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3-05 13:53
管浩嫄
走進國家能源集團山東壽光公司,智能巡檢機器人正在“上崗”巡視,通過紅外熱相儀、高清攝像頭將生產區域情況“盡收眼底”,及時對現場漏油、漏水、超溫等異常進行報警;在菏澤公司,水汽值班員不必東奔西走,在主控室輕點鼠標,就能實現遠方自動加藥。
山東公司積極推進火電機組智慧轉型,按照“一企一策”深化智慧電站建設,加快傳統火電轉型升級。截至3月初,完成外圍智能化建設配套項目36項,PLC控制系統改DCS控制53套,堆取料機無人值守改造11臺,外圍系統人員總人數較改造前減少107人,382人并入集控運行管理,智慧電廠建設穩步推進,生產場所控制室集中、“無人值守”“少人值守”效果顯著,為企業提質增效注入了強勁動能。
頂層設計謀全局
“菏澤公司灰硫、化水進入主控室集中管控,一二三期輸煤控制系統已經聯網,皮帶操控集中在二期輸煤控制室,實現少人值守。”山東公司專項檢查組成員韓敏在現場查看菏澤公司灰硫系統、化水系統、燃料系統改造情況和實際運行情況后總結道。
圖為山東菏澤公司值班員對輸煤系統集
山東公司強化頂層設計,健全組織領導,制定下發《智能發電企業建設指導意見》,明確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公司智能發電建設現狀、建設規劃、具體任務、主要措施等,下好省級公司“一盤棋”。
“盡快組織智能智慧專業組開展頂層設計,指導各單位結合輔控進集控提高機組自動性能、結合點檢提高設備臺賬智能化、結合安全監察智能化,進行智慧電廠建設。”山東公司月度例會上強調。
公司實行動態評估,通過專家咨詢、員工參與等多種方式,定期對智能發電企業建設發展成果進行績效評估,實時調整戰略規劃、建設目標、實施方案,及時總結固化,系統、全面、持續推動智能發電企業建設。
“一企一策”穩落地
泰安公司進行集控室改造,17.4m層空調機房室內裝修改造及原空調機房屋頂新增室外型空調機組工程。通過改造項目實施主控室空間增加至218平、運行休息室空間增加至185平。
山東公司各所屬單位因企施策編制建設方案,統籌部署外圍區域遠程監控系統,采用智能監控攝像頭、智能傳感器、智能機器人等智能監控設備,立項技改、科技、信息化等配套項目,推進生產現場的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
所屬單位全面梳理現有自動化、信息化系統及應用,完善整合現有資源,推進跨部門、跨專業、跨領域的集約化建設,實現互聯互通、共建共享,推動全數據深化應用、共享應用和融合應用。
圖為山東費縣公司值班員對脫硫系統集
石橫公司灰硫、化水進入主控室集中管控,費縣、蓬萊、聊城公司脫硫進入主控室集中管控,燃料單獨集中管控,化水系統已經聯網,實現精細管理、智慧決策、主動安全管控、無人干預、少人值班、智能監視及故障診斷、高效環保、靈活調節等功能。
智慧電廠暖人心
石橫公司集控室脫硫、除灰、化水操作站及相關視頻監控系統接入集控室,由值長、單元長統一協調管理,除灰、脫硫、化學運行人員減少了20%以上。
“之前機組參數調整時要頻繁與各專業電話協調,牽一發動全身。現在方便多了,大家集中到一起,實現數據、信息互通互享、高效協作。”石橫公司運行部值長李樹壯感觸頗深。
對于集控運行巡檢員來說,每年的夏季都是漫長而難熬的,居高不下的環境溫度加上不斷散熱的運行設備,鍋爐房仿佛一個“蒸籠”,進去5分鐘衣服就被汗浸濕了。巡檢機器人解決了巡檢員的“心頭難”,通過采集現場儀表視頻圖像信息,再由機器視覺分析技術和圖像識別技術處理,及時對異常數據發出報警。
圖為山東壽光公司智能巡檢機器人正在巡視檢查
“現在我們不需要頻繁進去抄表,有異常的時候進去看一下就好了。”壽光公司維護部熱控專工焦凱迪說。
在智慧電廠建設中,國家能源集團山東公司全面構建智能生產、智能管理運作體系,完善以人為本的集中管控、減員增效和高度協同的管理模式,打破傳統的設備物理分離、信息相互獨立等壁壘,實現設備、信息互聯,數據、資源共享,在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上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