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溫寶臣 王丹 王東玲 報道
2月19日晚,家住內蒙古赤峰市的薛永超發了一條特殊的朋友圈,盤點了為抗擊疫情貢獻力量的親人們。在這場與疫情的對抗中,薛永超家有4人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用實際行動詮釋著普通百姓的家國情懷。
薛永超發朋友圈這天,姐姐薛永紅正在向內蒙古鄂爾多斯集結。當天下午兩點,鄂爾多斯市援助湖北醫務人員集結完畢。該醫療隊由29名醫護人員組成,抵達湖北后將根據當地情況開展馳援重癥醫治工作。
代表杭錦旗人民醫院支援湖北疫情防控的薛永紅,內心有些不安,但更多是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在祖國需要的時候就要挺身而出,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力量。
薛永紅準備赴湖北抗疫前線
薛永紅的出生地是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在作出馳援湖北的決定時,她并沒有第一時間告訴遠在家鄉的父母,因為害怕花甲之年的他們擔心。
可最后母親還是知道了消息,與她通了電話。老母親說:“你不用瞞著我,作為一名30多年教齡的老黨員這點覺悟還是有的。我知道你平時就有愛心,工作又謹小慎微,在這個時候報名,媽媽支持你,但是去了一定要好好保護自己。”
母親的話語雖短,卻有國有家有關切,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淚。
2月21日,薛永紅已到達武漢,即將投入一線救治工作。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她遠在家鄉的3位親人,也還都沖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父親薛煥文,是松山區大夫營子鄉澇泡子村黨支部書記。經歷過2003年“非典”疫情,他知道不可等閑視之。
春節前,他就時刻關注著新聞上關于疫情的報道,因為村里回來很多在外打工人員和回鄉探親人員。農村過年氣氛濃厚,家家戶戶都會走親訪友聚會,就會形成人員聚集,風險很大。
薛煥文(右一)在路口卡點執勤
農歷正月初一,接到了上級返崗的通知后,根據工作部署,薛煥文立即召集村干部,開始對全村摸底排查,不漏戶不漏人,并積極做好疫情防控宣傳引導工作。村口設置疫情防控檢查點后,66歲的“老薛頭”不顧連日奔波的疲憊,與村里的年輕人一起日夜堅守,如今已連續20多天了。
嫂子劉艷芹,是赤峰市松山區大碾子鄉衛生院護士長,也是一名黨員。農歷正月初一接到上級要求取消春節休假返崗的通知后,即刻返回醫院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防控工作中。留下的是家人擔憂的目光,放下的是兩個年幼的孩子。
她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在發熱門診值班,對每個前來門診的患者做好詢問登記、測量體溫以及相關的檢查。
換班后,她就會來到大碾子村防控檢查站對過往車輛人員進行登記、測量體溫。
從防疫工作開始到現在,她還沒有休息過一天。
劉艷芹堅守在大碾子村防控檢查點
哥哥薛永軍,也是一名黨員,在松山區電工服務中心擔任綜合管理。疫情開始后,他協助中心積極聯系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資,對15個服務站及時發放防疫物資,認真細致地填報好員工個人情況統計,每天對中心監控班、辦公室進行消毒,成為他的日常工作。
自疫情開始以來,電工服務中心微信群里最忙碌的就是他,只要上級公司有最新通知,他就會第一時間推送到微信群,隨時接收,隨時傳達,讓每一名員工都能第一時間接到上級公司的最新消息。
他在群里提醒大家:出門做好自我防護……每天對值班室、食堂按時消毒……,個人情況如實填寫,不能瞞報漏報……在工作之余,他不畏寒冷,多次到社區街道參加志愿值守。
薛永軍擔當社區志愿者
“……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
一個家庭,三種職業。在抗擊疫情的緊要關頭,使命、奉獻,讓他們共同堅守。如今,這個普通的小家還在繼續為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貢獻自己的力量。
責任編輯:張媛媛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