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
翻滾吧!乘風破浪的特高壓弄潮兒
——記雅中換流站業主項目部質量專責謝永濤
盧琳
群山巍峨,幽谷磅礴,大涼山深處的特高壓換流站工地走來一藍衣俊朗青年,手里端拿著水平儀,輪廓分明的臉頰透露著堅定,黝黑的臉頰折射著艱辛,他,就是雅中換流站工程業主項目部質量專責謝永濤,一位新時代乘風破浪的特高壓弄潮兒。
追夢青年 青春灑向特高壓
二十八,正是一個讓人羨慕的青春年齡,作為一位90后,他本該選擇和多數青年人一樣的都市生活,每日朝九晚五,衣著光鮮亮麗,享受著繁華都市的霓虹璀璨。然而,這真的是他理想的生活嗎?“不!”腦海里蹦出否定的答案,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黨員,骨子里的倔性讓他不甘如此,他害怕自己迷失在車水馬龍的浪潮中,害怕都市的浮躁生活讓自己忘記了初心和使命,錯過磨煉自己的最佳時機。
“我用心,愛如電,就讓這跳蕩的血管,流動著我的暖,星星點點,燈火闌珊,我正靜靜走遠”--《愛如電》深深感染了這位追夢青年,研究生畢業后,謝永濤毅然選擇投身基建、投身特高壓工程建設。從此,攀高原、守戈壁、戰深山便是他的工作常態,沾滿泥土的鞋子、落滿灰塵的衣褲是他的生活常態。
傍晚,謝永濤最喜歡坐在雅中換流站工地的小山坡上,遙望著落日映紅下的換流站,他感到內心無比的激動:“你們看!落日余暉下的換流站特別美,坐在這里看換流站,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感覺就像看著自家孩子一天天成長起來,這樣的青春才無悔!”
“黑”臉紅心 嚴控工程質量
2020年,是謝永濤入職國網直流分公司第四年,雅中換流站是謝永濤參與的第三個工程。三年多來,工地長期的風吹日曬、沙塵暴雨讓原本膚色偏暗的皮膚愈發顯黑,黝黑的皮膚成了他的標簽,大家都笑稱他為“黑臉包公”。
在公司“抗疫情、保安全、提質量”專項行動中,作為雅中換流站的質量管理專責和青年共產黨員,他主動亮身份、亮職責、亮承諾,將現場質量管理目標要求落實到工作崗位上,以日檢查、周檢查、月度檢查、隨機抽查等手段抓實抓牢現場質量抽查監督,組織現場以勞動競賽促進工程現場質量提升,組織墻體砌筑、抹灰、人工倒角等勞動競賽,特別是外露基礎人工倒角工藝質量勞動競賽,提升倒角質量細節,力求做到工程質量精益求精。
記得樁基工程剛開工時,又逢雨季,再加上站址土質為粉質黏土,滲透性差,遇水后泥濘不堪,且積水嚴重,導致現場施工條件極其惡劣。為了保證成樁質量,他帶頭組織監理、設計、施工從“原材料質量把關、測量放線、旋挖成孔、鋼筋籠制作與安放、混凝土灌注”等方面一一梳理現場質量控制要點,并協調專人現場二十四小時監督見證。
謝永濤經常向監理、施工強調:“雅中換流站作為新五直工程,我們所有參建單位只有擰成一股繩,上下齊心,時刻樹立樣板先行理念,嚴抓現場施工質量管控,嚴格工程現場準入把關考核,壓緊壓實施工過程及成品質量驗收抽查,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將雅中站建成高可靠性、高利用率、高標準化的新時代升級版‘雙800’特高壓直流精品工程。”
作為國家電網直流公司(四川)共產黨員服務隊中的一員,他有著一顆火紅熱血的心,主動參與“開展彩鋼板安裝技術支撐活動”、“‘黨建+質量’提升防火墻施工質量崗位實踐活動”、“電力扶貧行初心、愛心幫扶送光明”等增值服務,在貧瘠的大涼山工地義無反顧地扛起“黨員先鋒隊”和“共產黨員服務隊”的大旗。
日行萬步+ 用腳步丈量工地
雅中換流站是雅中-江西±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送端站,其海拔高度2468m,地震烈度8度,是目前國內高海拔地區地震烈度最大的特高壓換流站。工程核準以后,他便和同事收拾行囊,第一時間趕赴工程一線,參與臨建搭設和場平移交等前期事宜。
在工程現場,謝永濤常常獨自一個人在現場來來回回巡視,不放過每一個學習成長的機會。他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在讀研究生時我雖然讀的是電氣專業,但是理論要和實踐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收獲!”他對著圖紙,將圖上的符號與實際的設備一一核對,弄不懂的地方用手機拍好照,用小本子及時記錄,通過網上查找資料,虛心向領導同事或者有經驗的老師傅請教,做好典型經驗的總結。因為刻苦好學,在短短的工地時期,他滿滿記錄了10余本筆記本,每天都在工地與辦公室間來回5、6趟,平均步數在2萬步以上。
“用腳步丈量工地,累著并快樂著!”謝永濤樂呵呵的露出潔白整齊的牙齒。
正所謂“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謝永濤的專業能力在這“工地丈量”中也取得了突破。2017年,他在上海廟實習時,發表了《±800kV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技術》,論文;2018年,在南通道換流站,他發表了《特高壓換流站消防能力提升措施研究》論文一篇,獲中電建協QC成果獎一項,獲四川建設部第四季度“崗位之星”;2019年,他與同事們一道參與編制雅中換流站“一綱八策劃”;2020年,他被評為四川建設部第二季度“黨員之星”......而他的腳步,一直在路上。
科技創新 勇做時代弄潮兒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雅中換流站的質量專責,謝永濤還負責科技創新工作。
雅中換流站自開工以來,謝永濤便一直秉承“綠色環保”、“創新科技引領”的施工理念,全程過程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管理,著力打造新時代“智慧工地”。
謝永濤說:“新技術在實踐中才能得到應用和提高。”在工程前期策劃階段,他便和部門領導、同事一起圍繞人、機、料、法、環等關鍵因素,將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等新興信息技術應用到工程建設管理過程中,并工程現場建立了以云端、移動端、就地端構成全天候、全過程的立體式管控系統,將新型科技手段利用到現場工程管理中,以更科學、更精細、更到位的管理新思路,保障工程進度、質量與安全目標的全面達成。
雅中換流站在建設過程中,目前已申請專利3項,開展科技項目12項,其中獲中電建協科技進步獎2兩項,QC成果獎4項。
特高壓精神閃耀 大涼山走來光明使者
“特高壓薪火相傳,經過了十多年發展實現了‘中國創造’和‘中國引領’,體現了‘中國智慧’,作為新基建工程建設的一員,我倍感榮幸!”這位追夢青年露出燦爛的笑容。
2020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爆發,謝永濤人在家中坐,心卻早已飛到了工地。在得到復工消息后,他立馬收拾行囊,逆行千里奔赴雅中換流站“戰場”,面對親人,他心中充滿了愧疚,把思念之情深深藏心間。他和同事一起率先進駐工程一線,積極響應落實防疫、復工要求,發揮“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的特高壓精神,在嚴格的防疫管控措施執行下,雅中換流站安全有序完成復工,未出現一起疑似或確診新冠病毒肺炎病例。
雅中換流站位于涼山彝族自治州大山深處,高海拔,常年無霜期、紫外線強、晝夜溫差大,是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鹽源縣則是涼山貧困縣之一。面對艱難的施工環境和生活條件,謝永濤毫無怨言,作為年輕的共產黨員,他和同事們一道,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結合當地地理環境,采取技能幫扶、產業幫扶、教育幫扶等形式當地扶貧幫扶,當地村民親切的稱呼他們為“大涼山的光明使者”。
青春的腳步一步步地遠去,記憶的歲月一滴滴烙上特高壓的印跡。從大漠到高原,從天邊到身邊,歲月在后,光明在前,作為特高壓弄潮兒,謝永濤們正乘風破浪向著新時代前進。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