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胡 文革 報道 西北電建楊昕工作二十多年,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他又走出國門,在約旦援建電廠項目。在國內,職工們叫他老黃牛,在國外,員工叫他駱駝。是中國秦川老黃牛還是約旦阿塔拉特駱駝?一起聽聽楊昕的故事。
(一)“土”事
你們取了我家宅基地的土,這事你們項目部要給我一個說法?杏花村的村民李強走進楊昕的辦公室,說什么也不走了。
事情發生在2002年,當時楊昕任商洛供電局杏坪110千伏變電站項目經理,工程進展一直很順利,沒成想干到收尾時,遇到煩心事,變電站接地電阻值不過關,這是由于該變電站地處山區,基礎為砂石造成的,在業主的要求下,基礎要進行黃粘土置換。
楊昕坐上拉土車,在滿山的石頭堆里找土,找土源是第一要務,多次奔波于商洛、柞水及杏坪鎮,在某廢棄的礦區,找到一些土,某公路邊,發現一個很多的土堆,楊昕像撿到了寶,兩處的土仍然不夠,這時發現就在旁邊一個村子,正好有一堆看似被人棄用的土,土量正好滿足變電站基礎最后的基礎回填,楊昕不知道這最后的土是村民李強準備蓋房子備用的。
于是,就發生李強大鬧項目部,還準備去法院起訴,村長出面說和都沒有用,最后在杏坪鎮鎮長做李強思想工作,告訴他變電站將改善村民用電不便的狀況,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當地供電局的協調下,才算是解決。
通過這件事,楊昕也積極和當地村民溝通,安排村民項目上打零工,建立起和諧關系,讓工程得以順利進行。
(二)小米加步槍也能打勝仗
干工程的人都希望兵強馬壯,2005年楊昕擔任安康金州330千伏變電站工程的項目經理時,項目部人員是個頂個的棒,但生產混凝土的攪拌樓不爭氣,是快要淘汰的簡易30攪拌樓。
上級領導解決他心中的困惑:金州當地有商混站,但價格太高,項目部自己建大型攪拌站不劃算,金州變每一批次混凝土用量少,安裝大型攪拌樓會出現吃不飽的現象,采用綜合考慮后,決定采用簡易攪拌站。
2006年安康地區陰雨天氣連綿,導致前期土方及構架基礎施工進度緩慢。工期有些滯后,晚上項目部組織員工自行攪拌、澆筑支架基礎,經過近一個月的緊張作業,終于在當年春節前追趕上了拖后的工期。
簡易30攪拌站、一臺裝載機負責上料、兩輛帶斗三輪車運輸(后來公司增派一輛罐車)。經常發生不夠吃的情況,楊昕合理安排工期,組織員工加班加點,讓人員和機械最佳配合,讓生產能力發揮到極限。
就是靠最簡陋的小米加步槍式的設備,楊昕率領他的團隊在最困難的情況下完成了工程,金州變項目2007年獲得“國家電網優質工程”稱號。
(三)夢駝鈴
2017年,楊昕踏上了海外工程的征程,擔任約旦項目部總工。干燥天氣、大漠空寂、條件惡劣,一群不退縮的人在這里唱響《絲路》曲。
項目技術管理人員大多為近幾年參加工作,經驗相對較少,國際項目的技術管理又不同于國內,這對任何人都是不小的挑戰。每次新圖紙下發后,楊昕都會積極組織項目部各專業認真讀圖、審圖,提前編制方案、FQP,適時提出甲供、自購材料計劃,使技術管理真正起到現場施工的龍頭作用。對于現場施工的難點、重點親自蹲守抓方案、抓落實。主廠房封閉因材料到貨影響及現場EPC施工安排制約,屋面檁條及C排檁條安裝成了卡脖子項目,為了順利施工,每天與負責封閉的工班長現場試驗施工方法,直到獲得解決方案。
為了充分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他經常了解技術人員的思想、學習、生活方面的情況,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要求技術人員要加強學習,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他還倡導技術人員養成讀書學習的好風氣,用學習推進工作,用實踐檢驗學習成果。
施工過程中,楊昕與項目部領導一起嚴把質量關。狠抓工程質量管理,建立監管機制,確保鑄造精品。對基礎軸線、標高,螺栓定位等關鍵工序要求加強內部技術、質量部門驗收及技術復核,所有基礎軸線、標高誤差均在可控范圍;對關鍵施工項目親自計算、核算,選定關鍵參數及機械設備選型,做到萬無一失;對行政樓裝飾裝修項目嚴格樣板引路,待樣板得到業主、咨詢等各方認可后,以樣板定工藝做法,確保工藝先進。
約旦阿塔拉特油頁巖電站地處沙漠戈壁,方圓100里可以稱為無人區。時常大風揚沙,生活單調枯燥。他也成為了同事們的“老大哥”。遠離家國,他義無反顧地堅守在工作崗位上,三個春節他都堅守崗位上。每一次探親,他都幫同事捎去生活用品、學習書籍,和遠方親人的那份思念。他關懷年輕人,激勵他們勇于挑戰,加強學習,提升了項目部的凝聚力的向心力。
共產黨員楊昕,是默默耕耘的老黃牛還是目標執著沙漠的駱駝?他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