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劉佳靈 報道 鐘擺上,時針隨著齒輪精準的咬合來到上午8點,譚福原出現在辦公室門口,身后跟著一溜兒淡淡的煙草味。譚福原長相中規中矩,就像4s店里出售的標配款,最具辨識度的,就是身上那長年抹也抹不掉,遮也遮不住的煙草味。
譚福原是南方電網廣西南寧邕寧供電局蒲廟供電所營業服務班的老班長,他喜歡我們叫他老譚。營銷的工作零碎且繁多,每天都面臨著根本沒想到能成為問題的問題不斷轟炸。所里的員工平均年齡48歲,電腦系統上的工作讓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陪感吃力。營銷班長每天不僅需要完成經理安排的工作,那些營抄員吃不透的電腦工作,也悉數落到了班長的任務列表里。
面對著堆積如山的工作,老譚喜歡細細沉思,他遇事注重策略,出招如同張三豐的太極拳,講究以慢制快,以靜制動。在新自動化系統初步推廣使用時,許多員工由于缺乏對系統的認識兩眼一抹黑,造成工作上的停滯,和指標一度相差甚遠,面對這一情況,老譚先是有條不紊的對所里的幾位年輕骨干進行培訓,然后把所有人員以分組的形式,用“新帶老”的方式手把手教學,確保人人過關,贏得了我所上線率提前達標的好結果。
老譚2002年來到蒲廟所,期間一直在營銷工作中輾轉,從專責到班長,雖然瑣事繁多,但工作繁忙的老譚也不忘記自我提升,作為所里為數不多的技師,他并沒有安于現狀,還在積極學習其它工種的業務知識,技能鑒定考試也從未中斷,考取技師證仿佛成了一種樂趣。
除了在技術上老譚在服務上可稱得上是“人民電業為人民”的忠實踐行者。2019年12月,蒲廟供電所接到康嶺花城小區多個用戶反映家里不通電,經過工作人員排查,得知是串戶問題,但用戶找不到相關單位徹底解決該問題。時至年底,正是用電高峰期,老譚得知這一情況,馬上組織人員進行挨家挨戶排查。兩天時間內,完成了495戶的核查,排查出串戶問題18戶,表后線或其他問題21戶。從產權的角度來說,供電局的職責已經完成,但老譚并沒有從中抽身,主動和小區物業溝通,并牽頭聯系了住建部門、開發商,直到看著所有用戶順利通電才肯離去。
譚福原在所里頗有人緣,在安排上級分配的任務到個人時,沒有人說不,大家很積極配合老譚的工作,這都得益于老譚平日里的“潤物細無聲”。營銷班的員工長期在外作業,回到單位后經常忘記登陸局網站查收消息,老譚從辦公室出來透口氣的時間,也不忘提醒班員們近期發布的重要通知。譚福原身懷十八般武藝,只要是營銷的工作,沒有他搞不定的,遇事找老譚,成了一句口頭禪。營銷的日常工作中少不了起工單、走工單的環節,這可難壞了不熟悉電腦的老師傅,老譚先在營抄員的電腦上起單,又回到自己的辦公室走單,再回到營抄員電腦前……隨著工單的不同環節穿梭于辦公室和營抄員的卡座中。
作為10年的老班長,譚福原獲得過無數榮譽,這些榮譽確也實事名歸。想到老譚,腦子里就會蹦出那句經典名句: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一個人不知道背后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做到看似不費吹灰之力。有一次,所里一位抄表的老師傅腰間扭傷,回家休息了一個月,譚福原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還毅然接下了這位師傅的工作。一天夜里,老譚獨自在所里工作到天亮,使得原本棘手的工作任務迎刃而解。垃圾桶里有堆滿了煙頭,而老譚第二天若無其事的繼續上班。人人都驚嘆于老譚的工作效率之高,老譚也沒有解釋其中緣由。這或許就是荀子在《天論》中描繪的"不見其事而見其功"的境界吧。
今年,譚福原又獲得了2019年度南寧供電局先進個人,不過老譚卻滿不在意,在自我反思中,誠懇寫道,“我脾氣差,容易發火。”老譚常說,自己的活兒要自己干,我哪兒有這么多時間幫你們干。但事到臨頭,嘴里的“君子不救”常常變成“當仁不讓”,這就是我們“心口不一”的老班長。
責任編輯:張媛媛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