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2-20 17:21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周瓊 魏璇)2月7日,臘月二十八,甘肅兩河鎮(zhèn)中壩村半山腰天寒地凍,遠處不時傳來零星鞭炮聲,國網陜西漢中略陽縣供電公司樂素河供電所的丁守勤和同事背著工具箱,貓著腰吃力前行……
該村地處陜甘過渡帶,離陜西漢中略陽縣有兩個多小時的車程,全村215戶均由樂素河供電所提供供電服務。丁守勤把這215戶甘肅居民的用電一直放在心尖尖上。
丁守勤,出生于1964年2月,是土生土長的陜西略陽樂素河人。人如其名,堅守供電服務一線30余年,勤勞樸實,愛崗敬業(yè),村民親切地叫他老丁。本來過完春節(jié)他就退休了,他卻主動請纓參加春節(jié)值班保電。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懂電工手藝的他,成為樂素河電管站的一名包片電工。自此一直從事高低壓配電網運維、故障搶修和營銷服務工作。只要是自己負責的臺區(qū),臺區(qū)戶數是多少、每戶幾口人、家里是干啥營生的、都有些啥家電、每月電費大約多錢、孤寡貧困的特殊群體都住在哪……丁守勤一清二楚。
2月5日,略陽境內出現(xiàn)了入冬以來的最大一場降雪。一大早,樂素河供電所的職工就要兵分四路進山巡線。所長李世春考慮到天寒地凍,老丁有關節(jié)炎,安排他在所里值班。
老丁一聽急了,趕忙說:“那咋行!中壩村的馬清照昨夜給我發(fā)微信說他上月的電費有些高,讓我抽空過去看看呢。順道還要給五保戶老李捎袋大米,中壩村用動力電的9戶甘肅客戶也得挨家去看看……”老丁嘴里念叨著裝在自己心里的大事兒,車還未發(fā)動老丁就像個攆路的小孩子,第一個擠上了車。
“雪太厚,又是盤山路彎道多,把車停在這兒吧。我們步行上去。”車行至通往中壩村的山腳下,為了安全起見,老丁和徒弟李輝、劉浩打算步行。
被厚雪覆蓋的山路皎潔平整,沒有一絲痕跡。老丁帶頭走在最前頭,倆徒弟沿著他的腳印前行。腳踩在雪地里發(fā)出咯吱咯吱的響聲,身后留下一連串高出腳背的鞋印。
“這個山梁有16道彎,21基電桿……”不等老丁說完,徒弟李輝打斷說:“師傅好記性呀,路的彎彎拐拐都記得這么清楚。”師徒三人一邊聊工作、拉家常,有說有笑,一邊走走停停巡視線路。
他和兩個徒弟檢查完中壩臺區(qū)的計量裝置后,抄了兩公里小路。腳下打滑,一個趔趄,他在雪地里摔了兩跤。來到中壩村大棚香菇經濟合作社,他們對菇棚內的保溫、滴灌和照明設備進行安全用電檢查。
“這個智能香菇大棚建了三年多了,老丁經常上門來幫我們檢查用電設施,修補一些小問題。用電有問題他隨時上門來解決。”管理員王玉明感激地說。
從香菇大棚出來,老丁惦記空巢老人龐建國,從地上拽起又累又餓的兩個徒弟再次出發(fā)。從早上8點出門,一直忙到下午5點多,擔心天黑了走夜路不安全,這才返回。和徒弟相約次日又來,爭取節(jié)前把中壩村的動力用電戶、產業(yè)合作社和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全部走訪完。
2月8日下午,閑不下來的老丁又忙著為教所里的青工制作拉線、到電表箱前給青工傳授竊電查處的方法……
“明天就是年三十了,算上過年值班的時間,我還能在崗工作21天。退休后,我還盤算著當個村網共建義務宣傳員,給鄉(xiāng)親們搞好用電服務,走鄉(xiāng)串戶,日子忙碌又充實!”吃晚飯時,老丁咧嘴笑著說。
飯桌上的同事不約而同地向老丁豎起了大拇指。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