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文藝 報道 在南方電網云南紅河元陽供電局里有一個酷酷的、冷冷的,總喜歡騎機車的中年男子,他叫——車雁軍,但大家都喜歡叫他“機總”。“機總”的稱呼也是由于喜歡騎機車而得。
印象中騎機車的男孩一定是酷酷的、帥帥的,不僅時尚、年輕還有些狂野自帶一點桀驁不馴,酷極了。
80后的“機總”也如此,有些黝黑的臉龐,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挑的鼻梁、兩排整齊、潔白的牙齒,當過兵的他一身剛強、不僅英俊瀟灑,而且還高、冷、酷,妥妥的一枚“機車男”。
不僅生活酷 工作也非常酷
生活中的他酷愛機車,而工作中的他做起事來也是酷酷的,1998年參加工作至今已有22年工齡的他,從事過多種工種,從鏟煤工到抄表員,從巡線員到電工組組長,從供電所副所長到所長到配電管理所所長,他始終扎根基層,2018年新成立配電管理所,他被調到新部門擔任所長,這才結束了他整整20年鄉下生涯。
從供電所到配電管理所,從一個無到有的新部門,一切從頭開始,面對重重困難,他迎難而上,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擔負起肩上的重擔,帶領他的團隊勇往直前。
新成立的配電管理所管轄著全縣10千伏線路54條、線路長1400多公里,轄區內14個鄉鎮用電保障工作。而配置的人員僅有38人,3個班組。線路存在很多問題,諸如線路半徑過程,其中10千伏逢春嶺線路長達118.52公里,列為省公司線路跳閘前十線路,而且大部分線路存在線路老化等問題。
面對諸多問題,車雁軍便沒有灰心,而是絞盡腦汁想辦法,制定方案,帶領員工摸清每一條線路存在的問題,收集問題,知道病癥,才能對癥下藥。
2018年11月配電管理所正式成立,2019年2月份,理清思路,明確方向后,車雁軍向局借用6輛車,加上配電管理所8輛車,把人員分成14個小組,大規模鋪開線路巡查。
而車雁軍則參與到最偏遠、最艱苦的逢春嶺鄉跟隊員一起巡查線路,早上天不亮出門,帶上幾個大饅頭就是一天的口糧,爬山過河,沿著線路逐桿仔細排查、記錄隱患。
三四月的天說變就變,時晴時雨,一會兒大汗淋漓,一會兒又被雨水澆得衣褲全濕,而這樣的日子每天重復,直到這個鄉鎮線路全部排查完畢,到2019年車雁軍已跑遍了轄區內所有線路,哪條線路在什么方位,存在什么問題,這些統統刻在他的大腦里。
為期3個月的地毯式線路巡查,車雁軍掌握了第一手資料,清楚明了的知道了自家的底細,以為他后續的工作打下了基礎。而線路排查這僅僅是摸清了自家底細,入門而已,后面迎接他的還有很多意外與驚喜。
工作虐他千百遍,他待工作如初見
線路排查剛剛結束,元陽縣南沙鎮已經迎來了高溫,這個小鎮的氣溫可不簡單,常常躍居全國高溫排行版首。
考驗車雁軍的第一個問題來了,高溫保供電。夏天家家戶戶啟動空調、風扇等制冷設備,用戶用電量增大,線路跳閘、變壓器著火等問題隨之而來。
果不其然,2019年的夏天注定不平穩,這一年他們像熱鍋上的螞蟻,剛剛接手線路,摸清線路情況,立馬進入高溫保供電,南沙是高溫不斷,金礦、逢春嶺、小新街方向常常風雨交加、雷電常駐,讓這個僅有38人的新部門忙得不可開交。
車雁軍說:“他一天接打電話最多打200多個,時間最長的通話記錄是半小時,耳朵常常疼、還會出現耳鳴等情況”。
查線路、制定方案、消缺隱患,解釋停電原因、安慰用戶情緒,下達命令,一天下來,身體被透支,大腦高負荷運轉,加之高溫下長時間工作,他整個人一下子,蒼老了許多,一寸長的頭發一眼望去盡是白發。
工作狂“機總”
一直在一線的車雁軍,已經習慣了一線工作的艱苦與艱辛,從參加工作車雁軍就一直在鄉下,他與愛人、孩子長達14余年的分居。
從孩子出生到現在孩子已經上初二,他完全沒有參與孩子的成長,一心撲在工作上,極少顧及到家庭,在工作中他是個稱職的領導,優秀的員工,在家庭中他不是一位合格的父親,也不是一名稱職的丈夫,他把時間與精力都給了工作,留給家人的時間少之有少。
孩子的每一次生病,每一次家長會,每一次親子活動,他都沒有參與,唯獨一次參與孩子的頒獎典禮是上學期,孩子讀初一期末頒獎典禮上終于看到父親的身影,車雁軍的姑娘別提內心有多激動,多開心,因為他缺失了太多與孩子一同分享快樂的時光,也沒能發現孩子在生活或是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更沒發覺孩子的變化與成長。
而今孩子已經14歲,在蒙自二中上初二,孩子時間緊,課程重,一個月左右回一次家,而這位父親也很忙,不是在查線路就是在搶修、送電的途中,白天不見蹤影,晚上常常半夜回來,清晨又早早出動了,女兒好不容易回來一次,還見不上,更不要談父女倆坐下來好好聊聊天。
說到對孩子的照顧與關心,車雁軍的妻子幾度哽咽,眼里泛著淚光,她說:“印象中最深的有兩次,一次是孩子10歲時,高燒40度,而且是在清晨三點多,她一個人背上孩子打著電筒著急忙慌去醫院看病”。而當時車雁軍就職于牛角寨供電所任所長,他的妻子獨自一人帶著孩子在南沙讀書,牛角寨距離南沙路程不算遠,但是恰巧趕上下大雪,導致很多線路積冰,作為所長的他,忙著帶領隊員除冰、搶險,一邊是女兒高燒,一邊是搶修、搶險,最終他選擇了工作,孩子出院后,他緊張繁忙的工作才告一段落。
第二次是2019年,州慶放假,孩子在家,女兒又再一次高燒40度,車雁軍的妻子趕緊帶女兒到縣醫院就診,輸了一天液體高燒未退,妻子著急了,打電話給車雁軍商量孩子是否轉院,而此時的車雁軍那里顧得上生病的女兒,沒等妻子說上兩句,匆匆就把電話給掛了。
又急、又委屈的妻子只能獨自一人帶上孩子去州醫院,從元陽趕到州醫院,就診、輸液,妻子一人照顧生病的女兒,一直輸液到晚上22:00點多,母女兩才吃了點東西,而直到女兒輸完液,還沒接到車雁軍打來的電話。
原來車雁軍也是忙得一團糟,受極端氣候影響,多條線路正處于停電狀態,查線路、制定方案、消隱患每一樣他都帶隊親力親為,而不是紙上談兵坐在辦公室里指揮,車雁軍的電話都被用戶打爆了,她顧不上生病的女兒,不能分心,只能趕快排查隱患、搶修,送電。
第二天,找到了停電原因,制定出搶修方案的車雁軍,心里的大石頭放下了一半,這才模糊想起,昨天妻子打電話來說女兒好像生病了,這才想起撥通電話,詢問女兒情況,不明情況的妻子本就被女兒高燒嚇壞了,此時才接到車雁軍的電話,心里委屈極了,但當車雁軍向妻子說明情況后,已經習慣他工作性質的妻子便沒有責怪,而是讓他好好工作,趕快搶修、送電,孩子的高燒已經退下來了,讓車雁軍放心工作。在醫院輸了三天液,孩子的病好了,要出院了,這時才看見急忙趕來醫院看望女兒的父親。
這是女兒第二次高燒,車雁軍毅然決然同樣選擇了工作,都說軍嫂不易,作為電力人的妻子與孩子也不易,因為他們肩上的責任,工作的特殊性,只能舍小家,顧大家。
暴雨中的那個身影
每一個狂風暴雨來臨的夜晚,也是車雁軍不眠之夜,他的心提到嗓子眼,不管是清晨還是夜晚,他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一個人就這樣呆呆望著窗外的雨,若有所思的在思考,緊鎖的眉頭,一根接一根的煙頭不斷按滅在煙灰缸里,他在等著,在思考著,這一場雷雨會給他帶來什么樣的驚喜還是驚嚇。
還記得2019年的那個夏天,10千伏瓦灰城線大麻迷支線,一星期內接連三次跳閘,這條線路不僅線路長,而且還橫跨一條河,到了晚上江風特別大,為了找到故障真正原因,他晚上22:00帶上隊員堅守在線路旁邊,用無人機、相機、肉眼盯緊這條線路,查看故障原因,經過兩天晚上的蹲守,終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最終得以解決。
他總是擅于總結經驗,肯專研、吃得了苦,憑借剛強的血性、不服輸、敢拼的精神,解決一個個難題。
汗水見證成長
從51條線路到現在的54條線路,從38人到現在54人,班組人員在擴充,線路整改得到了完善,省公司跳閘線路前十線路的逢春嶺線,同期對比跳閘次數從去年的40次,降到到今年的11次。
從一個新部門到一個扎實的部門,得力于他們的領頭羊車雁軍,他帶著團隊穩扎穩打,不斷摸索,開辟出一條新路,讓隱患扼制在萌芽狀態,優化方案,減少停電次數,保障這個小鎮順利度冬迎夏,讓這個新部門豎起一面新的旗幟。
回頭看看,在這兩年的時間里,他投入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努力,多少個通宵尋找問題、優化方案的夜晚;多少個高溫下的奔跑與堅守;多少個風雨雷電交加的清晨;又有多少個失眠不安的夜晚,才換來今天的成績。
從機車男到工裝男,從青絲到白發,從意氣風發到穩重、踏實,他還是那個血氣方剛酷酷的領頭羊“機總”。(通訊員:文藝)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