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
中國電力新聞網通訊員 羅文姬 馬秀霞 張靜
王慶臨,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臨洮縣公司洮陽供電所配電班班長。一名普通的國家電網員工,在全民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他以他的選擇和行動向社會釋放一個普通人的微光和薄熱,如一顆石子,也如一縷暖風,用他硬核的堅守和多年來的守望詮釋了一個電力人的價值。
危難關頭沖上去的好黨員
春節前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保電工作異乎尋常地艱巨和重要。
大年三十,正是舉家團圓歡聚的日子,王慶臨的哥哥卻突發腦出血,這讓他猝不及防。最親的哥哥病重,他很著急,可是疫情形勢嚴峻,全國人民都在和疫魔賽跑,大量的臨時供電點和縣醫院線路改造等緊急工作都等著他和同事們。他將哥哥送進醫院ICU并安排妥當后就急匆匆地去了春節保電現場。正月初二,醫生告訴他哥哥的病情救治無望須帶回家照顧時,他含淚將哥哥接回家后,又出現在了臨時接電點。1月30日凌晨,哥哥去世,他安排好當天的疫情防控保電事宜,只請了半天假料理哥哥的后事。
“為縣醫院供電的線路,變壓器、配電箱、斷路器等設備我最熟悉,不在保電現場我不放心。所以哥哥的事情……”提起哥哥,王慶臨哽咽地好一會兒說不出話。最后他說:“我是供電班班長,疫情防控形勢嚴峻,沒有時間悲傷,這個時候我必須沖鋒在前。”
1月26日晚,臨洮縣交警隊的一個電話,又把王慶臨和同事帶到了高速路口,給高速路口的疫情防控監測點幫忙搭建帳篷、接通了照明電源。他和同事們連夜奮戰,在24小時內為各小區、村社、巷道的近百處疫情防控監測點、執勤點接通照明電源。有電就有光明,有光明就有戰勝疫情的信心,王慶臨和成百上千的電網守護者一道,守護我們的光明。
電力客戶信任的光明使者
作為一名有著22年黨齡的老黨員,53歲的王慶臨參加工作以來,先后在臨洮縣公司南屏供電所、新添供電所、洮陽供電所等多個供電所一線工作。
新添鎮是定西市臨洮縣蔬菜生產基地,28個新鮮蔬菜儲備氣調庫對供電可靠性要求極高。王慶臨作為配電班班長,為客戶解決用電方面的疑難雜癥,深夜消缺、凌晨搶修,嚴寒酷暑、風雨無阻。久而久之,轄區內的客戶都親切地叫他“老王”。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臨洮縣公司辛店供電所距離縣城40多公里,管轄的10千伏113上梁線全長70多公里。山大溝深,刮風天氣就會跳閘。2011年3月,臨洮縣公司選派技術強、業務精的王慶臨“掛帥”,協助辛店供電所進行頻跳線路的治理改造。他走遍線路的每一基桿塔,針對不同地理條件制定整改方案,2個月時間增加桿塔86基、更換導線28.7公里,高質量完成了113上梁線路的整治工作。自整治后,該線路再未發生跳閘事故。
由于工作能力強,2017年王慶臨被調整到洮陽供電所擔任配電班班長。很快,他對轄區的線路和臺變已了然于胸。
他發現光明小區、仁和苑等小區線損率高于10%且曲線波動大的問題后,立即和兩個小區的臺區經理一起到現場實地查看,帶領配電運維班人員開展了一次頻跳線路專項整治行動。在15天時間里,他們出動車輛66車次,出動人員287人次,共計完成城區14條10千伏線路的通道清理,共修剪樹木3600余棵。此次專項整治徹底解決了城區樹線矛盾,洮陽供電所線路跳閘率下降70%。
用心鉆研業務的電網尖兵
擔任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臨洮縣公司洮陽供電所配電班班長三年來,王慶臨被稱為縣城電網的“活地圖”,他對自己管轄的線路、臺變、開關的安裝位置、運行方式等涉及供電服務的相關資料如數家珍。
其間,他帶領班組成員創新研究的3種工作方法,使得配電臺區單個搶修恢復供電時間平均縮短1.5小時,有效提升了搶修作業規范化和工作效率。他所帶領的班組累計更換老舊小區電源線45處27公里、更換變壓器39臺、安裝及更換刀閘45組、更換臺區綜合配電柜34臺、更換變臺高低壓進出線76處,城區變臺故障大幅下降。
王慶臨所在的班組多次圓滿完成了春節及高、中考,國慶、馬家窯文化節等保電任務160余次,得到了上級單位及社會各界一致好評。
他說,“一個人會不算會,大家會才算真的會”。于是,他手把手教會班里的每位員工使用各類系統,為切實提高新添供電所降損增效工作奠定了基礎。在他的帶領下,該所的采集成功率從改造最初的73.34%提升到99.96%,臺區線損合格率從最初的67.45%提升到100%。他還把學習成果科學轉化為推動工作前進的有效舉措,摸索出的“單火線漏電查找法”更是在供電所乃至全縣推廣。
為了讓身邊的年輕人迅速成長,他把自己扎實的技術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徒弟。他常說:“年輕人是供電所的主力軍,必須鉆業務、熟技能,才能迅速成長……”他帶出的徒弟個個都有能拿出手的“絕活”。3位徒弟在技術比武、技能競賽、國網定西供電公司舉辦的三屆技能運動會中,多次獲得一等獎,1人被評為2017年“甘肅省技術標兵”、1人被評為2018年度“甘肅省技術能手”、2人獲得2019年“定西市技術標兵”稱號,真正帶出了一支業務精、能力強、作風硬的專業配電運維隊伍。
孝老愛親愛企的鄰家大叔
同事們都說,王慶臨的家庭負擔實在太重了,母親腦梗、妻子大病、兒子抑郁。但是生活從來沒有把這個漢子壓倒,他依然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用他的話來說:“該來的擋不住,還能壞成什么樣。”
2016年,王慶臨被臨洮縣政府授予“孝老愛親道德模范”。
父親十年前就過世了,母親一直和他生活在一起。在家里,他是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是家人遮雨的傘、頭頂的天。
母親生病的日子里,他晚上回家,一定會給母親洗腳。母親喜歡吃他烙的餅,加點蔥花的那種;喜歡吃他手搟的面,搟好用刀切碎的面。通常,他都是半夜起來,親手烙好母親愛吃的饃,接著叫母親起床,伺候母親吃完熱饃、喝完藥后,就直奔單位。
后來妻子病了。經診斷,妻子得了腦膠質瘤。王慶臨直到現在還清晰地記得,他在醫院的走廊里狠狠哭了一場后,就自己給自己打氣說:“我不能倒下,我還得照顧這個家。”就這樣六年過去了,一次次手術、一次次化療,王慶臨硬是用自己的愛,將妻子從鬼門關拉了回來。他總是對妻子說:“日子過得苦一點、累一點沒關系,只要你在陪著我就好。”
他的哥哥離異多年,一直單身一人。也是為了方便照顧哥哥,哥倆的房子搬在同一個單元。飯做好了他先要給哥哥端過去一碗。哥哥生病,每每都是他將哥哥送到醫院里。
有同事勸他:“王班長,年齡已經大了,起早貪黑圖個什么啊?”王慶臨總是說:“單位從來沒有忘記過我,生活工作上給我很多幫助和照顧,市、縣供電公司的領導過年過節還會來慰問。企業對我們家這么好,我很感恩!”
王慶臨就是這樣,始終懷著感恩的心,對待同事、工作和單位。善待每一位客戶,用心服務社會,體現著他的價值。
在王慶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同事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他所在的供電所獲得省、市、縣公司“先進班組”“先進農村供電所”“先進黨支部”等榮譽。他工作過的新添供電所,是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定西供電公司第一個通過四星級命名的供電所。
王慶臨就是這樣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電網員工,如同和你擦肩而過的路人甲,如同一顆鋪路的石子,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也沒有特殊的功勛。然而,正是有了他這樣千千萬萬普通人的持久守望,才有了電力事業的輝煌,也才有了國家的繁榮昌盛。
責任編輯:張媛媛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