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家電網》雜志 時間:2024-07-18 11:47
今夏電力供需平衡偏緊
汲國強 張莉莉 冀星沛 譚顯東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后續將延續回升向好態勢。今年度夏期間,預計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受經濟、氣溫等因素影響,預計電力需求會保持較快增長。做好電力保供,應合理統籌電源規劃與建設,提升電力供應能力;解決電網發展結構性問題,推動電網高質量發展;加強負荷管理,進一步挖掘需求響應潛力。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
一季度,宏觀調控政策前置發力,生產供給有所加快,市場需求企穩回暖,經濟回升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全國GDP同比增長5.3%,增速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3%、6.0%、5.0%,第二產業回升態勢明顯。4~5月,在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釋放、外需有所改善、假期等因素帶動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工業生產保持較快增長。4、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6.7%、5.6%。服務業、消費和出口呈現回升態勢。5月,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3.7%,出口額同比增長5.2%。
預計二、三季度我國經濟將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綜合考慮多種因素,預計二、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速總體保持平穩,全年我國經濟增速為5.2%左右。
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
據國家氣候中心預測,今年迎峰度夏期間,除內蒙古東部、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地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外,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東部季風區降水總體偏多。
氣溫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北部、內蒙古西部、浙江東南部、福建、臺灣、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廣東、廣西、海南、貴州南部、云南、陜西北部、寧夏北部、甘肅西部、青海西北部、新疆等地偏高1~2攝氏度,上述大部地區高溫日數較常年同期偏多,可能出現階段性高溫熱浪。
降水方面,華北、內蒙古東部、東北、華東大部、華中大部、西南地區北部、西藏西部、西北地區東部等地降水偏多,其中華北南部、東北大部、華東北部、華中大部、西南地區東北部、西北地區東部降水明顯偏多。華南、西南地區南部、新疆等地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可能出現階段性氣象干旱。主要流域中,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太湖流域、松花江流域、黃河中下游降水較常年同期明顯偏多,暴雨過程多,可能有較重汛情;海河流域、遼河流域可能出現汛情;珠江流域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
預計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平衡偏緊
電力需求方面,預計全社會用電量保持平穩增長。1~5月,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8.6%。綜合考慮經濟、氣溫等各方面影響因素,預計迎峰度夏期間,全國全社會用電量約為2.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8%左右,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增速較上年上升1個百分點。預計迎峰度夏期間全國最大負荷比上年增長約1.2億千瓦,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電力供應方面,新投產發電裝機保持較大規模,以新能源為主。預計今年全國新投產發電裝機容量比上年增長9.4%,規模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水電新投產1398萬千瓦,連續第五年新投產裝機規模超過100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5.3%;火電新投產6265萬千瓦,比上年減少4.6%;核電新投產39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8倍;風電新投產規模達到0.9億千瓦,比上年增長16.5%,太陽能新投產規模在2023年高基數的基礎上進一步增長,達到2.4億千瓦,比上年增長8.8%,連續兩年突破2億千瓦。
電源裝機保持快速增長,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40%,太陽能發電裝機占比突破1/4。預計到今年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3.2億千瓦,比上年增長13.7%,增速與上年基本持平(13.9%)。其中,水電、火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分別約為4.4億千瓦、14.5億千瓦、6081萬千瓦、5.3億千瓦、8.4億千瓦,占全國總裝機的比重分別約為13.1%、43.7%、1.8%、15.9%、25.4%。
在電力需求、電力供應預測的基礎上,考慮電力電量交換、機組檢修/受阻情況,預計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平衡偏緊,部分地區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緊張。預計充分發揮跨省跨區互濟支援能力后,電力供需緊張態勢將得到一定緩解。
協同發力做好電力保供工作
總體來看,今年迎峰度夏我國電力保供挑戰多、任務重,極端天氣、新能源出力波動等都將給度夏電力供需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做好電力保供工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協同發力:
合理統籌電源規劃與建設,提升電力供應能力。一是積極與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統籌考慮各地區電力供需形勢,全力推動保障性、支撐性電源建設,緩解部分負荷中心地區電源“空心化”問題。二是密切跟蹤迎峰度夏期間電煤、天然氣供需形勢,采取措施積極保障電煤供應、落實燃機氣源。三是加強機組運行管理,合理安排機組檢修窗口,減少非計劃停機。四是加強支撐性調節性電源市場配套機制建設,研究火電、儲能等支撐性調節性電源成本分攤與疏導機制,避免過補償或欠補償。
解決電網發展結構性問題,推動電網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快特高壓直流配套工程建設進度,推動直流配套電源盡快投產,加強送受端電網結構,持續提升特高壓直流利用效率,提升跨區電力支援能力。二是重點梳理排查電網運行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嚴格按照設備清單完成關鍵設備運維、控制策略優化等保障舉措,系統管控電網安全風險。三是加強各方協調溝通,確保迎峰度夏保供工程按期投運。四是進一步優化電網運行方式,通過電力置換、潮流轉移等方式,充分挖掘輸電通道潛力。
加強負荷管理,進一步挖掘需求響應潛力。一是持續優化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強化政策協同效應,全面推進居民峰谷電價。二是堅持“需求響應優先、有序用電保底、節約用電助力”的原則,按照“政府主導、電網實施、客戶參與”的思路,繼續配合地方政府做好需求側管理,精細化落實需求側負荷控制措施。三是積極探索更為有效的需求側管理手段,創新電力需求響應機制,加快建立需求響應價格激勵政策,豐富需求響應激勵政策資金來源,挖掘需求側資源潛力,引導培育新能源汽車、分布式儲能等優質電力負荷資源參與需求響應。(作者單位:國網能源院)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