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中能觀察

論壇 |法國電力集團全面國有化的分析與啟示

來源:中能傳媒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 時間:2023-09-08 16:25

廖建輝

  一、EDF國有化背景

  2022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后,歐洲長期以來高度依賴的俄羅斯能源供應被迫切斷,歐洲深陷能源危機之中,各國紛紛調整能源政策以期推動“能源救濟”“能源獨立”,尤其是要徹底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法國政府推動了法國電力集團(Electricité de France,簡稱EDF)的全面國有化。

  EDF是歐洲最大的能源公用事業企業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核電運營商,業務涵蓋電力、天然氣、能源貿易及服務等,在法國國內實行電力發輸配售一體化經營,在電力供應中占據絕對主導地位。EDF是國有控股能源企業,在全面國有化之前,法國政府持股約84%,私人和機構投資者持股約15%,員工持股約1%

  202276日,法國總理博爾內宣布,法國政府將收購EDF剩余16%股權、實現100%控股。要約收購大致于同年9月底推出,將向少數股東提供每股12歐元的收購價,預計總體將耗費97億歐元。

  202323日,法國政府對EDF的持股比例已經提升到90.08%

  2023523日,法國金融市場管理局公布,法國政府已持有EDF97.69%的股份,并已提出實施強制退出的申請,強制剩余的股票持有人出售其股份。同日,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部長勒梅爾表示,68日起,法國將持有EDF100%的股份,從而實現EDF的完全國有化。

  至此,EDF全面國有化完全落地,這家常年位居世界500強企業榜單并在全球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型能源企業成為法國政府100%控制的國有企業。

  二、EDF全面國有化的目的分析

  總體看,法國政府推動EDF全面國有化的目的是試圖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是解決EDF債務日益嚴重問題;二是促使EDF的業務重新聚焦核電領域,進而促進法國能源獨立和能源轉型。

  (一)能源危機下EDF可持續發展承壓

  EDF財務狀況惡化。EDF的高資產負債率及虧損預期,導致多家信用評級機構已經在20222月下調其信用評級,并警告或將進一步下調。2022年,EDF核電發電量下降了22.7%(減少81.7太瓦時電量),全年虧損179.4億歐元,資產負債率進一步攀升到87.99%。從股市表現看,EDF的每股價格已由上市初的33歐元下跌到宣布全面國有化之前的9歐元左右,充分反映出資本市場對EDF的未來缺乏信心。

1  EDF近年來的部分財務數據

  注:2020年新冠疫情導致用電需求大幅下滑,導致EDF營收利潤減少,2022年烏克蘭危機引發能源危機,進而沖擊EDF的生產經營。

  一是能源價格飆升致使發電成本大幅上漲,但無法向終端用戶足額傳導,EDF承擔成本上漲壓力。法國多數鈾礦、約17%的天然氣來源于俄羅斯,烏克蘭危機爆發后,歐洲對俄制裁致使歐洲天然氣、石油等價格快速攀升,帶動電力價格快速且大幅上漲。其中,法國情況最為嚴重,其202216月日前市場月均價高達234.87歐元/兆瓦時,同比上漲近300%,高于德國和英國的漲幅(德國上漲近230%、英國上漲近200%)。為防止電力價格暴漲引發社會惡性通脹、沖擊居民正常生活等負面影響,法國政府對終端零售電價上漲進行了嚴格有效控制,居民日常用電價格僅上漲了4%,絕大多數上漲成本由EDF承擔,從而加劇了其財務困境。EDF的企業債務由2021年的740億歐元提升至略超900億歐元,預計到2023年將超過1000億歐元。

  二是核反應堆冷卻系統遭受意外應力腐蝕,EDF在負擔高昂的核電運維成本的同時,被迫從批發市場購買高價電力。法國的核電生產約占全國電力供應量的70%,且EDF是主要的核電運營商,在境內運營有56座核電站。在烏克蘭危機爆發的同時,EDF12座核反應堆冷卻系統出現應力腐蝕問題,被迫暫時關閉且預計年內無法修復,加之其他正常停運檢修的核電站,2022EDF約一半的核電站處于停滯狀態,致使其不斷消減2022年的發電量計劃,法國電力生產供應較為緊張。為履行能源供應合同,EDF被迫在價格飆升的國際批發市場購買電力。例如,20226月,法國向德國凈進口約60兆瓦時的電力,而2021年同期則為凈出口約30兆瓦時的電力。

  三是歐盟和法國對EDF實施反壟斷制裁,限定固定比例核電電量執行較低電價,影響EDF可持續發展。在能源危機發生之前,EDF的財務負擔已經較為嚴重,資產負債率常年超過80%。造成這一困境的因素主要是核電業務,關鍵原因是歐盟和法國在1999年出臺的反壟斷規定,即允許EDF競爭對手以42歐元/兆瓦時的固定價格購買其核電機組發電量的1/4,以對沖EDF在電力市場中的壟斷地位。EDF認為,該監管政策造成其電力價格過低且缺乏靈活性,致使EDF在競爭中處于不公平地位。當前,核電項目被認為是EDF信用等級最大的風險因素。

  (二)國家維護能源安全、推動能源轉型需要EDF聚焦核電事業

  在歐洲能源危機背景下,作為上市公司的EDF,其純粹盈利導向與國家需要增加新建核電投資之間存在較大矛盾,全面國有化成為有效的現實選擇。

  一是法國重新調整核電發展戰略,將核電放在實現法國能源獨立和能源清潔低碳的核心位置。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在全球反核輿論下,法國曾試圖降低核電比例,前總統奧朗德提出到2025年將核電發電量占比降至50%,現任總統馬克龍在2018年宣布到2035年將關閉14座核電站。然而,能源危機新形勢下,法國政府認為,新能源的波動性和電量需求增長,無法保障國家的能源供應安全,核電是減少能源對外依賴和化石能源占比的關鍵,因此重新審視并調整了其能源戰略,并將核電作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計劃的核心。20222月,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法國未來將新建6EPR核反應堆,并要求EDF啟動對新建另外8座核反應堆的可行性研究。

  二是執行核電發展戰略,法國需要提升對EDF的控制力,增強EDF的戰略執行力。核電項目建設具有投資大、周期長、運營成本高等特征,法國提出的新建核電項目計劃預計需要投資逾510億歐元,在當前能源危機形勢下,新建核電項目必然大幅沖擊EDF的盈利能力,依賴政府提供融資是必然選擇。通過全面國有化,能夠將EDF從私人投資盈利驅動中解脫出來,更加聚集于核電業務領域,優化服務于法國能源戰略目標。

  三、相關啟示

  EDF的公開上市曾在全球引發了大量關注,其上市至今,法國政府始終擁有超過80%的絕大部分股權。如今,EDF又因法國政府應對能源危機的能源戰略調整而被全面國有化。這一過程中,我們能夠獲得兩方面的啟示:

  一是國有化、上市等企業改制原本就是工具手段,當外部環境條件變了,目標發生了戰略性調整,工具手段就要發生變化或螺旋式調整。因此,不能將法國政府對EDF的全面國有化看作逆市場化改革行為。

  二是能源安全是能源行業健康發展的核心目標,而國有控股是確保能源安全的有力舉措。對于涉及我國能源安全、促進能源清潔轉型的關鍵領域和重要環節,我們需要始終保持國有絕對控股。(作者單位: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楊娜

  校對: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