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劉亞萍
“聶工嗎?那個機械液壓鉗需要更換,我們去現場測試一下!”、“麻煩你幫我們開個證明,不然進不了現場”,一早起來,聶磊剛來到辦公室,案頭的電話就此起彼伏,忙碌的工作常常讓人覺得分身乏術。
已進入6月,1號機組改造及A修工作進入最后的回裝階段,這項工程工期224天,是安康水電廠建廠以來工期最長、規模最大的技改工程。自去年10月22日開工后,一直按計劃順利進行。春節期間受疫情影響,工期有些滯后。復工復產后,各個環節都在抓緊進度,爭取按計劃完工。
作為機械分場技安員,聶磊在本次機組改造中擔任機械部分技術指導和協調工作,同時兼職分場駕駛員。忙碌,成為他生活的常態。
從18歲入廠到如今年已不惑,22年奮斗歷程,聶磊已成為水輪發電機方面的行家里手,回首過往,他依然忘不了生命中那些珍貴的片段……
那一年,外站檢修遇難題
作為機械分場的中堅力量,不僅在廠里機組檢修時承擔重要的工作任務,而且成為每次外站檢修的主要人選。這些年,外出檢修頻繁,重慶、湖北、毛壩關、藺河口等電站,他輪番出陣,有次檢修歸來,幼小的孩子認不出他來,讓他一陣心酸。
記得那是2013年,重慶馬巖洞電站2號機組檢修,生活條件艱苦不說,設備資料嚴重不全給檢修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聶磊組織、協調工作組成員,對在檢修工作發現的推力頭圓周方向裂紋、定子與轉輪室不同心、軸線不合格等設備重大隱患,仔細研究機組修前歷年各種試驗數據的分析,查明了問題所在,大膽提出了自己的見解,最終安全、優質、高效地完成檢修工作,有力彰顯了安康水電廠品牌形象,受到廠部及甲方的高度評價。
愛學習,善琢磨,幾乎是所有技術人員的特點。從發電機班技術員到分場技安員,聶磊從沒放松對專業技術的學習和鉆研:熟悉設備系統圖紙,現場了解設備性能,研究設備運行參數。在每一次的檢修中,他從不放過任何細節,設備缺陷消除、機組修前數據記錄、嚴格把關檢修工藝流程、到設備修后開機試通過,現場虛心請教老師傅,認真仔細研究,結合理論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技術能力。對發電機組的每一處設備狀況,他都了如指掌。經過多年實踐和刻苦練習,熟練掌握了修刮平面和曲面巴氏合金瓦的技能,并把其發揮到實際工作中,保證了檢修質量,多次受到表揚。
2015年取得水輪發電機機械檢修高級技師的資格證書,他自己也因為上佳的表現多次榮獲省公司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廠級先進工作者、省公司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那一次,安規調考創佳績
“打鐵還得自身硬”是聶磊常掛在口頭的一句話,作為技術骨干,聶磊不僅有著豐富的檢修經驗,更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說起那次國網安規考試,聶磊記憶猶新:“在西安的那一星期,每天都是11點以后睡覺,一天曾寫禿了兩支筆,晚上連做夢都是安規內容……”
自從接到參加國網公司安規調考通知,他就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熟記《水電廠動力部分安全規程》,備考的半年中,他幾乎很少有自己的休閑時間,上班事務繁雜,只能下班多花點時間。那年“十一”假期,他沒有陪愛人、孩子出游,早上,5點起床,所有題型過一遍,有一天晚上,修改完機組檢修指導手冊,一點開始背題,近三點才休息。在最后一周封閉訓練期,每天練習單選、多選、判斷、案例分析等多達1500題,大量的題海練習,枯燥、乏味,他排除干擾,集中精力,早8點至晚22點,埋首題海,A4紙每天要寫15頁之多,其間還兼顧編寫分場相關設備技術改造技術規范書6份!苦心人,天不負,2016年11月9日,在國網公司安規調考中,聶磊成為省電力公司500名參考人員中兩名滿分者之一,為陜西省電力公司爭得了榮譽。
追求完美,注定比別人更為辛苦勞累。對學習如此,對工作更是如此,聶磊的精益求精表現在工作的方方面面,他對自己編寫的水輪發電機檢修技術方案、施工方案,標準化作業指導書、執行卡、三措方案等等技術資料,不斷修改、完善,使其更具有操作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那一回,技術革新獲專利
聶磊的案頭,總是整整齊齊地碼放著各種技術資料:招標文件、技術報告、作業手冊、調研報告……每一次設備招標,6項資料必須齊全,平日里,報送物資、非物資類計劃,項目建議書,方案、預算、技術規范,不斷修訂、完善,文字工作同樣繁重不堪。從事水輪發電機組檢修工作多年,他參與了多項技術改造和創新課題。
“你負責安全技術,你不懂,拿什么要求別人?”在崗位職責上,聶磊下了真功夫,他謙虛地說自己是笨鳥先飛,底子薄弱,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斷錘煉,豐富理論知識。2015年,在1號機B修中,聶磊負責發電機大修檢修方案的編寫和全面質量驗收。在發電機推力頭與轉子中心體加墊銅皮外露、法蘭螺栓擋塊焊縫出現裂紋的重大缺陷處理中,認真測量、精確計算,嚴把安全質量關,為機組的按時歸調節省了寶貴時間,得到了廠部的肯定。他曾在2011年1號發電機B級檢修中,與同事研制出制動器現地試驗裝置,有效地簡化了制動器現地試驗工作的繁瑣流程,于同年12月12日該套裝置獲得了國家專利。2012年,針對4號機組B級檢修上導瓦拆裝費時費力、不安全等現象,聶磊與同事研制出上導瓦拆裝工具,有效地解決了上導瓦更換工作種種難題,該套工具獲得了陜西省第二屆職工科技節優秀科技創新成果技術改進銅獎。“出手即出彩,完成即完美”,這不是一句響亮的口號,這是平凡工作中的執著追求!
6月10日,聶磊像往常一樣坐車前往生產現場,坐在車上,他的大腦也不得清閑,梳理著當天的工作流程。從小生活在漢江之畔,與水輪發電機組打交道,也已22年,聶磊對企業有著相濡以沫的深厚情感。一路走來,頗感欣慰,學習、鉆研、創新,有付出,有收獲,每一步都踏實堅定,無怨無悔。他一直堅信:奮斗的青春最美麗!
(;聶磊 中共黨員,本科,工程師,高級技師,1998年12月參加工作,現任國網陜西安康水力發電公司機械分場技安員。2016年榮獲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廠先進工作者,同年榮獲國網陜西省電力公司2016年度技術標準實施評價工作先進個人,2017年榮獲“陜西省電力公司先進工作者”。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