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wǎng) 時間:2025-01-03 16:50
王悅
2024年12月23日,國家能源集團遼寧大開廠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一幅由大連市開發(fā)區(qū)西山小學師生共同親手完成的《大開廠團委情牽西山小學》剪紙作品。作品由師生代表送來,對該廠團委連續(xù)14年與西山小學共同結對開展的“關愛兒童 結對助學”愛心志愿服務活動表示感謝。
14年來,該廠持續(xù)贈書在1500冊以上,聯(lián)合學校評選表彰品秀兼優(yōu)學生超過40名,贈送“心愿禮物”50余個,受惠小學生近4000名。
大開廠團委與西山小學開展“關愛兒童結對助學”志愿活動。
這條筑夢書香路的起點,緣自一個溫暖而有力的承諾。2010年該廠團委在一次社區(qū)公益活動中通過社區(qū)得知,企業(yè)附近的西山小學學生多為農民工子女,家境困難者多,于是與該校取得聯(lián)系,決定走進西山小學,以企業(yè)之名對該校貧困學生進行捐助。
那年3月,在西山小學的操場上,大開廠志愿者們被一群群敬著少先隊隊禮、大聲問候“叔叔阿姨好”的小同學弄得緊張又興奮。從校長和輔導員老師那里了解到,有的學生家庭因病致貧,有的學生父母離異靠爺爺奶奶撫養(yǎng),有的先天帶有殘疾……雖然這些農民工子女的家庭有著或多或少的不如意,但是這些自立自強的學生卻都擁有著優(yōu)異的成績。
“學校每年通過各種途徑對這些孩子進行幫扶,但是僅僅是簡單的物質資助并不能完全打開孩子們心靈的大門。”西山小學的校長介紹道。志愿者們成立了一支飽含著青春正能量的隊伍,希望給孩子們帶來精神上的鼓舞。
“不能簡單地捐贈衣物。”“用圖書搭建一條幫助孩子成長的階梯。”志愿者們在調研后,經過激烈的討論,初步制定了“以定期捐贈書籍物資與開展特色助學活動相結合”的助學計劃,并誓要將這份溫暖的承諾堅持下去。
《十萬個為什么》是該廠應貧困學生心愿捐贈給西山小學的第一批書籍。“你們想知道的許多答案都在書里,翻開它,讓《十萬個為什么》告訴你。”2010年3月,該廠正式與西山小學結對。在這批捐贈的書籍上,團青志愿者們在扉頁上寫下寄語。
接下來的11年,每年的贈書助學都是西山小學孩子們翹首以盼的“節(jié)日”。《國學》《格林童話》《百科全書》……這些為不同年齡段孩子而精挑細選的書籍,在一屆又一屆的志愿者們的手中,顯得越來越沉甸甸的,因為這里承載著團員青年們“接力棒”一般的關愛和責任。
青年志愿者為西山小學贈書促學。
為了讓助學活動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大開廠青年志愿者服務隊和西山小學少先隊聯(lián)手打造了“涵書香之韻做自強少年”主題活動,“心愿卡償愿自強少年”就是活動之一。
“我的愿望是能夠有一個拉桿書包,這樣上學、放學的時候我就不用再讓奶奶幫我拿書包了……”五年級的小宇雖然身患慢性腎炎,但他始終以樂觀的心態(tài)和頑強的意志堅持上學,曾被評為學校的勞動標兵。奶奶心疼他幫他拎書包,可他更心疼奶奶,于是在心愿卡上便寫下了這樣一個愿望。其余成長在不同的逆境中的孩子也紛紛寫下自己的愿望:一個籃球、一臺護眼燈……每一個愿望都透露著對于生活的熱愛和求知的渴望。志愿者們認真收集孩子們的“心愿卡”,幫助“自立自強好少年”實現(xiàn)愿望。
大開廠團委開展“微課進校園”活動。
隨著結對幫扶之路越走越寬,“微課進校園”活動拉開帷幕。志愿者結合自身工作,充當起了“老師”的角色,為孩子們介紹電力基礎知識和火力發(fā)電工作原理。暑期又組織“娃娃參觀團”,帶領西山小學的孩子們走進大開廠,實地參觀學習現(xiàn)代化綠色電廠的發(fā)電、供熱的工藝流程,鼓勵孩子好好學習,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學業(yè)有成后報效祖國、報效家鄉(xiāng)。
西山小學學生參觀大開廠集控室。
小岱美是該廠首批幫扶助學的孩子。彼時的她是西山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媽媽因為患病失去勞動能力,爸爸每月在工地的收入僅有2000元,三口之家只能租住在一間不足三十平米的房子里,小岱美自己也因為眼疾做過幾次手術。然而,這些生活的刁難并沒有困住一顆懷揣夢想和希望的心靈。廠團委對小岱美進行了捐助,青年們自籌善款2080元,隨之送給小岱美的還有厚厚一摞書籍。
“我的夢想就是成為像你們這樣的人,向往著能在叔叔阿姨所工作的地方工作!”小岱美在心中鄭重地埋下希望的種子。闊別多年再重逢,此時的她是大連理工大學熱動專業(yè)大學生,借著實踐的機會再次走進大開廠。
“上一次,她在這里埋下夢想;這一次,她正在努力走在實現(xiàn)夢想的路上。”該廠團委書記王悅說道。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感動更是。活動的開展不僅為貧困學生帶去了溫暖,也為大開廠青年帶來了很多收獲和感動。一本本溫暖的書籍,一束束關愛的目光,一張張燦爛的笑臉……這份濃濃的愛與責任已經將大開廠與西山小學的情誼緊緊牽在了一起。
“涓涓細流,必將匯聚成愛的海洋,我們的愛心之路永遠不會止步……”該廠參與愛心助學的青年志愿者隊伍仍在不斷發(fā)展壯大,用心用情演繹“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