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3-10-20 10:30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已10周年。10年間,國際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沒有變,我們仍要面對全球氣候變化這一與每個人的現在及未來都息息相關的歷史命題。合作發展、協同應對,是人類在面臨這一挑戰時的唯一正解。以此為背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綠色能源合作順應歷史潮流,取得了輝煌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綠色能源合作面臨諸多挑戰
一是國際化同業競爭日趨激烈。 隨著越來越多工程承包企業進入新能源領域,海外新能源承包市場總體呈現“僧多肉少”的態勢。由于尚未有統一的溝通協調機制,部分項目出現了無序競爭現象。同時,七國集團和東道國本土民營資本的大量涌入,使光伏等新能源項目處于市場高度競爭狀態,電價屢創新低。此外,我國“出海”企業在東道國的商務、法律、稅務、風險評估等軟實力層面的短板愈加突出。新能源作為市場投資熱點雖受到資本追捧,但投資人的盈利空間也不斷被壓縮,部分項目甚至出現虧損。
二是經濟下行對發展中國家能源電力發展的影響進一步顯現。前幾年全球疫情蔓延超出預期,對全球供應鏈產業鏈負面影響顯著。大宗商品價格和海運物流成本持續維持高位,疊加俄烏沖突進一步加劇全球通脹等因素,大幅推高了能源項目建設及運維成本,也加劇了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壓力與外債負擔。同時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經濟增長及電力增長不及預期,如印尼蘇門答臘島及爪哇島兩個用電大島已出現電力消納不足的情況。
三是發展中國家電網薄弱問題制約新能源項目規模化開發。當前,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規模化發展不斷加快,非洲、東南亞及東盟等發展中國家存在的電力基礎設施薄弱等問題,拖慢地區發展步伐。例如,非洲國家普遍電力基礎設施建設不足、電網薄弱,老撾等東盟國家尚未實現全國聯網。由于風電、光伏等對電網性能要求較高,常會致使建設于欠發達地區的優質項目由于接入問題而擱置,或由于電源建設與電網規劃不匹配,出現棄風棄光等不利于電力系統可持續穩定發展的問題。如2022年,越南就提出因近年來投運的可再生能源電站使電網受到沖擊,年內將不再新增風電、光伏項目。此外,部分國家為確保電網安全,出臺一系列政策調高電網接入驗收標準,并配建儲能或增加無功補償等,加大了新能源項目的開發成本。
四是金融機構對海外新能源項目支持力度有限。調查顯示,我國進行海外投資建設的能源企業,無論是投資類企業、EPC企業還是裝備制造企業,在談到海外發展的風險時均提到了海外融資難、金融機構支持不夠的問題。總體來看,金融機構對海外新能源項目支持力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一方面,受制于金融機構海外分支機構數量不足、產品不夠靈活、風險管控能力弱等因素影響,部分出海企業自身國際化程度低;另一方面,這一情況的出現也與金融機構呈寡頭壟斷、國內融資效益好導致金融機構“走出去”的意愿低有關。
相關挑戰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是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和經驗有限,對國際新能源市場規則“水土不服”。中國企業進入境外新能源投資市場相對較晚,還處于探索市場、積累資源階段,對東道國營商環境、新能源政策等缺乏系統認識,特別是面對沒有長期購電協議(PPA)的市場時,風險研判能力不足,投資決策困難。此外,目前中國企業在東道國屬地化程度有限,本土高素質合作伙伴和人才相對缺乏,未能發揮本地資源在項目獲取與執行過程中的優勢和便利。
二是全產業鏈優勢未能充分發揮,個別環節無序競爭現象頻發。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新能源國際合作追求“點”的突破,并未整合國內產業資本及全產業鏈優勢形成合力。這一發展模式,導致我國投資企業在以投資為主導的新能源國際市場中,整體處于劣勢。此外,新能源項目普遍規模小、周期短、技術和資金門檻較低,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中資企業間無序和低價競爭現象較為普遍,甚至有時會出現境外投資商利用中國企業間的競爭關系輪番壓價、轉嫁風險。
三是企業在海外市場上高端咨詢缺位,主動謀劃能力不足。前期設計、業主工程師和監理等高端設計咨詢是新能源工程承包中利潤率最高、話語權最強的環節,長期以來多由歐美企業壟斷。在逐年發布的ENR全球工程設計商150強榜單中,2021、2022年中國均上榜企業23家,占比約為15.3%。當前,我國企業境外新能源項目開發呈現較強的隨機性與分散性,高端咨詢引領或者企業主動孵化項目的能力較弱。
四是企業“走出去”仍需打造商業需求和市場研究培育的平臺。目前現有的政府間能源合作機制與平臺在國內企業的影響力不足,企業對平臺發揮作用的認識度不夠,導致企業未能依托政府間合作機制與平臺實現規劃研究、政策動向把脈、資源儲量探尋、國別合作風險提示預警等。
五是產品、價格和認知等因素導致中資金融機構在與國際同業競爭中處于劣勢。當前,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導致中資金融機構發展國際業務時市場競爭力不占優勢。首先,業務模式難以適應境外新能源項目的特點。境外新能源項目融資周期普遍在3~6個月,而當前國內金融機構融資周期多為6~12個月。境外新能源項目通常在建設期或并購期采用搭橋貸款,建成后通過再融資降低綜合融資成本。而國內金融機構在融資方案設計上未針對新能源項目特點進行優化調整。其次,融資成本缺乏競爭力。我國金融市場利率水平高于歐美發達國家,再加上低成本外幣來源有限,導致中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普遍高于主流外資銀行。此外,中資銀行對信用保險的依賴度較高,信保費用進一步提高了綜合融資成本。最后,風險評估能力不足。歐美發達國家新能源項目經常采用無須擔保的無追索項目融資模式,但目前中資銀行由于對無購電協議項目的評估能力不足,普遍要求企業擔保。
提升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競爭力
一是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實現政策和市場雙輪驅動。在政府層面,建立健全政策指引體系,優化政府服務流程,發揮政府間合作機制和平臺作用,強調合作規劃的引領作用,推動中外工程領域標準聯通,為“走出去”營造良好環境。在企業層面,堅持市場化原則和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引導企業堅定信心,穩步實施國際化戰略,努力培養國際化人才,提高科技創新與風險管控能力,鼓勵和支持企業積極開拓境外市場,在與國際同業的競爭中不斷提升自身實力。
二是堅持資源整合、統籌協調,推動抱團出海和良性競爭。要緊緊抓住項目投資開發這個“牛鼻子”,一方面利用其引領作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出海,另一方面通過集成產業鏈優勢資源提升投資開發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針對重大項目、重點工程等,加強國家層面的統籌協調和利益相關方之間的交流溝通,避免內部無序競爭。
三是堅持差異布局、精準發力,加強風險防范和資源高效利用。一方面,堅持“危地不往、亂地不去”,根據不同區域市場的形勢特點,進行國別合作風險提示,同時通過“做大東南亞、做優中東北非、做強中南美和中東歐、做實中亞”等差異化布局,優化資源部署,有效管控合作風險,提高能源國際合作可持續發展能力。另一方面,聚焦重點國別,集中優勢資源,充分發揮政府間合作平臺的作用,通過合作規劃編制、重大能源項目合作等,深化和擴大與重點國家的能源務實合作,推動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成果落地,以點帶面逐步打開局面。(作者/單位:姜昊 水電總院國際業務部)
責任編輯:江蓬新
校對: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