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3-05 14:57
李春蓮
左手鍵盤、右手鼠標,眼睛入了神似盯著屏幕,屏幕上的光標隨著視線焦點的快速移動,扎著馬尾辮的馬亞珍,見到來人,說著話就露出了甜美的笑容,身形清瘦的她,說起話來親和力十足,做起事來又是果敢利落。
“我知道我不知道。”蘇格拉底的這句話告訴人們,前提是認識到自己并不是一個全知全能的存在,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擴展自己的知識領域,這也是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市場營銷事業部計量中心電能表檢驗檢測員馬亞珍的座右銘。2016年8月,從蘭州交通大學電子電子與電力傳動畢業的她從事了電力計量工作,也開啟了精準計量與責任擔當的故事之旅。
迎難而上,柔肩亦能擔重任
“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偶然在乘坐的公交車上,聽到廣播播報中國計量大學獲得了國際某某大獎的消息,便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2016年入職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計量中心,正好從事計量工作,更加大了對計量的興趣,從事基層基礎工作,更是給予了實踐與理論研究的便利。”馬亞珍說。“計量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在社會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重要,尤其是涉及電力貿易公平公正的電力計量,更是在電力企業中起著“公平秤”的作用,而且現代計量更是一種廣義的計量,延伸了其含義,用電信息采集囊括于其中。”
對現代計量的深入研究,有益于萬物互聯、負荷預測、優質服務以及營銷方方面面的升華。面對法定計量機構每4年要進行一次機構的考核和標準的復核,馬亞珍勇于擔當,成功將甘肅省質監局的授權區域由甘肅省供電營業區擴展到甘肅省行政管轄區,而且新增了變比測試儀(0.2級及以下)和電流/電壓互感器負荷箱(MPE:±3%)的授權檢測。
在2021質量提升年工作中,她共發現8個廠家電能表存在批量質量隱患問題,及時出具了故障分析報告并要求相關廠家完成賠付工作,同時,起草故障電能表故障管控辦法,為規范計量裝置故障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為了更好的服務計量體系,馬亞珍先后考取了甘肅省二級注冊計量師、國家一級注冊計量師,成長為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的兼職培訓師。
堅持的背后,是熱愛和責任
“對職業來說,我覺得自信很重要,因為很多事情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我們不要怕失敗,一定要堅強。這也是我在科技創新與攻關路上的心得。”馬亞珍說道。
隨著國家電網公司開始全面推廣智能電能表,盡快掌握新型表計的技術特性和功能特性,便成為質檢室電能表檢驗檢測員馬亞珍面臨的一道難題。由于甘肅作為698電能表的示范網省,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馬亞珍迎難而上,積極學習一系列檢測規范。對于不懂的問題,虛心向國網技術人員和計量器具研發人員請教,挑燈夜戰,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了698智能電能表各項功能的應用和檢測技術。
“生活中,計量無處不在。不用水時為什么水表也會轉?油箱加滿顯示數值總是超過額定容量?新電表比原來的表‘走得快’嗎?可見,民生計量與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計量值準確是確保市場公平、實現放心消費的‘第一道防線’,我們計量工作,表面看上去好像是風平浪靜,實際上也有很大風險。”自2018年開始,馬亞珍一直負責全省故障電能表診斷分析、竊電查處、用戶申校以及供貨前全性能檢測、到貨后抽樣驗收工作,共計完成23個廠家500余只電能表的故障鑒定、完成12個地市58只電能表的用戶二次申校、查出18起竊電案例并出具鑒定報告、完成34個廠家700余只電能表的供貨前檢驗以及上萬余只電能表抽檢。
閃耀青春,巧思創新屢爭先
“從邏輯上來講,我們的工作是最基礎的,就好比蓋樓房,我們是負責向下深挖打地基的,只有地基夯的又實又穩,上層建筑才有可能蓋得更高。”談及工作的重要性,馬亞珍深有感觸。
愈是基礎的工作,工作量愈是大。工作越是繁忙,科技創新就越是重要。自參加工作以來,馬亞珍積極準備青創賽,將“HPLC+HRF”通信芯片嵌入智能電能表、智能配變終端、智能斷路器、智能綜合配變箱等配電網設備,利用電力線載波與微功率無線雙網通信,替代原有窄帶電力線載波通信,提升電力網數據傳輸速率與感知密度,全面、實時監控配電網設備狀態。參與制作了商業計劃書、短視頻腳本、路演發布視頻,其申報的《“萬物互聯”基于HPLC+微功率無線通信技術的全網、全息感知與智能應用》榮獲2019年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銀獎。2019年參與的基于用戶用電行為大數據分析的智能異常診斷關鍵技術及深化應用項目,榮獲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技術發明三等獎。主持的智能電能表的診斷與分析、高速電力線載波通信測試系統的建設、智能電能表全生命周期質量評價方法研究榮獲國網甘肅電科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在一次次探索中,憑著一份鍥而不舍的精神和一股永不服輸的干勁,她解決了很多技術難題,同時不斷深化了對計量工作的認識,被評為2023年度營銷事業部先進工作者。
似水流年,露往霜來,馬亞珍說,“我將繼續做一名計量技術人員,在平凡的崗位上,更加勤于鉆研、勇于創新、樂于奉獻,用自己的努力和工作成果當好計量檢測戰場的‘守門人’。”
責任編輯:閆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