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12-15 16:04
于妍妍
呼倫貝爾,祖國北疆一座美麗的城市。冬季室外呵氣成冰,家里溫暖如春,這是一個季節的性格,更是一座城的溫度。“這回放心了,沒想到還提前供暖了,華能企業就是好,真是為老百姓辦實事。”天潤碧水御翠園小區的居民張大媽高興地說。近年來,華能伊敏煤電公司伊敏電廠把電熱保供政治責任扛在肩上、把轉型發展落在實處,在厚植民生福祉的同時,蹚出一條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轉型之路。
繪就民生保供“安全圖”
“自今年開栓供熱以來,整體供暖形勢平穩向好,解決呼倫貝爾市中心城區近10萬用戶供熱需求。”華能伊敏煤電公司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楊立勇如實說。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系國運。在長達9個月的供暖期,讓老百姓住得溫暖、住得舒心、住得安全,供暖是關系民生的“溫度計”。
伊敏電廠至呼倫貝爾市中心城區長距離供熱工程,于2021年5月開工建設,同年12月15日正式投運,是迄今國內高寒地區輸送距離最長的一條熱網工程,通過挖掘煤電供熱潛力,建設智慧高效熱網,大膽應用新技術,供水兩級升壓開創國內先河。2023年9月20日,開啟第三個供熱征程,接帶供熱面積1206萬平方米,為呼倫貝爾市中心城區源源不斷送去“華能溫度”。如今,伊敏電廠不僅是東北電網重要的電力支持點,也通過挖掘煤電供熱潛力,實現轉型升級、新舊動能轉換,為呼倫貝爾市中心城區供熱市場提供了穩定熱負荷,進一步守牢民生供熱底線,讓華能“暖流”涌入千家萬戶。
長距離供熱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70公里管線內流經水量16萬噸,一送一回間巨大能量在管內循環,任何環節出現控制策略問題,都將引發不小的安全事故,投運以來,工程出現的問題,基本在24小時內完成維修。作為民生保供主力軍,堅強的保供能力和優質的供熱服務成為企業的發展金字招牌。
激活轉型發展“新動能”
“堅持把推動供熱產業實現綠色轉型升級,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當作義不容辭的使命,在做優存量、做精增量上下足功夫。”對于華能伊敏煤電公司伊敏電廠而言,進行供熱改造是一條充滿生機的發展之路。
抓住轉型發展有利時機,進行機組供熱抽汽改造“變廢為寶”,實現運行模式深度調峰和高效供熱的靈活切換,降低了機組發電煤耗,機組靈活性、經濟性得到有效提升。以此同時,伊敏電廠將數字化賦能供熱,牽頭立項“高寒地區長距高網源協同與城市智慧供熱關鍵技術研究科技項目”,正式走上智慧運維的數字化之路。通過對長距離水力工況等比試驗與仿真計算研究,進一步優化了多級泵安全節能運行策略,2022年至2023年采暖期節約用電成本800萬余元,讓供熱安全更有底氣。
目前,伊敏電廠現有供熱能力已經可以滿足目前供熱工程5倍的需求,在未來,技術和市場允許的情況下,多條管網和更長距離管網鋪設都將成為可能,能充分滿足城市發展需求未來,清潔高效熱電聯產機組供熱需求仍將持續增長。
架起溫潤民心“連心橋”
群眾冷暖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一句“屋里比往年暖和了7、8度”,讓老百姓和華能人心里都暖乎乎的。供熱工程的成功投運極大緩解了當地的熱源壓力,居民室內溫度提升至23攝氏度以上,投運以來,當地政府和老百姓對工程的評價極高。擦亮群眾幸福生活底色,奮力書寫更加殷實出彩的新時代民生答卷,每一個小小的片段,都見證著一份的情懷,有著提升“民生溫度”的孜孜追尋。
“以后再也不用夜里起來燒火添煤了,咱們草原牧民也要用上暖氣了。”牧民巴圖一提到即將實現集中供熱就開心地合不攏嘴。這個冬季,鄂溫克旗巴彥塔拉達斡爾民族鄉集中供暖將取代家家戶戶的小煤爐,老百姓一直翹首期盼暖洋洋日子終于要到來了。巴鄉供熱管網接入長輸管網工程于9月2日動工,目前正在有序推進中,竣工后轄區內800余戶居牧民將實現集中供暖。在未來,將持續向伊敏至呼倫貝爾市中心城區沿線區域居牧民輸送“華能溫度”,更大范圍釋放民生紅利,一個更加高效、可靠、節能、環保的綜合能源供給畫卷將在祖國北疆的遼闊大地上徐徐展開,譜寫企地共建、民族團結新篇章。
路雖遠,行者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華能伊敏煤電公司伊敏電廠將以主題教育為契機,找準保供和轉型的最佳結合點,在民生保障方面繼續用心用情,在綠色轉型方面持續發力,奮力書寫企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責任編輯:于彤彤
校對: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