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時間:
中電新聞網通訊員 李東海 程國興 陸一瑤
2月12日一上班,包頭供電局昆區供電分局急修班的張宏志來到了崗位上,等待分配任務。這幾天,他們急修班的工作人員也采取三班倒制度,每天班里留一組人,剩下兩組人則負責到一線,排查用電故障。
在昆區供電分局急修班里,42歲的張宏志戴著口罩,穿著整齊的工作服,檢修工具就放在距離手邊最近的位置。這些天只要他值班,沒有接到急修任務的時候,張宏志和同事們都會守在電話旁,生怕漏掉一個緊急任務。
“百姓都自覺地居家防疫,‘宅’在家里大家對電的依賴就越來越強。一旦出現故障,大家會非常著急,作為搶修急修人員,我們一分鐘也不能耽擱,早處理完事故,就可以讓居民在家里更安心。”這些天,張宏志對自己的工作有了全新的理解,作為急修班的共產黨員,作為平日里那個“急人民所急”的最基層供電人,此時的“保電”顯得那么的重要。
1月26日14點19分,昆區青年路甲14街坊14棟1單元客戶報修。當時正是大年初二,按照單位要求,急修班正在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考慮到要盡量減少人員的走動,張宏志主動請纓帶領急修工張曉軍前往故障現場。
“突然的停電,加上過年,14棟1單元的多名居民都在樓道口等待我們,意識到疫情防控的需要,我要求大家馬上回到各自的家中,我們會用最快的速度恢復供電。”然而,青年路甲14街坊是包頭市的老舊小區,很多棟的線路都沒有穿線管,亂而復雜。排查中,張宏志發現該單元的線路曾經改遷過,增加了臨時線路,更是混亂。
“排查故障是急修中最難的一件事,當時天氣很冷,居民著急我們心里也很著急,但我時刻告誡自己必須要穩。”排查到大約30分鐘的時候,張宏志在一單元入口防雨臺上面找到了故障點。他從二樓窗口跳到凌亂的防雨臺上,在張曉軍的配合下,很快對斷掉的線路進行了維修,又將防雨臺上凌亂的線路進行了規整。
臨行時,家中恢復供電的居民出門感謝張宏志,張宏志特別囑咐大家這些天最好不要出門和聚集,用電上遇到了問題,隨時撥打服務熱線,他和同事會第一時間趕過來處理。
當天22點多,少先29街坊2棟居民反映突然斷電,張宏志和同事趕過去的時候,居民們非常著急,張宏志把大家安撫回家之后,一路小跑搶時間排查維修,最終不到20分鐘就將問題處理好。
1月30日,張宏志出現場急修5次,給居民換了4塊電表。2月2日零時,佳園小區18棟住戶家突然停電,漆黑的夜里,張宏志和同事冒著嚴寒排查、維修了一個多小時,為居民恢復了供電。當時沒有睡的居民看著張宏志和同事樓前樓后、樓上樓下地忙碌,讓他們進屋暖和一下再干,張宏志說:“特殊時期,我們就不給你們麻煩了,我們做好服務工作,讓你們安心在家不出門,冷點、累點都不算啥。”
一邊當電力急修員,一邊做防疫宣傳員,這些天,居民根本看不出戴著口罩、安全帽的這個熱情的中年人是誰。張宏志說:“百姓不需要記住我們是誰,大家只要記住用電遇到問題找我們就行。”
一陣緊急的電話鈴打斷了采訪,他和副班長張巖一組駕駛著搶修車趕往昆區黃河四區處理居民用電故障。“客戶報修沒有電,經過檢查是繳了費沒通到表里邊去。現在我們插了保電卡給他通上電,先讓他臨時有電。這個費用再轉相應的班組,把費用轉到表里邊去。”雖然張宏志不善言談,但作為一名黨員,他始終用行動詮釋著共產黨員的工作作風。
責任編輯:周小博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