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0-10-15 16:05
外部創業“開路人”,山能棗礦供電處安運公司
第一項目經理張鵬飛的奮斗歷程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羅宏 報道 棗礦集團供電處安運公司第一項目部經理張鵬飛,棗礦集團“勞動模范”。2020年以來,他帶領項目部南下福建、北上內蒙,用一流的工作業績贏得了業主的交口稱贊,用“汗水+擔當”打響了“移動安運”金字品牌!
2020年3月27日,張鵬飛作為專業技術全面、精通協調能力、經歷實戰磨礪的復合型基層管理人才,被任命為第一項目部經理。項目部成立伊始,張鵬飛就向公司領導提出打破了原有勞動組織架構和分配方式,通過在公司內部“人員共享”從而實現項目部和職工之間的“雙向選擇”,通過“訂單式”培訓打造“一專多能”型職工隊伍,通過“崗效激勵”促進“讓實干者得實惠”切實激發職工干事創業熱情高漲。
4月6日,他就帶領成立僅10天的第一項目部遠赴福建,承擔華電可門電廠35千瓦2#機組電氣部分的大修工程,成為供電處外部創業“開路人”。“這是‘破冰’遠行,也是一次“亮劍”之戰,首次開展發電機組大修工程,考驗著我們的智慧和擔當,這更是一次“淬火”歷練,經歷35萬千瓦機組電氣大修項目后,必定能夠提升我們安運公司整體施工能力和水平。”張鵬飛充滿自信地說。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張鵬飛運用“3344”(三保三比四閉合四一流)工作法推動各項工作穩步開展。通過黨員示范崗、群監崗、青安崗三崗聯動促進安全施工,開展比質量、比效率、比奉獻三比活動推動崗位勞動競賽,實施隱患排查、技術管理、質量管控、工程進度四項閉合措施狠抓工作落實,突出文明施工、工作能效、素質提升、企業文化四個一流建設提升外部形象。
每天工作結束后,他還會對當天工作進行點評,及時總結問題和不足,提出改進建議和方案,并組織職工有針對性地開展業務培訓工作,人人當老師、上講臺,互學互助,共同提升。第一次開展發電機組大修工作,項目部的年輕人實戰練兵,磨礪了隊伍,練就了真功。
赴外創業,同志們遠離家鄉,為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項目部成立了流動黨小組、流動工團組織,做年輕職工的思想工作,為大家排憂解難。在生活中,張鵬飛和幾位老職工,經常和年輕同志談心交流,排憂解難,同志們就像是一家人,還會利用工作接續時間,組織輕松的文體活動,愉悅職工身心,“家”文化氛圍溫馨濃厚,把項目部建設成為在外流動的“家”。
青年職工陸堯說:“這是第一次遠離家鄉外出工作,女兒只有一歲多,妻子為我們的小家庭付出了太多,深深地愧疚。看到張經理帶領大家為了完成工程任務,團結拼搏、不畏艱辛的工作精神,我唯有努力工作,才能對得起妻子的奉獻和支持。”
經過近2個月的奮戰,圓滿完成了各項施工任務,6月7日,發電機組一次性試車成功,他們第一次外部創業,不負重托、不辱使命,交上了滿分答卷。
8月17日,張鵬飛又帶領著團隊奔赴內蒙古烏海市,開展中國能源西來峰電廠電控維修工程施工。有了第一次外部工程施工經驗,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協助精神得到了又一次提升。
按照工期安排,9月中旬,他們順利完成施工任務,經過為期一周的保運后,于9月25日順利通過了業主的完工驗收。業主方領導這樣評價他們:工作中你們高標準、嚴要求,協同上你們高姿態、重感情,成為本次電廠系統檢修施工隊中的佼佼者,我為你們的付出點贊!
工作中,業主方看到的張鵬飛總是干在前,神情自若,可是工友們都清楚,張經理有腰痛的老毛病。在福建可門和內蒙西來峰施工過程中,由于現場工作強度大、任務重,他的腰痛都曾經發作,可是工期和工作量擺在那里,不能有片刻的松懈,每一次復發,他都是強忍著痛,因為他清楚,“堅忍不拔才能勝利,半途而廢必將一事無成。”
由于第一次合作的成功,福建華電可門電廠在9月底主動提出邀請安運公司參與設備檢修施工。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在很多人或是陪伴在家人身邊,或是外出旅游之際, 10月2日,張鵬飛和他的團隊再一次遠赴福建,踏上了外部創業的奮斗“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