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15 15:37
李永鵬 喬陽波 張金旭
2025年4月11日21時54分,經過國網海東供電公司客戶專班連續奮戰,西寧曹家堡機場新建的110千伏翼樞變電站成功帶電投運。此前一天,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配套供電線路之一的110千伏杏樞線已率先投運,這為青藏高原重要樞紐的擴容升級注入強勁動能,為青海打造國際生態旅游城市和帶動“一帶一路”建設提供了堅強的電力支撐。
國網海東供電公司客戶專班驗收西寧曹家堡機場新建的110千伏翼樞變電站設備。喬陽波 攝
作為青海省“十四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和青海民航史上規模最大的擴建工程,西寧曹家堡機場三期項目自2020年啟動以來便備受矚目。105.1億元的總投資、2100萬人次的年旅客吞吐量設計,每一項數據都彰顯著這項工程對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青海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打造的戰略意義。然而,高原之上,如何為如此龐大的工程提供穩定可靠的電力支撐,成為擺在供電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圍繞機場擴建項目用上電、用好電的服務標準,國網海東供電公司迅速響應,由公司總經理擔任項目長,設置由項目客戶經理和項目服務經理組成的“雙經理”服務模式,為企業量身制訂臨時供電方案和“雙電源”正式供電方案,實時開展“一事一議”,收集客戶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痛點、難點問題,按照每周“一聯系、一走訪、一匯報”的工作要求,為客戶提供政策咨詢、施工協調、報裝接電、數據分析等一站式供電服務,實現各專業技術支持協同到位、對接及時,流程壓縮審批時限達到了30%以上。
為了保障重要客戶供電的及時性、安全性及可靠性,客戶經理帶領的服務專班多次開展現場勘查,量身定制“雙電源”供電架構——從330千伏杏園變電站架設110千伏杏樞線,由110千伏西營變電站架設110千伏營樞線,兩條“電力動脈”如同展開的雙翼,為機場新建的110千伏翼樞變電站注入澎湃動能。“我們與機場建立了‘日對接、周協調’機制,實時跟進施工進度,動態優化供電方案。”國網海東供電公司客戶經理李祥曲拉木介紹。針對擴建工程涉及的110千伏翼樞變電站及配套線路建設,公司開辟綠色通道,并協調物資優先調配,確保關鍵設備及時到位。
國網海東供電公司電力施工人員實施杏園330千伏11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組塔現場。馬清 攝
西寧曹家堡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配套供電線路外接工程由國網海東供電公司投資建設,面對擴建工程用電需求大、供電可靠性要求高等挑戰,該公司動態跟蹤項目進度,以“設計方案想在報裝前,配套工程建在用電前”為目標,投資1.8億元,于2023年12月21日開工實施110千伏西營變電站線路網架優化工程、330千伏杏園變電站110千伏配套送出工程建設工作,新建110千伏輸電線路41千米,其中架空線路33千米、電纜線路8千米。
110千伏杏樞線、營樞線兩條供電線路建設面臨嚴峻挑戰。杏樞線全段24.59公里、共新建68基鐵塔,營樞線16.17公里、共新建44基鐵塔,兩條線路約85%的路徑需穿越復雜山地溝壑地形,沿線最大坡度達45度,機械運輸及組塔架線施工難度極大。面對工期緊張與施工安全雙重壓力,國網海東供電公司創新實施“黨建+電網建設”模式,成立機場三期供電項目臨時黨支部,組建由6名技術骨干構成的黨員突擊隊,科學制定“分標段攻堅、多作業面協同”,為機場三期擴建工程能源供給提供了堅強電力保障。
2024年深冬,紅崖子溝河面已覆上厚厚冰層,而河床下的施工卻熱火朝天。面對90米寬的河道和復雜的地質結構,黨員突擊隊隊員王君帶領隊員創新采用“電纜頂管”工法,零下20攝氏度的寒風中,工人們輪班操作設備,硬是將總長89米、直徑1.5米的剛勁混凝土頂管精準穿越河床;2025年3月,線路進入調試關鍵期,又逢沙塵暴頻發,公司運用“無人機+紅外成像”技術,對線路開展全天候監測,發現并處理隱患17處,最終實現杏樞線“零缺陷”投運。國網海東供電公司項目負責人王君說:“我們把支部建在項目上,創新采用‘分段式驗收’模式,在110千伏供電線路未全面完工情況下,提前開展設備驗收,消缺效率提升50%。”
目前,西寧曹家堡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另一條配套供電線路110千伏營樞線正加速推進,計劃2025年4月底建成投運。屆時,西寧曹家堡機場將形成“四電源供電”的堅強網架結構,全面滿足智慧貨站等設施用電需求,為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