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9-18 14:49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馬繼玲)近日,華電新疆紅雁池發電公司組織開展了職工創新成果交流活動,來自生產一線的10位創新創效代表,圍繞班組創新創效活力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交流探討,分享了成果經驗和實踐案例,為進一步推動班組創新創效再添活力,掀起弘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積極踐行奮進文化的浪潮。
生產一線是創新創效的源頭。2024年,紅雁池發電公司持續深化“管理提升年”活動,以狠抓基礎、基層、基本功為主線,堅持職工創新創效活動為企業發展服務的理念。把一線班組作為降本增效、創新創效的落腳點,不斷探索創新創效,推動職工開展小革新、小設計、小建議、小發明、小改造等“五小”活動,激發企業班組創新創效新活力。
以“增效”為目標,“創新”為依托,紅雁池發電公司通過開展職工創新創效活動,成功解決了機組運維工作中多項技術難題。循環水給水電動門驅動裝置創新改造工作中,紅雁池發電公司熱工技術攻關小組針對機組自身的運行特性、存在的隱患以及目標需求,對循環水、給水電動門驅動裝置安全性提升進行改造,改造后一次通過現場標準化驗收、數據測量、系統調試運行現場核查驗收,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實現了熱控設備檢修工作環境改善,提升了檢修人員的安健環水平。改造后的循環水給水電動裝置不再接觸地坑中的水汽,延長了電動裝置及線路的使用期限,每年可節約裝置性維修費10余萬元,同時降低勞動強度,檢修工時由之前的單次9個工時減少至現在的1個工時即可完成,達到了運行切換更加靈活、及時的雙重目標。
按照“檢修質量求精、技術運用求優、改造效果求佳、系統運行求穩”的工作要求,紅雁池發電公司維護部利用2號機組檢修契機,據實際情況成立技術攻關小組,就2號爐1號一次風機機械前軸在43Hz時,振動值瞬間升至9mm/s的情況進行了專題技術分析討論。檢修工作中,攻關小組對2號爐1號一次風機主軸和葉輪軸承進行了更換,并通過仔細地檢查、確定平衡面、精確的配重,利用專業的平衡設備對葉輪動平衡進行平衡測試和調整,同時將對輪調整至0.003mm范圍之內,從根本上解決了風機機械前軸振動和噪音的問題,消除了潤滑油滲漏的缺陷,保障了設備安全穩定運行,達到了預期效果。
化學水處理非氧化性殺菌劑溶液箱為碳鋼襯膠體,使用了近14年時間,現在因襯膠層老化,出現滲漏現象。灰硫化專業職工對該設備進行了技術改造。改造過程中利用后庫的遺留物資制作316L不銹鋼箱體。在卷板、制作、打磨、不銹鋼焊接后安裝使用,徹底消除了滲漏及板材銹蝕等問題。
在價值創造上努力“提質效”,在科技創新上爭當“先行者”,在深化改革上積極“創一流”。紅雁池發電公司通過成立創新工作室、職工技能工匠室,充分發揮青年創新工作室作用,廣泛開展精益改善、質量管理、“五小”等創新創效活動,引導員工圍繞降成本、增效益、保安全、促發展等中心工作創新創效,激發職工參與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同時突出專業指導,創新培訓模式,有針對性地開展相關業務技能培訓,拓寬人才培養渠道,營造人人皆可創新、全員開展創新的濃厚氛圍,使班組真正成為促進技術創新的“催化劑”。通過創新創效促進生產,形成了紅雁池發電公司各部門聯動、職工廣泛參與的長效形態。
下一步,紅雁池發電公司將緊密圍繞生產經營管理目標,持續深入開展管理創新工作,以“創新奮進、奮勇爭先”的昂揚姿態,瞄準生產需求攻堅克難,發揮團隊的力量,全力破解生產現場設備實際難題,用實際行動種好降本增效“責任田”,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