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03-20 14:23
充電如加油的時代已來臨? “一秒一公里”
——華為全液冷超充技術調研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白宇 王雪辰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迅猛,產銷量已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不過充電時間較長、充電體驗不佳等制約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瓶頸依然存在。在此背景下,全液冷超充技術有望成為緩解車主充電焦慮的一劑良藥。
所謂“超充”,一般指功率在320千瓦以上的充電技術,“全液冷超充”則是指充電設備的散熱系統為液冷散熱,設備產生的熱量可通過液冷模塊循環帶走,實現設備快速、高效散熱。因功率的顯著提升,該技術可有效減少充電時長,從而改善車主的充電體驗。
目前,電動汽車車企、運營商等紛紛落子液冷超(快)充技術。2023年4月,華為數字能源推出了業界首款全液冷超充產品。華為數字能源數據中心能源及關鍵供電產品線總裁何波介紹稱,全液冷超充終端可實現最快接近“一秒一公里”的極速補能,為車主帶來“一杯咖啡,滿電出發”的極致充電體驗。
“充電體驗比慢充好太多了”
在北京市海淀區華熙LIVE五棵松商業街區的地下停車場,“五棵松全液冷超充站”的標志格外顯眼。
“充電體驗比慢充好太多了!”這是家住附近的電動汽車車主闕女士使用超充樁充電后的評價。
“平時在家充電,基本上要充一晚上,而在這里基本上一個小時就能充滿電。”闕女士介紹說。
此外,對于部分家中沒有安裝固定充電樁以及營運車輛的車主來說,超充站就成為他們重要的充電場所。
出租車車主李師傅向記者介紹,因為自己工作性質原因,對充電效率要求比較高,充電的時間越短越好,在增加營運時間的同時也能減少進入商業場所的停車費用。
經過采訪多位車主發現,最快接近“一秒一公里”的全液冷超充技術,確實給眾多車主帶來極速充電體驗,相比傳統慢充,充電速度得到了質的飛躍,部分800伏高壓平臺車型車主已經可以體驗到“一秒一公里”如加油般的充電速度。
隨著市面上支持大功率充電的車型逐漸增多,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車主可以體驗到“一秒一公里”的充電體驗。
而對于車樁充電功率不匹配的情況,部分電動汽車車主也提出疑問:“如果車輛不支持大功率超充,繼續使用是否會對電池造成影響?”
對此,上述負責人以手機快充進行類比,解釋稱:“當用高功率快充接口給低功率手機充電時,實際充電功率是由手機來決定的,所以不會對電池造成損傷。”
記者獲悉,目前全液冷超充終端最大輸出電流為600安,可支持200~1000伏充電范圍內所有車型的充電需求,可切實為車主緩解充電焦慮。
“但是目前這種超(快)充站還是太少了。”在采訪中,部分電動汽車車主向記者表示了困惑。
為了可以讓更多車主感受超充帶來的極致體驗,目前華為正在全國多地積極增設超充站點。
今年1月以來,華為數字能源已在銀川、鄭州、哈爾濱等地陸續上線液冷超充站點。1月24日,中國石化北京石油小武基充電站正式投入運營,成為目前全國最大的全液冷超(快)充站。
“目前,華為已經聯合多個伙伴,在城市以及高速路場景,加快推進高質量充電網絡的建設,最終目標將實現‘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質量充電’。”華為董事、華為數字能源總裁侯金龍表示。
“讓人們出得了城、下得了鄉”
對于普通車主來說,液冷超充技術帶來的直觀變化是充電時長的減少以及充電體驗的改善。對整個行業來說,液冷超充技術的成熟發展也將撬動全產業的共同進步。
“超充、快充的建設是充電行業確定性的發展趨勢,華為液冷超充技術不僅能為高壓平臺車型提供快速補能,最大化滿足車主的充電需求,同時能夠匹配未來車型不斷演進升級,實現能源安全發展與全球綠色低碳轉型。”何波表示。
何波認為,全液冷超充技術在全國的大范圍普及與部署,將不斷加速汽車產業高壓化與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進程,為電動出行提供更有力的保障,讓人們出得了城、下得了鄉,從而推動新能源汽車戰略發展,助力國家“雙碳”目標達成,真正實現社會效益、民生效益、經濟效益。
“液冷超充技術使充電的速度更快、充電樁可靠性提升、充電對用戶更加友好,該技術的推出有利于促進包括汽車高壓平臺、高倍率電池、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等在內的充電基礎設施相關產業鏈的創新技術的逐步應用,進而有利于促進我國電動汽車產業迭代升級,提升全球競爭力。”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王娜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從運營商的角度來說,液冷超充技術的加入也為其降本增效打開了新局面。
“全液冷超充前期建站快、工期短,使用中壽命長、免維護,后期可以平滑演進,一次部署、持續演進,可以讓充電生命周期度電成本得到大幅下降。”侯金龍介紹。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副所長李立理也向記者表示,從長期看一個超充樁的服務效率可能與4至5個甚至更多的普通充電樁服務效率相當,而在占地面積上,超充樁僅為快充樁的1/4到1/5,這為運營商節省了非常多的土地成本支出,尤其在人口密集區域,這部分成本的節約將更加凸顯。
“相信超充技術應用將越來越廣泛”
然而,當下來看,液冷超充技術的發展之路并非坦途。
“目前對于大功率快充來說,還缺少比較明確的頂層設計,在管理、監管等方面的行業行規還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這讓超充技術的市場預期以及市場環境都處于相對模糊的狀態。”李立理表示。
“超充大規模推廣面臨初期投資成本相對較高、高壓車型占比較少等問題。”王娜坦言。
不過,王娜也表示,隨著高倍率電池技術的逐步應用,采用800伏高電壓的車型不斷推出,相信超充技術應用將越來越廣泛。
記者了解到,在去年年底舉行的廣州車展上,近35家車企共推出了50多款支持800伏高壓平臺的車型。
國網智慧車聯網技術有限公司充電服務中心總監徐科認為,目前液冷超充充電功率相比以往充電速度提高了3~5倍以上,理論翻臺率也可以提高3~5倍以上。未來,隨著高壓快充車型的推廣應用,液冷超充樁的翻臺率將會大幅提升。
李立理預測稱,未來2~3年新發布的車型都將支持不同程度的大功率快充,預計到2025年底,支持超充的車輛占比將相當可觀,支持大功率快充將是未來電動汽車發展的必然趨勢。
車企在大功率充電領域的發展也會倒逼市場對充電設施進行升級改造。
從目前情況來看,產業各方早已入局超充技術。徐科向記者介紹稱,目前直流快充技術已在該公司得到了廣泛應用,直流快充樁占比超過53%;600千瓦級別的大功率充電目前在高速路等多個場景得到了實踐應用,未來將進一步推廣。
部分地區正在將“超充”技術演變為城市標簽。如廣州市計劃在2024年基本建成“超充之都”,屆時將擁有約1000座超級快充站和約200座換電站;海南省則計劃建設“超充之島”,到2025年建成超過400座超級快充站;深圳市提出建設“超充之城”,截至今年1月5日,深圳全市已建成超充站161座。
在談及華為在超充領域的規劃時,侯金龍介紹,華為數字能源計劃在包括北京、深圳、重慶在內的50多個城市,加快構建“城市一張網”,推動行業向高質量模式發展,并擬建設超過20條高速公路的高質量“超充一張網”,通過加大在高速服務區的超快充基礎設施部署,讓新能源車主長距離出行無憂。
“2024年,我們將率先在全國340多個城市和主要公路部署超過10萬個華為全液冷超(快)充充電樁,實現‘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質量充電’。”侯金龍表示。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