縣米場鎮黨委政府聯合陸川縣海德科技學校,在米場村舉辦了3期育嬰師培訓、面點培訓等技能培訓班,并由培訓機構推薦就業崗位,共有150多名農村青中年婦女參加了培訓,其中有30多位為建檔立卡貧困戶,進一步提高了貧困群眾應對就業市場風險的能力。如今,全村共有25名青中年婦女獲得了就業崗位,每年收入可達5萬元。
小康路上一個都能少,對因身體欠佳或疾病因素等致貧的貧困戶,李釗安更是有自己特別的幫扶方法。
潘昭生是村里的貧困戶,作為家里頂梁柱的他因肢體殘疾外出務工不便,只能在家做點簡單的散工,久久找不到脫貧致富的方法,“貧困戶”的帽子壓的他抬不起頭。了解情況后,李釗安動員他做養殖雞生意,并想方設法幫助其申請小額信貸貸款3萬元用于發展產業,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其進行養殖技術幫扶。在李釗安和貧困戶潘昭生的通力配合下,潘昭生最終養殖雞500羽,每年養殖兩批,年收入約2萬元左右,實現穩定收入。
村民李宗海因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導致雙腿腫脹,行動不便,每月還需要到門診拿藥,每年至少住院一次。針對這一情況,李釗安積極為李宗海申辦慢性病卡、殘疾人證,還經常開車送他去看病,讓他看病有保障。此外,李釗安還經常性入戶與李宗海聊天,了解他的身體狀況,送去慰問關懷。“小李,真的非常感謝你,他現在都能慢慢行走了,整個人都精神多了。”李宗海的妻子握著李釗安的雙手感激道。
現如今,米場村村民們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一年更比一年強,他們由過去的簡單尋求生活有保障,走到了如今加速奔小康走前列。而此時的李釗安又在伏案默默謀劃,思考著協同推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的有效銜接工作。
責任編輯:張媛媛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