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3-04 16:36
胡成中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涌現了許多優秀的制造型企業。制造業的水平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隨著勞動力資源的減少,國際競爭加劇,我國的制造業企業面臨較大的轉型升級挑戰,一些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規模小、利潤薄、研發能力弱、管理不科學規范等問題較多。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早期的創業者缺少專業知識和技術背景,從事的行業技術門檻低,很容易出現同質化競爭,造成盈利微薄,舉步維艱;二是一些企業雖有盈利,然而在研發創新和設備升級方面投入不足,缺乏二次創業的動力以及長遠的戰略布局;三是部分地區產業聚集程度低,難以進行的統一的城市規劃和行業布局,公共基礎建設滯后,客觀上導致中小企業很難留住需要的人才;四是一線工人以普工居多,缺乏技工、技師等中高端技能型人才;五是融資方面,中小型制造業企業多為民營企業,融資相對困難。
上述問題,其核心是人、資金、機制的問題,其中人的問題又是重中之重,建議國家相關部門在以下方面予以引導扶持。
一、加大技術幫扶力度,充分利用好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資源,加大產、學、研的融合力度,鼓勵高校相關專業與企業“結對”,可以安排教師、研究生到企業進行掛職鍛煉,讓研究人員真正知道企業需要什么,也讓企業知道怎么實現技術創新,加快科研成果的技術轉化,讓技術升級落地。
二、發揮各地、各行業商會和鄉賢聯誼會等組織機構平臺在引進人才與技術方面的橋梁紐帶作用。商會、鄉賢聯誼會等社會組織,利用本身的組織能力、行業影響力和對本地、本行業熟悉的便利,搜集所在企業有關技術轉型方面存在的具體困難,對接相關行業的專家,設置專門的聯絡人員。比如商會可以考慮設置分管技術創新的專職副會長,或聘請行業專家擔任商會技術顧問,專職負責技術升級工作;鄉賢聯誼會則要充分發揚在外地發展的鄉賢們“愛國愛家”、“造福桑梓”的樸素情懷,利用他們的技術專長和人脈資源,引導和鼓勵他們回鄉發展,為當地企業的技術創新貢獻一份力量。
三、適時、適度公開一些國有技術成果,為企業提供技術轉型升級的助力。針對中小型私營企業技術能力不足的問題,除了涉及國家安全、產業機密外,國家可以考慮適時將一些非尖端但在全球仍有競爭力的國有科研成果、技術資料解密,無償或象征性價格轉讓給中小型企業,讓這些企業能夠少走一些彎路,節約時間和資源。
四、加強中小城市、小城鎮的軟硬環境建設。克服小城市、小城鎮產業布局方面存在的低、散、小的不足,根據當地的產業門類,利用產業集聚效應,合理規劃生產、生活、交通樞紐等核心功能區的布局,重點改善和推進交通、教育、醫療、住房等基礎建設;此外,還要加強法制建設,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解決人才發展的后顧之憂,千方百計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五、加強技工人才隊伍建設。高科技的產品,離不開高素質的技術工人的創造。必須改革職業教育的考試方式,以動手能力作為主要考核目標;推進技術工人技能評審,讓更多的工人能夠關注自己技能提升;除了職業學校教育外,還可以鼓勵、資助企業建立自己的職工學校,定期開展培訓,以職業技能進行技工等級的內部評定,提高技工的個人榮譽感和社會的認可度,讓技工成長有一個有序、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環境,為企業的轉型升級奠定人力基礎。
六、加強對企業技改扶持資金補貼的管理和機制調整。對于申報各類技術創新的企業,除了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外,更應加強監管和資質審查,防止各種弄虛作假、浮夸風和“吃空餉”現象的發生;對申報企業的核查,工作重點不應停留在書面報告資料上,而應該加強實地檢查;為杜絕徇私舞弊,在核查人員的安排上,采取隨機抽調,必要時進行異地派遣;在檢查過程中,不提前打招呼,采取突擊檢查,對照相應條款,嚴把審查關,對弄虛作假的行為采取一票否決,把有限的資金真正劃撥給認真實踐技術創新的企業。
背景資料:胡成中,浙江省樂清市柳市人,1977年投身市場經濟,1984年6月創業辦廠,把德力西從一個家庭作坊發展成大型集團,綜合實力連續21年榮登中國企業500強、蟬聯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曾任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全國工商聯常委,中國企業聯合會、企業家協會副會長,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副會長等;榮獲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全國優秀企業家、中國光彩事業獎章等殊榮。
責任編輯:閆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