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環境報 時間:2024-03-15 14:43
“目前,我國煤矸石堆存量已超過50億噸,占用大量土地,帶來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風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教授武強提出,有必要在富煤縣域創建煤矸石高值化利用循環產業園。
高值化利用率低
亟須開發應用煤矸石高值化利用技術
據了解,煤炭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國民經濟基礎和能源支柱產業。我國2800多個縣級行政單位中,1200多個縣(市、旗)擁有煤炭資源,1100多個縣(市、旗)建有煤礦。其中,山西省110多縣級行政單位中,94個縣(市、區)有煤炭資源,91個縣(市、區)建有煤礦;陜西省100多個縣級行政單位中,67個縣(市、區)有煤炭資源,47個縣(市、區)有煤炭生產;內蒙古自治區100多個縣級行政單位中,67個縣(市、旗)擁有煤炭資源并具備煤炭生產能力。2023年,全國百強縣中,16個縣(市、旗)具有煤炭生產能力,其中準格爾、神木、伊金霍洛和靈武等旗(市),煤炭工業是重要的縣域支柱產業。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煤矸石產排量約占煤炭產量的17.80%,2021年,我國產排煤矸石7.35億噸、2022年產排7.91億噸、2023年產排8.29億噸。
武強指出,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盡管我國煤矸石綜合利用率已超過70%,但仍以填充路基和低洼地、筑路、簡單復墾、填埋等直接利用為主,占總量的35%—45%;煤矸石電廠燃燒和其他燃料利用占10%—15%;矸石磚等建材利用占5%—10%;井下開采充填占3%—7%。武強告訴本報記者:“這些利用方式均為低值利用。”
早在2017年,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對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交辦的群眾反映環境問題的反饋顯示,清徐縣東于鎮東于村北和新民村交界處,村民隨意傾倒煤矸石;晉茂實業有限公司洗煤廠隨意堆放煤矸石對土地污染嚴重,造成1000畝耕地無法耕種。
而2021年4月,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時也發現,山西焦煤集團斜溝煤礦將產生的所有煤矸石一埋了之。
為解決富煤地區煤矸石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難題,武強認為,我國亟須開發應用煤矸石高值化利用技術,實施高效資源化利用,實現煤矸石的大規模減量。
武強說:“目前,我國煤矸石高值化利用率很低。例如,提取鋁、硅等有價組分和化工利用所占比例僅為1%—5%;土壤和農用占比也只有1%—5%。”
開展園區化加工試點與示范
完善鼓勵煤矸石高值化利用的系列扶持政策
據武強分析,我國煤矸石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存在的問題較多。
一方面,煤矸石產生、處理利用和監管等環節相對割裂,主體間互相分離,導致責權不清、各方面的主動性不高,難以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國家鼓勵煤矸石高值化資源利用的政策連貫性和一致性不足,缺乏行業和部門之間的協調,煤矸石資源化利用項目的立項審批、企業和產品認證,缺乏統一標準,對煤矸石高值化資源利用產品購銷,缺乏全國統一的政策支持。此外,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欠缺,后勁不足,亟須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一批核心裝備以及產品與技術標準和規范。
為此,武強提出四點建議。
一是適時選擇煤炭產業發達的中西部重點產煤縣(市、旗),按照“統一管理、集中處理、園區化加工、產品化生產、資源化利用和基地化運行”的原則,開展縣域煤矸石統一管理、集中處理、園區化加工與資源化利用的試點與示范。
二是補充完善立項審批、財政支持、稅收返補、產品認證和購銷管理、安全環保監管等環節,完善鼓勵出臺煤矸石高值化資源利用的系列扶持政策,鼓勵建設富煤縣域煤矸石高值化利用循環產業園及大宗固廢安全處置與生態修復基地,形成縣域資源型循環利用經濟,促進中西部崛起。
三是落實國家支持大宗固廢資源化利用系列產業政策,優先支持進行煤矸石等大宗固廢的多固廢協同處理,開展高效能源化利用、建筑材料化利用、土壤和肥料化利用、功能材料化利用,構建煤矸石大宗固廢全組分利用的上下游產業鏈,形成富煤縣域新興產業集群。
四是強化科技創新對煤矸石高值化資源利用的引領和支撐作用,適時設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科技重大專項項目,鼓勵加強富煤縣域煤矸石高值化資源利用共性關鍵技術和成套裝備攻關,突破瓶頸性核心技術,形成系列技術、裝備和產品標準與規范,構建創新管理與運行模式,培育產學研用創新平臺,引領富煤縣域煤矸石高值化資源利用行業發展。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