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5-07 15:00
范文躍 沃利森
自2012年到2024年,華電新疆紅雁池發電公司38歲的張剛用這十三年干了一件事兒,那就是學習熱控、鉆研熱控、精于熱控、收獲于熱控。自動化專業畢業的他,選擇自己的興趣做為專業,扎根一線,將自己的專業變成了自己的事業,用行動影響著身邊人,詮釋著工匠精神,成為熱控專業的佼佼者。憑借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一致認可和好評,2024年4月被評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英才”項目“新疆工匠”榮譽稱號。
“全能醫生”戰C修
隨著火力發電廠單元機組自動化和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對現場設備控制系統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熱控專業的檢修工作更加精細繁雜。
“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在一職,其職必舉?!睆垊偛粌H這么說,更是以實際行動踐行這一理念,和團隊展現出熱控領域的精湛技藝和戰斗力。他對工作的前瞻性規劃、提前檢修以及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的能力為紅雁池發電公司2號機組C修及靈活性改造工作的務期必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發電機組根據容量大小熱控的測點及輸出點多達上萬個,熱控作業細而精,每個小小的細節處理不當都會嚴重影響機組的運行,一個優秀的熱控人員就是一個優秀的“全能醫生”。
從爐頂到磨煤機0米,從汽機房到煙囪CEMS間,如果不是刻意去找尋,你不會發現他蜷縮在主機前軸承箱里檢查探頭,在凝泵坑內埋頭捋線,在風道上檢查取樣,在幽暗的鍋爐大包內摸排壁溫測點,在工程師站對著邏輯圖挨個核對,他和同事們奔波于各個檢修作業區,在生產現場劃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迎著早晨的第一縷陽光,張剛早早地奔赴工作崗位。伴著深夜的點點星光,他依然奔波在檢修現場。
“一定要再次核實一下前箱內0瓦水平振動和0瓦垂直振動兩個測點通道是否正確,準確掌控機組運行情況,我們的測點是關鍵?!贬槍?號機組0瓦新增探頭的通道核查工作,張剛反復交代。
張剛帶著青年員工針對主保護與DCS系統進行查線,核實卡件通道分布接線是否正確,這是一項枯燥但又是重中之重的工作。
“先把MFT主保護和ETS主保護接線拆除,咱們把線路回路再測量一遍,確保主保護回路安全無誤?!苯涷炟S富的張濤背著工具包再次叮囑。
“2號機5瓦水平振動測點有點跳變”
“2號機組LVDT可以調試了”
他在工程師站,電子間,就地設備之間頻繁走動,專注地檢測每一個測點,核對每一個參數,做到了“零差錯”。
“專業特性就是如此,辦法總比困難多,工作中,交叉配合比較多,咱們一定要從整體C修工作考慮,為機組修后順利并網奠定堅實基礎……”大修后期,隨著啟機臨近,熱控專業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
24小時,連續奮戰,張剛和同事認真監測著啟機并網過程中的各種設備運行參數。他以一個優秀熱控人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以責任擔當沖在電力生產第一線,以實際行動保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
汗水與收獲并存,艱辛與喜悅同在。紅雁池發電公司2號機組C級檢修和靈活性改造后實現機組一次性成功并網發電,并網后各主輔系統運行狀態及監控參數指標良好,各項運行指標、環保參數正常。
攻堅克難勇創新
在價值創造上努力“提質效”,在科技創新上爭當“先行者”,在深化改革上積極“創一流”。作為熱控專業的技術帶頭人之一,他始終堅持不斷學習新知識,熟悉新設備,掌握新技能,當設備出現問題時總能在現場看到他分析設備異常原因的情景。
在工作中,張剛發現所有風管道的電動門都是角行程電動門,在設備存在故障時不能與直行程電動門之間互為備用,廠里直行程電動門備件相對又比較充裕,為提高設備通用率,降低檢修費用和保障機組安全穩定運行,張剛對市場現有的設備通過試驗、理論分析,依然不能完全適應工況,為徹底改變現狀,他主動利用工作之余,通過多方面查資料和學習,自主研發了一種用于直行程電動門驅動角行程風門的機械機構,并獲得在2020年度國家級實用新型專利。
作為熱控技術骨干,張剛有股不服輸的勁頭,隨著專業技術能力的提升,他依然保持著一顆敢于實踐、勇于創新的心。為了能讓更多得同事都參與創新,他將自己的創新課題主動分享給班組的同事,帶動更多的人參與此項工作,與身邊的同事共同進步。2023年2號機組C修中,針對循環水地坑電動門技改裝置擺動大疑難問題時,他主動提出改進建議,并與工作室成員成立攻關小組,研制出地坑閥門專用傳動軸,經過驗證達到預期效果,研制成果通過新疆公司QC成果發布,將自身和團隊共同解決疑難故障的方法供同行業借鑒,并經專利機構審核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在攻克自己主動承擔的研發項目的同時,張剛也不忘助力其他同事的研發項目,傾角式料流檢測裝置在2020年通過了申請的專利并獲得了證書。研發成果制造簡單,可實施性強,效果立竿見影,減輕了維護人員勞動強度,此項專利的應用每年為動力廠節約萬余元的檢修成本,同時減少項檢修人員因檢修工作與煤粉接觸,提高了員工的職業健康系數。
他的敬業精神感染了身邊的同事,整個熱控專業的團隊都充滿了正能量。
工匠傳承致初心
“時代在進步,選擇了熱控,也就選擇了終身充電學習。”張剛用始終如一的初心和精益求精的匠心,詮釋著對熱控工作的熱愛。面對更加智能化的新設備,他將壓力轉變為動力,潛心研究各類技術書籍,利用各種方式積極參加各種技能培訓,學習熱控先進專業技術。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睂τ谝痪€生產隊伍來講,檢修現場就是最好的“練兵場”。張剛充分發揮技能骨干人才的“傳幫帶”作用,按照“缺什么、教什么、學什么、練什么”的原則,結合現場實踐,做到重點培養、因材施教。他和5名新入職青工簽訂了師帶徒合同,充分利用1、2號機組檢修機會,重點在現場隱患排查、機組邏輯梳理、技術改造及革新項目能力上下功夫,手把手教學、面對面答疑,循序漸進、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絕招絕技傳授給青年員工,為青年技術骨干快速成長、磨礪技能,搭好橋、引好路,在他的指導幫助下,熱控專業很多青年員工正在成長為青年骨干,為熱控專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能”,在傳幫帶中點亮了薪火之光。
步履不停,創新不止。張剛和他的團隊立足實際,以“增效”為目標,“創新”為依托,在運維工作中成功解決了多項技術難題。他多次參與完成了熱控專業的多項技術革新和改造,取得成果多次獲得中國石油化工和自治區的質量管理小組QC成果獎,自2018年至今本人參與和主導的專利審批已經通過了八項,其中參與的用于高壓電機繞組測溫的接線端子專利,避免了大修工作中與各專業之間的交叉工作,發揮了提質增效的作用,提高了作業人員安健環水平。
一份專注、一份嚴謹、一份執著、一份品質,在平凡中彰顯不凡,在創新奮進中匯聚力量,張剛和他的團隊爭當踐行“創新奮進 奮勇爭先”企業文化的先鋒力量,用匠心致初心,以實干擔使命彰顯了新時代工匠精神,描繪出了一幅幅斗志昂揚的青春畫卷。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