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紅河供電楊荊秋:把無聲的愛給更多的孩子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劉慧萍 薛博 葉琳 報道 開學復課剛滿一個月,學校的孩子們便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節日。蒙自期路白苗族鄉中心學校校長楊永書一早就給楊荊秋發來了孩子們六一活動的照片,看著一張張開心燦爛的笑臉,楊荊秋一邊高興,一邊思忖著要抓緊時間,趕快完善苗嶺希翼助學金、獎學金倡議書的內容。

  捐資助學18年,從起初每年捐助三四個孩子,到發動身邊的同事朋友一起加入愛心大家庭,再到發起成立苗嶺希翼助學金,云南電網公司員工楊荊秋的愛心之舉,讓更多貧困家庭的孩子從中受益。

  心中的牽掛

  楊荊秋的家鄉在蒙自期路白鄉莫別村,盡管剛到上小學的年紀他就跟隨父親到城里上學,但故鄉的一點一滴卻在他的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2年,楊荊秋回鄉路過莫別小學,當他循著朗朗的讀書聲走進校園時,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當時下著雨,我看到有的孩子在教室里挽起了褲腿,地面很泥濘。他們就這樣拿著書本,小手指著書本上的字,大聲地朗讀著。”眼前的一幕讓楊荊秋揪心不已,回家的路上,他一直在想能為家鄉的孩子們做些什么。

  這之后,楊荊秋偶然聽到鄉里給了學校一塊地,但苦于沒有經費建設,他便立即邀約3個朋友為學校建設籌資15萬元,隨后又四處奔走,最終為莫別小學建成了一座四層的教學樓。

  學校教學樓的問題解決后,楊荊秋又找到當地教育局,請他們幫忙聯系貧困學生,每年捐助三四個孩子,每個學生每月幫助300至400元,這一善舉,一做就是18年。

  2004年,楊荊秋考慮到山村孩子的閱讀條件太差,就自費購買了4000多元的課外書籍送到學校,2012年后他又陸續購買了價值18000多元的書籍送到學校,并用這些書建成了全鄉5所小學里的第一個閱覽室。

  “二爸來了”

  “二爸來了!”“是楊老師!”……剛到校門口,楊荊秋就被期路白中心學校的老師認出。

  一個月前,楊荊秋趕在開學前回了趟期路白鄉,盡管春季學期受資助的學生情況他已知曉,但仍擔心一些孩子因疫情上不了學,他要到孩子們的家里看看。

  在期路白中心學校,盡管老師們都知道楊荊秋是云南電網公司的員工,但很多教職人員仍喜歡稱呼楊荊秋為“楊老師”,一來表示尊敬,二來把他當作榜樣,而另一些熟悉楊荊秋的同鄉晚輩們,則習慣叫他“二爸”(指叔父)。

  2019年楊荊秋籌資發起“苗嶺希翼助學金”,同年10月,助學金擴大資助范圍,面向整個期路白鄉發放了第一批助學金,87名學習優秀、家庭貧困的學生獲得了幫助。

  今年春季學期,蒙自期路白苗族鄉中心學校通過前期走訪,確定了30名學生接受苗嶺希翼助學金的資助。校長楊永書介紹說:“春季學期原來確定的是26名學生,后期聽各班級老師反映,又增加了4人,每個學生每學期給予500到1000元的資助。”

  自2019年苗嶺希翼助學金行動計劃開展以來,共計收到社會各界捐助款項十萬余元,助學金的發放、使用都有專門的方案,當地教育局也對基金進行監管指導。

  對于楊荊秋來說,學校和當地教育機構對助學金的管理、發放和監督,他是放心的,每學期的資助、獎勵對象也主要由熟悉學生情況的老師來確定。楊荊秋給自己定的主要任務是助學金的后續籌集和補給,只有資金到位了,給孩子們的資助才有保障。

  理想和現實

  在蒙自期路白苗族鄉,于2018年3月建成的期路白中心學校無疑是全鄉最漂亮的建筑。步入校園,操場寬闊、教室敞亮、宿舍整潔、食堂干凈,眼前的景象讓人很難與一所山區鄉村學校聯系在一起。

  然而,就是在這所有1300余名孩子就讀的學校,來自建檔立卡戶家庭的學生就有629人,留守兒童達437人,一些孩子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還有一些孩子甚至沒有直系親屬監護。

  在楊永書看來,盡管學校不定期的給留守兒童過生日會,創造條件讓孩子們跟父母視頻,學校的老師也開展一些心理輔導,但總的情況并不樂觀。針對學校目前的情況,社會各界的關心和幫助仍舊是剛需。

  在跟隨楊荊秋開展實地走訪中,我們了解到更多關于受資助孩子們的情況。

  今年11歲的女孩張娜是此次春季學期受資助的學生之一,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上小學五年級的她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患有嚴重的哮喘病,不能干重體力活,家里的2畝地全靠奶奶打理。在不上課的漫長假期里,這個喜歡上語文課的女孩說“假期就是種玉米。”盡管家里窮,奶奶王麗芬卻認為,只要孫女愿意讀書,打工也要供她上學。

  和張娜的家庭情況類似,今年11歲的胡成嘉,父母離異后,和三個兄弟姐妹一起跟著多病的爺爺奶奶和父親生活。由于家里除了種地沒有其它生活來源,懂事的她從小就承擔起了干農活、干家務的擔子,學習從來不讓家人操心,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來自建檔立卡戶家庭的孩子楊雪嬌,今年讀六年級,她告訴我們:“現在穿上了漂亮的衣服,都離不開愛心人士的幫助,在這么漂亮的學校里上課曾經只是夢想,但現在夢想變成了現實。”

  在孩子們千差萬別的家庭狀況里,在讓人驚訝和憐愛之余,伸出援助之手,盡全力為孩子們的成長助力,用楊荊秋的話來說,就是“堅守初心,讓更多的孩子受益。”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