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
中國電力新聞網通訊員 楊靜 小玲
因防控疫情需要,宅家的國網荊門供電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員工余玲子,除了學習、培訓、會議等固定工作外,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的她還解鎖了很多新技能,有了豐富的“疫”外收獲。
作為女兒:她當好“碎謠機”
戰“疫”期間,七大姑八大姨們,常常在親友微信群里閑聊,群里時不時就蹦出“內幕”消息,余玲子總是挺身而出,通過官網消息,讓他們仔細甄別——她成了親友群里的辟謠小能手。她說:“這個時候我告訴自己不能沉默,不能讓負能量一點點侵蝕我的親人朋友們。”
她還主動發聲,宣傳引導,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開啟了“唐僧模式”,在群里不斷地宣講:“今天我們來講一講怎么打敗這個病毒,第一條是待在家里,第二條是出門要帶口罩,第三條是勤洗手,第四條是做好垃圾管理。”
作為妻子:她當好“保障員”
余玲子的丈夫與她在同一個系統工作,從事檢修工作,平時一直枕戈待旦,隨時可能接到工作任務。
這不,2月13日晚上11點48分,楊旭接到了電話:“長壽變電站跳閘母線全停……”
余玲子比丈夫還著急。她為丈夫準備工作服、口罩,千叮萬囑:“外面下雪,樓下瓷磚很滑要小心;口罩不要隨便摘,注意保護自己;開車坐車,都要注意安全……”
戰“疫”期間,余玲子一次次送丈夫上“戰場”。她說:“我知道有風險,但這個時候,大家需要他,我們要用光明去驅散人們心中的陰霾,就如同戰斗中一線的白衣天使們,用盡一切去戰勝病毒。”
作為母親:她當好“美食家”
一天之中,余玲子至少要面臨三次重大抉擇:“早飯吃啥?”午飯吃啥?”"晚飯吃啥?”
作為母親,她開始對著抖音、拿著廚具研究美食,讓美食成為一家人溝通的橋梁,也減輕而不能出門而產生的焦慮。
3月8日一大早,剛剛起床的余玲子看見老公站在床前,端著一碗面條。“媳婦,節日快樂!感謝你一直以來的包容,感謝你為這個家做的一切!”
余玲子覺得格外欣慰,十分幸福。
責任編輯:張媛媛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