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能源中國IOS版

  • 能源中國安卓版

  • 隴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社會責任

電織經緯 非遺氆氌煥新彩

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15 15:37

許小萍

  4月11日清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長江源村的崗巴布民族手工藝品加工合作社內,負責人三木吉輕按電動縫紉機的開關,細密的羊毛線在機器嗡鳴中勻速纏繞。她身旁的小姐妹正用改良后的電動縫紉機縫制氆氌毯的花邊,多彩毛線在針尖下流轉,一幅幅寓意吉祥的藏式紋樣逐漸成型。“過去純手工做一條氆氌毯要半個月,現在用上電動縫紉機,三五天就能完成,花樣還更多、更美了。”三木吉笑著說。

  氆氌是藏族傳統手工藝的瑰寶,以高原小尾寒羊的毛為原料,經紡線、染色、拋細、編織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其工藝距今已有千年歷史。2018年,氆氌編織技藝被列入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三木吉是氆氌紡織技藝非遺傳承人,2015年返鄉創業,成立崗巴布合作社,成為村里首個民族手工藝品制作人,始終致力于氆氌的活態傳承。近年來隨著青甘大環線旅游熱興起,氆氌毯被更多人知曉,游客們被其精美的紋理和獨特工藝吸引,訂單也紛至沓來。

  “以前織毯全靠腰力,用的是老式紡車,一天下來腰酸背疼的,最多織個1米。”三木吉回憶道。隨著訂單量增長,2021年合作社嘗試擴大生產,新購一批電動縫紉機,合作社的用電量蹭蹭蹭往上漲。

  當地供電公司得知這一情況后,結合農網升級改造工程,對村里的用電情況進行大摸排,將0.4千米線路埋入地下,新增一臺315千伏安變壓器,將村里的主要供電線路改為雙電源供電,合作社的用電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國網格爾木市供電公司定期組織專業人員對合作社進行安全用電檢查,及時排除設備用電隱患,全力滿足非遺編制技藝工作的用電需求。

  過去手工編織的氆氌毯每日產量不足2條,如今通過電動紡車預紡毛線、縫紉機鎖邊定型,日均產量可達8條,且圖案復雜度提升40%。“去年我們接了西安一家酒店的200條訂單,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合作社成員才旦卓瑪看著手機里的電商后臺,話語間滿是興奮。

  為了滿足鄉村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2023年國網格爾木市供電公司對長江源村道頌小區戶表改造,10千伏及0.4千伏線路變臺、表箱下戶線等全面進行升級改造,讓村民用電更安心。

  供電設施升級的同時,供電服務也在不斷優化。2024年,格爾木市供電公司在長江源村設立“村網共建”便民服務點,將電力服務融入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服務點將長江源村特色產業涉及到的商戶列為重點服務對象,建立服務檔案,提供“點對點”服務,定期入駐,現場解決村民們的用電需求和問題。“合作社里冬暖夏涼,紡織環境也好了,再也不擔心機器‘鬧脾氣’啦!”三木吉指著墻上貼著的便民服務貼笑道。

  電網升級不僅激活了生產端,更打通了氆氌的非遺“出圈”之路。今年清明期間,三木吉首次嘗試直播帶貨,直播中,她手法嫻熟的演示氆氌編織技藝,獨特工藝瞬間漲粉無數,吸引上千人觀看,評論區更是好評如潮。

  “再唱山歌給黨聽,幸福的歌兒獻給你,民族兄弟姐妹心連著心,我們攜手和諧家園……”才旦卓瑪的歌聲回蕩在村莊。

  如今的長江源村,氆氌產業已成為村子的“金名片”。崗巴布合作社成員從最初的2人擴展到26人,年產值一路攀升,并帶動附近的曲麻萊村村民發展民族手工藝品制作、羊毛原料加工等產業。2024年,該村被列為“青海省非遺工坊示范基地”,藏毯紋樣數字化設計項目更獲得省級文化創新基金支持。“穩穩的電讓傳統手工藝有了新發展,后期我們會探索在氆氌里織些新的花樣,讓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輕人,看到藏族傳統文化的厚度與深度。”三木吉說。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