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
中國電力新聞網通訊員 敬敏 王凱行
“這次承接研究可信wifi系統,采用的是南網自主安全芯片,將能滿足網絡安全防控要求。”在3月13日的班組月度創新項目會上,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南寧供電局通信二班林慶達和張志鵬圍繞近期承接的南方電網公司項目發表自己的見解,這個剛剛捧回2019年“南方電網公司五星班站所”的優秀班組,再次在“南疆通信衛士,守護朱槿之光”的班組文化指引下,以創新創效為動力,以智能化通信技術助力電網的發展,全力推動建設安全、穩定、優質的電網的建設。
為中國東盟博覽會保供電工作裝上“千里眼”“順風耳”
南寧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永久舉辦地,保供電工作已逐步常態化,2019年更是高質量圓滿完成281天的保供電任務,創歷史之最。
第16屆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時,南寧供電局青秀分局局長助理王朋雖然身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保供電現場,但是他只需要通過手機APP的便捷操作,便可以清晰地看到荔園山莊、自治區黨委等重要敏感客戶配電房設備的實時運行狀態。
這個app是“重要敏感客戶用電設備運行狀態的監控系統”,正是南寧供電局通信二班利用新技術創新創效的成果,作為“兩化一圖”中可視化保供電品牌的關鍵主體,精心籌劃,大膽創新,綜合運用網絡安全防護策略、1.8G e-LTE無線專網、4G移動網絡單兵作戰系統和150MHz無線數字通信系統等先進技術手段成功構建了一張覆蓋保供電區域內外的立體監控網絡,平均每年通過可視化保供電模式可直接減少保供電值守人員200人,配合“兩化一圖”保電模式節約工時數13.6萬小時,節約總成本達408萬元,真正實現了保供不“盲保”,給保供電后方指揮添上了“千里眼”和“順風耳”,數字化保電管理模式實現保電精準高效,連續16年實現中國-東盟博覽會保供電萬無一失,數字化保電成果獲得了全國電力職工技術成果、南方電網公司管理創新多項獎勵。
“一表兩書”讓施工外破有章可循
“確保電力光纜網安全,是確保電力通信網安全運行的重中之重”,南寧供電局通信二班班長戴振光常常這樣說到。
通信二班日常負責105座110千伏級以上變電站、2個地市級調度中心通信站、5個城區供電分局、6個無線電基站2096套通信設備以及南寧市七區五縣3512千米電力通信光纜的維護,由于首府地域特點,南寧網區呈現出電力光纜長度長、跨度大,市政基礎項目建設項目多的特點,防止施工外破,維護線路穩定,成為市區光纜運維的重中之重。
針對這一現狀,通信二班群策群力,通過編寫各項制度表單,發布規范化的操作標準扎緊安全的關口,在廣西區內首創“一表兩書”防光纜外破,編制《通信光纜外破防控計劃表》,對城市施工區域展開重點巡查;編制《通信光纜線路現場告知通知書》與《通信光纜線路事故(障礙)現場確認書》以警示施工單位做好電力光纜設施保護工作。隨著“一表兩書”模式實施,電力光纜外破情況逐年得到改善,通信網可靠性不斷提升。
同時,該班組在日常工作中養成7S素養和精益意識,先后提出“變電站光纜專用小型纜溝”、“變電站光纜范化標簽標識”等現場改善項目,即通過建立變電站內龍門架下至主電纜溝之間的光纜專用小型光纜溝,提高光纜路由可視化程度,有效降低變電站內施工造成的光纜外破風險,利用數字編號對管溝內光纜進行區分,提高了運維的靈活性。
“通信創客空間”創新成果巧解工作難題
“源于工作,不要為了創新而創新。”這是班組梁鑒師傅常說的一句話,也是通信二班創新創效的準則。
通信二班以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為導向,依托部門南網二星級工作室“李瑾創新工作室”,成立了“通信創客空間”,自主研發項目《蓄電池不間斷充放電轉接箱》,實現了蓄電池組核對性充放電試驗過程中實現主、備蓄電池無縫切換,有效降低人員作業風險,確保通信高頻開關電源系統始終不脫離蓄電池組運行,成為南網內通信專業首個現場改善孵化項目即將登陸南網商城,為南寧供電局創造了第一筆創新成果孵化效益13500元。
面對電網特有的長距離光纜路由可靠性低,穩定性差的問題,班組通過巧妙結合光功率放大器和色散補償器,提出《通信系統跨域應急一體機》,使得光纖跨域長距離通信方式變得更為靈活。自項目應用以來,已6次應用于實際應急搶修工作,2次應用于基建項目臨時割接項目中,目前共為南寧區節約192萬元物資采購費用,有效縮短業務恢復時間,提高地區電力調度中心對通道路由的科學管理能力。
在黨員榜樣的引領下班組的青年員工也各司其責,盡己所能。副班長余瑜發揮黨員帶頭模范作用,及時梳理創建星級班組自查表,明確班組建設內容;青年團員王凱行與羅靖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星級班組創建工作中梳理班組日巡,定檢,消缺,反措等各方面工作內容,夯實班組基礎資料,為星級班組檢查提供有力支撐;新成員姚萬立,巧妙地將原班組的輸電線路管理方式與通信光纜的管控模式相結合,繪制《南寧網區電力通信光纜路由圖》,直觀地展現了南寧網區通信光纜網的結構,有效提高了班組通信光纜應急搶修的效率。
截止目前,該班在職工創新上收獲了累累碩果,取得國家知識產權6項,南網創新、技改貢獻、管理精益和7S管理等獎勵10項,廣西電網科技進步、專利、創新和精益等獎勵21項,廣西電力行業企業協會獎勵2項,獲南寧市百項技術創新成果獎勵3項。
責任編輯:張媛媛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