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6-27 17:26
他們在大漠刻下成長的年輪
中國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 張俊 丁玉萍
五載光陰,是國家規劃上一道刻度,卻更是2020年從中國石油大學(克拉瑪依)118名畢業生人生坐標上的重要起筆。
五年前,他們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匯報了大學四年學習和思想上的收獲,表達了扎根西部、建設邊疆的堅強決心。信寄出去不到20天,就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得知你們118名同學畢業后將奔赴新疆基層工作,立志同各族群眾一起奮斗,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西部建設者,我支持你們作出的這個人生選擇?!?/span>
魏鵬飛、王佳敏、劉靖文等8名青年毅然奔赴西北油田,用如詩的青春、最燃的芳華踐行重托。如今,這群昔日的青年學子已茁壯成長為技術骨干,深深扎根于戈壁荒漠;西北油田亦在砥礪前行中,油氣產量連續八年穩健增長,向著建設千萬噸級油氣田的目標奮力征戰。
在“深地一號”讀懂總書記囑托
在“國內獨有、世界少有”的順北油氣田,作為青年技術團隊的骨干,魏鵬飛針對“癌癥晚期”的井筒損傷,在簡易平板房里駐井三個月,在風沙酷暑中完成首個9-5/8"大尺寸套管修復工作,整形擴徑率達90%,在2024年中國創新方法大賽中取得二等獎的戰績。以他名字命名的“鵬飛套管整形法”,正是他在“深地一號”對“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生動詮釋。
從校園稚子到戈壁骨干,魏鵬飛的足跡遍布塔河、順北油田。在采油三廠那近六百口星散于1500平方千米戈壁與胡楊林的油井間,他于顛簸中踏遍每一處井場,執著地在師傅身邊觀察比對,筆記本日漸厚重,填滿疑難雜癥的治療秘方。為解決大顆粒巖屑返出難題,他與工人同寢同食十多晝夜,和同事們一起成功改進了牙輪鉆頭的性能——該利器已在8口井縮短工期20天,增效近百萬。央視推出專題報道《帥爆了!95后小伙工作第一年,就這樣為單位增效近百萬》。
隨著挺進地心的國家工程——“深地工程·順北油氣田基地”的誕生,西北石油人在這片被稱為“死亡之海”的勘探禁區創造了一個個“深地奇跡”。2023年,魏鵬飛主動請纓來到這里。面對“超深、高溫、高壓”世界級勘探開發難題,他決心當一名合格的“修井醫生”,為油井“把脈問診”,攻克超深井“卡脖子”修井難題,為油田加“油”爭“氣”。
圖為魏鵬飛在順北油田聯合站進行安全檢測。張俊攝
魏鵬飛現在擔任采油四廠工程技術員,主要負責超深井修井,不管何時何地,只要油井有問題,他都爭取第一時間抵達現場保障生產。他遇過風沙肆虐的惡劣環境,經歷過近40攝氏度的烈日灼灼,也體驗過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寒風刺骨,沙塵暴、極寒等多種惡劣天氣考驗,2024年SHB5-1X井的修井經歷讓他得到成長的脫變。
這口功勛井因堵塞而日漸衰弱。采油四廠總工程師田疆鼓勵魏鵬飛全權負責方案編制與施工。整整兩周,他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查閱無數報告;在井口實測數據時一蹲半天,筆記本密密麻麻記下套管鋼級、井斜數據、地層壓力等關鍵參數。大修啟動,沙塵暴突襲之際,眾人勸他躲避,他卻如緊盯病人心電圖的醫生般堅守在監測屏前。歷時百余天,一場被譽為“深井外科整形”的“手術”終告功成——他和同事們運用自主研發的液壓整形系統,成功完成國內首例8000米超深井大尺寸套管阻位式液壓整形修復,填補國內空白并榮獲全國創新方法大賽二等獎。
夜深時分,他走上井場外沙丘仰望銀河——北斗七星的勺柄堅定指向北方,那里正是五年前啟程之地。記憶深處數十口大修井場景層層疊現,混合著自己身上的“沙漠味”,心中既滿足又快樂。五年磨礪,使他真正讀懂了囑托的千鈞之力——工具包日漸沉重,但塑封珍藏的回信始終穩穩壓在床頭,那是他青春永不偏移的靈魂錨點。
戈壁“玫瑰”的航標青春
7月7日,是王佳敏和同學們收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的日子。每年的這天,她都會鄭重總結過去一年的跋涉,寫一封“成長匯報信”呈給時間與初心。
笑意盈盈的紅工衣身影在管道叢林間穿梭,五載風霜褪去了當初那份青澀與嬌怯——臉龐與手臂上被陽光雕琢的痕跡無聲訴說著蛻變,她已與鉆塔、采油樹一同成為戈壁最沉實的坐標。
初到采油二廠油氣處理部,凈化油脫水效果不達標,交油告急。她親眼見證黨員突擊隊于熱浪中每十分鐘觀測一次大罐含水,鏖戰30晝夜終破困局,日均交油量升至4000噸。那一刻的震撼如驚雷滾過心田,讓她真切觸摸到石油風骨與鐵人精神。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出身的她,將所學知識視為征服戈壁的利刃。她輪崗實習不落人后——搖閥門、滾胺液、值夜班……在汗水與技藝的交融中,她如饑渴種子汲取著大地深處的力量,直至熟稔每一臺設備、每一條管線、每一項技術指標。她作為技術組副組長,負責聯合站生產運行,持續開展破乳劑篩選實驗,強化入庫與加注管理;為系統平穩運行,反復進行配伍實驗,全程跟蹤加藥裝置建設,創新制定加藥機制,酸油處理效率顯著提升;全力監控酸油處理裝置后,最低庫存由9300噸銳降至2000噸。
圖為王佳敏(右)在油氣集輸站錄取生產參數。丁玉萍攝
2024年5月,王佳敏調至油建管理崗。面對全新領域,她三管齊下:白天跟骨干跑現場,夜晚研讀《油田地面工程建設規范》,周末整理個人臺賬。三個月積累,她逐步掌握方案設計到驗收投產全流程管理要點。下半年,她開始獨立管控采出水注水水質,針對前端水質參差、部分含油高等問題,結合調研數據編制《采油二廠注水水質管理辦法》,創新性提出“工藝標準化、責任網格化、監測動態化”三級管控機制,明確職責規范節點,強化了水質管控,保障了油水井平穩運行。
從破乳劑篩選到酸油降庫,從流程改造到閥組創新,她將知識化作解鎖難題的金鑰匙。參與的150萬噸脫硫塔補氣進口流程改造、混烴三相分離器烴水界面自動調節閥改造獲得采油廠“五小”群眾性優秀創新成果。2023年8月,她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2024年榮獲采油二廠先進個人。當年那份沉甸甸的“畢業禮物”,早已化作植入靈魂的羅盤,成為青春筑夢的永恒航標。
成長年輪鐫刻在塔河熱土
初夏清晨的薄霧繚繞在鉆塔的鋼鐵支架間,劉靖文撫摸著抽油機堅實的臂膀,傾聽著它有序的呼吸,耳畔回響“頭頂天山鵝毛雪,面對戈壁大風沙”的鏗鏘旋律?!拔业娜松x擇得到了莫大的支持鼓勵,我要扎根塔河,拿出亮眼成績向總書記匯報?!蔽迥旯怅幦缟沉鬟^指間,他手掌深深淺淺的繭痕記錄著與鋼鐵對話的日夜,從專注修井到探尋油藏增產密碼,每一次抉擇都化為基石,將成長的年輪刻進塔河熱土。
與劉靖文同行的,還有入職采油一廠的馮偉剛。作為118名援疆學生中首位簽名者,他并非全無牽掛——千里之外,河南家中年邁雙親是心底最深的羈絆。深明大義的父母成為他扎根新疆的“定心丸”。在離廠不遠的功勛井S48井教育基地,他聆聽“老石油”創業故事;得以與全國勞模、中國石化技能大師毛謙明朝夕相處,面對面交流間,“石油精神”已悄然注入年輕的血脈。
馮偉剛被分配到采油管理三區。為精準統計液、氣、油產量,一年多時間里,他踏遍廠區各口油井,風沙烈日將他從白面書生淬煉成“石油漢子”。最令他欣喜的蛻變,是目睹柴油機被光伏板悄然取代:2023年通過三大新能源工程,全年節電9.4萬千瓦時;設備升級改造后節氣超1000萬立方米,能耗強度持續降低,為油田綠色低碳發展注入蓬勃動力。
圖為馮偉剛在油氣生產現場了解油井生產參數。王鵬飛攝
當馮偉剛在沙暴之夜奮力守護每一噸原油的采出,劉靖文則在圖紙上精細勾勒油田的未來。“把能源飯碗端在手里,讓每一滴原油找到責任歸屬?!彼陂_發研究所輪崗筆記中如是寫道。面對修井人才斷層,他主動請纓扎根攻關——從檢泵方案起步,再到主導TP11CH井復雜大修,在鋼絲繩與液壓鉗的碰撞聲中完成技術啟蒙,由“方案搬運工”蛻變為“修井醫生”。
2021年轉崗生產運行室后,為勝任新職,他自學聯合站工藝流程與油氣運行機制,將開發知識轉化為產量指揮棒,組織掛圖作戰,細化節點把控,為全廠完成全年原油產量任務貢獻力量。2022年面對疫情大考,他堅守崗位180天參與復工復產保障工作,為確保原油生產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2024年重返,劉靖文重返技術崗位。面對產量持續低迷的嚴峻形勢,他和技術組成員一起,在TP273CH井打了一場漂亮的技術反擊戰,產油較上輪次同期提升207%,大大提振了區塊產量。
時光流轉無聲,八位年輕建設者以青春為墨,以擔當為筆,在戈壁灘上刻下了屬于奮斗者特有的年輪印記。五年回望,昔日那份因總書記回信而沉甸甸的“畢業禮”,已在風沙磨礪中凝結成生命的厚重底蘊。他們用滾燙青春所兌現的誓言,早已融入鉆塔沉默的筋骨與油井脈搏的律動,這既是對“可堪大用、能擔重任”殷切期許的清澈回響,更是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用燃燒的年華所鑄就的永恒坐標。
責任編輯: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