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
璀璨焊花中飛舞的工匠本色
中國電力新聞網通訊員 王治
在陜西榆林能源集團橫山煤電有限公司(簡稱“榆能橫山煤電”)2臺100萬千瓦煤電一體化工程2號機組C級檢修現場,有這么一群人,他們迎著朝霞開工,踏著月光返家;不顧滿身塵灰,在爐膛內手摸筆劃,無懼汗流浹背,在設備旁精修細查;時而攀登錯落有致的檢修平臺,時而鉆進低矮的受限空間;他們既不美麗,也不偉大,卻在鍋爐檢修的道路上,用粗糙的雙手,勾勒出一幅幅動人的圖畫,他們就是鍋爐本體檢修班組工作人員。
鍋爐防磨防爆檢查是本次檢修工作的重要一環,當下氣溫逐漸攀升,氣象臺多次發布高溫預警,提醒人們減少外出活動,謹防中暑。就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群不畏艱辛的鍋爐本體檢修員工,頭頂烈日,身穿厚厚的連體服,用堅毅和汗水開始了一場和高溫的“搏斗”。
檢查伊始,就遇到了幾個“大工程”。要想進去鍋爐內部檢查,爐膛溫度不能超過50攝氏度,可是剛剛停機的2號機組爐膛內部有著上百度的高溫,等冷卻下來后,檢修工期只剩20天左右了。時間緊迫的同時,困難也接踵而至。在進行防磨防爆檢查時,必須利用到爐內升降平臺,在30多米寬,70多米高的鍋爐內搭建升降平臺可不是個容易活,鍋爐專業人員和外委人員搭建了足足一個禮拜,搬運了近6000個零件,終于在鍋爐左側和右側拼裝起了兩組平臺。接下來還需要在爐膛內部搭設腳手架,需要在60米高的地方敷設3層腳手架,可謂是既危險又困難,佩戴著安全帶,掛好防墜器,這群小伙毫無怨言的爬上了作業平臺,數十層樓的高度,往下看一眼都覺得暈眩,更不要說在上面工作了,為了保證工期,他們硬是用一晚上的時間完成了作業面,在場的所有人都情不自禁的為他們樹起了大拇指!
準備工作剛剛完工,累得夠嗆的大家來不及休息,在生產技術部部門助理,也是本次防磨防爆檢查小組組長朱玉龍的帶領下立即投入到了緊張的檢查之中。從狹小的人孔門鉆入爐膛內部,通過“眼觀、手摸、儀器檢測”等多種方法,對四管中所有易吹傷、易磨損部位進行檢查。有些狹小的地方人進去后抬不起頭、直不起腰、轉不了身,只能跪在管排上一直查到頭才能出來,即便如此艱苦的環境,這群鍋爐本體班的“工匠”們不言苦、不言累,對低溫過熱器、低溫再熱器、省煤器、后豎井煙道上萬根管道挨個進行了摸排。水冷壁管道又細又密,摸排損壞區域極為困難,加之爐膛內部光線昏暗,只能依靠頭燈照射,一點一點去排查定損區域,經過8天的苦戰,最終在測量了3萬多組輔助數據后,找到了中隔墻管壁沖刷減薄、蛇形管防磨瓦翻轉、管排出列以及定位板脫焊等多處缺陷。
時間已經不足半月了,可是繁重的消缺工作才正式開始。急難險重看擔當,越是艱險越向前。爐本班的小伙子和外委隊伍分開兩批,晝夜施工,狹小的作業平臺上電焊火花四射,工具機械碰撞,喊聲此起彼伏,滿身污漬的工人們在高溫的蒸烤下揮汗如雨,安環部更是全員上陣,輪流監督,確保施工安全。
在進行水冷壁管道切割時,由于外面全是支撐鋼梁,必須先切除鋼梁,再對水冷壁管道進行切割,切割非常麻煩。換管時,面對使用的螺旋管圈水冷壁,焊口對接必須保證螺紋方向一致,對焊口工藝有著極高的要求,可謂是困難重重。被大家親切稱為“源哥”的設備部部門助理邢喜源和爐本班負責人劉亞明帶著楊峰、張珩、郄禮強等小伙子組成突擊隊,日夜奔赴在現場,穿著厚厚防護服的他們一邊研究技術方案,一邊制定焊接計劃,忙的不可開交,基本每天都要工作10小時以上,攀爬腳手架幾十趟,甚至連脫下的連體服都浸透著鹽漬,汗水混著黑灰不停的滴落,仿佛在泥漿里打了個滾??墒潜粏柶鹗遣皇怯X得太勞累,這群可愛的大小伙卻紛紛說“這有啥,能把工作干好我們才心安吶”!經過大家不懈的努力,最終更換了350余根管道,焊口700余道,經過拍照檢測,合格率高達99%,圓滿完成了公司初定計劃目標。
他們身份普通、崗位平凡,卻讓自己的名字在這璀璨的焊花中飛舞升華。哪管晨昏更迭,任那熱浪累累,登上了爐膛,就義無反顧,選擇了前行,便風雨兼程……他們是真正的“橫電工匠”!
責任編輯:張媛媛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