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5-26 13:47
袁婧雯 岳婷婷
5月21日的北京清晨,朝陽滿地、楊柳青青,一座現代化的國際都市正在醒來。
小明是北京市密云區穆家峪鎮中心小學(又名國華希望中心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今天,一向“賴床”的他卻早早地起了床,滿心盼著父母趕緊把他送到學校。就在今天,國家能源集團國華投資公司“新能源”選修課老師們和13名分別來自1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籍青年們將進入他們小學,一場“企業國際開放日暨新能源進校園活動”即將開展。
對于“國華投資”,他并不陌生,這個公司的叔叔阿姨們經常來他們小學組織活動,帶他們玩好玩的科普游戲,還帶來有趣的學習用品和課外書籍。據悉,國華投資公司自2001年捐贈36.5萬元助力建設國華希望中心小學始,連續25年間開展愛心助學、扶貧幫困、“新能源進校園”等活動,覆蓋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以及希臘、澳大利亞等海外國家,捐助金額近千萬元。
小明一邊把玩著之前收到的繪有“國家能源集團”字樣的文創產品,一邊認真思考今天的活動內容:“‘風車’究竟是怎么運轉的?馬上要見到的藍眼睛高鼻子的‘外國人’們,是不是和手機視頻里長得一樣呢?”
國華希望中心小學學生觀賞國華投資贈送的文創產品。
同一時刻,來自土庫曼斯坦的外籍青年王子(中文譯名)也在大學宿舍里緊張地看著今天活動的日程表,這也是他第一次與中國的小學生對話。“中國的小朋友,會怎樣看待我們,和國際化視角下的新能源發展呢。”他們的心中共同的疑問和期許,為這次活動增添了神秘色彩。
下午兩點鐘,隨著上課的鐘聲敲響,這場跨越中外地域的新能源交流活動也拉開了帷幕。
破冰、溝通、融合、互進,隨著老師的介紹、外籍青年們的主動上前、各項活動的有序推進,孩子們從一開始的膽怯不敢向前到好奇提問、喜笑顏開,歡樂融洽的主題基調就此奠定。
當“Z世代”遇上新能源,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教室里,小明和其他孩子、外籍青年們一起傾聽國華投資山東分公司青年員工肖吉輝帶來的《藍海中的光伏巨獸》科普小課堂,“體驗”全球最大的開放式海上光伏項目——國華投資山東墾利100萬千瓦海上光伏項目如何將太陽能轉化為生活中的綠色電力。“這片光伏發電量竟然相當于我們土庫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的100多萬居民兩年多的用電量!”在聽到肖吉輝介紹這個項目全年預計發電量17.8億千瓦時,約等于275萬人,中國一個普通地級市居民一年的用電量時,王子被深深地震驚了,中國新能源行業科技之領先,又給他打開了一扇重新認識中國的大門。
“老師,咱們這個海上光伏發電,發出來的電是直流電還是交流電。”在自由提問環節,之前就對新能源有所“研究”的小明提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小明”詢問新能源發電知識。
肖吉輝驚訝地說:“小朋友,你這個問題提得很專業啊,平時一定很熱愛學習新知識。”隨即認真地向他解釋:“光伏發電是基于半導體材料的光生伏特效應,這一過程無機械部件參與,電流方向單一,可以直接將光能轉化為電流,所以是直流電。”聽到肖吉輝“老師”的夸獎,小明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心中卻樂開了花。
“光伏板發的電可以不用通過電纜運輸,而是直接轉換為電能嗎?”“我們以后能不能在宇宙里發電?”“世界上最深的馬里亞納海溝能不能以后也蓋上光伏板呢?”在隨后的提問過程中,小朋友的一句句童言稚語,蘊藏著中國新能源行業發展的美好未來。
“Z世代”遇上中國非遺,又會是一副什么樣的場景?
站似青竹、聲若洪鐘、言如珠玉、擲地有聲。講臺上,北京琴書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王樹才老師正和幾位“小小非遺繼承人”表演北京琴書演唱,中國非遺的中正之音,不斷沖擊著大家的心靈,引得大家頻頻點頭稱贊。
“蝠”在眼前、一“鷺”連科、靈蛇獻瑞……而在接下來的非遺剪紙課堂上,宿家剪紙第五代非遺傳承人——宿珈滌老師正向大家詳細講解中國剪紙折、畫、剪、展的技藝工序以及其中圖形的美好寓意。在老師的指導下,外籍青年與中國學生們紛紛動手,運用剪刀親自體驗起了剪紙藝術的樂趣。“不是的,這個地方要把剪子從圖案空隙下‘掏出來’。”小明看到王子面對一處復雜的圖形犯起了愁,便主動告訴他存在的問題。借助巧手和想象力,在他們的共同配合下,一幅風機在山巒轉動的剪紙作品就完成了。其他同學們也喜笑顏開,互相展示著自己圖案精巧、寓意美好的剪紙作品,并留下自己與“非遺”的一張張合照。
“Z世代”們體驗非遺剪紙。
“Z世代”之間的溝通,又能達到怎樣的共鳴?
在分組進行新能源主題藝術作品創作環節,因為剪紙環節的默契配合,小明選擇和王子分到了一組,他們一同選定了風機運轉在山水間的主題,正在興致勃勃地開始創作。“我來畫風機!”“那我畫后面的青山吧,山上面再畫幾筆河流。”寥寥幾筆,孩子們眼中的中國新能源綠色發展前景躍于眼前,清潔能源的種子也在他們心中生根、發芽……
外籍友人和小朋友共繪新能源美好圖景。
“在我的國家土庫曼斯坦,發展傳統產業還是主流趨勢。參加了這次活動后,我對中國企業在新能源發電技術、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又有了新的認識,中國的小朋友們對我也很友善,大學畢業后我想繼續留在中國深造。”王子說道,隨即鄭重地在印有“新能源、新希望、新未來”字樣的橫幅上簽下了自己的中文名字,與他課堂上認識的“新朋友”小明畫的光伏板并排,書寫標準且清晰。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雖然活動結束,驪歌聲起。但“Z世代”之間的友誼長青,新能源發展的步履不停……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