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12-08 15:57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鐘能炫)12月6日下午14時,國能津能濱海熱電有限公司(簡稱“津濱熱電”)綜合能源研發應用中心在天津掛牌成立,國電電力、津濱熱電、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葉輪機械研究所等6家相關企業的負責人共同為中心的成立揭牌。該中心的成立是津濱熱電在迎接未來能源挑戰、推動科技創新方面的重要舉措,也是熱電行業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致力于推動能源領域創新發展的一項重要行動。
據悉,綜合能源研發應用中心依托于天津國能津能濱海熱電有限公司,由煙臺龍源電力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葉輪機械研究所、國家能源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北京翰能智成節能技術有限公司、國能鍋爐壓力容器檢驗有限公司、國能滬電(上海)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聯合創建,并獲得產品研發、數字信息等七家合作單位提供的設備與技術支持。以綜合能源創新項目開發為切入點,本著為高校提供研發平臺,為企業生存與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的原則,以校企雙贏為基本目的,從科學研究及技術開發、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等方面深入合作,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綜合能源體系。
國電電力相關負責人在掛牌儀式上發言介紹,2023年以來,國電電力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嚴格落實集團公司“41663”總體工作方針,緊緊圍繞“常規電力能源轉型排頭兵”戰略定位,以發展“火電+”為首要任務,會同各發電企業,推動綜合能源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保持了良好態勢,其中,津濱熱電在綜合能源轉型方面,立足“城市合伙人”定位,堅定“一心兩脈,三生四化”綜合能源發展方針,“一心兩脈”即“以綠色煤電為中心,做城市發展能源供能的‘動脈’,做城市發展消納處置的‘靜脈’”;“三生四化”即打造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構建以多元化供應、集中化管理、智能化控制、市場化運營的“四化”城市綜合能源服務中心。大力推進增量供熱、工業蒸汽等綜合能源項目建設;在科技創新方面,強化項目支撐,引領技術創新,不斷取得重要創新成果,對實現燃煤電廠燃燒優化、提升經濟效益起到了顯著作用,為國電電力建設世界一流企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媒體了解到,綜合能源研發應用中心將充分利用能源行業最新技術進展,根據國能津濱熱電發展規劃及行業實際需求,聯合開展綜合能源領域的創新研究工作,力爭取得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成績,創造性地解決企業能源轉型面臨的瓶頸性問題,將科研和機組的低碳高效運行相結合,打破不同能源行業間的界限,推動不同類型能源之間的協調互補,從能源供給側以多能互補、梯級利用和綜合供應為核心,協同優化電、熱、冷、氣、水等多種能源的供應、轉化、存儲、消費,提高供給側綜合效益,推動能源的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升級津濱熱電能源結構,加快實現“雙碳”目標。
綜合能源研發應用中心現設立第一批研發課題共四項,一是開展乏汽提質研究。研發應用中心將深入研究乏汽增壓提質技術,突破機組供熱、供汽瓶頸,搶占濱海新區供熱與工業蒸汽市場。二是優化冷熱聯供技術。國能津濱熱電為實現“雙碳”目標,結合自己的供熱形式和下游商業區域特點,構建科學低碳的供熱模式,提出基于首站余熱回收的“一網雙供,冷熱同源”的集中供熱、供冷技術。這一技術可實現電廠熱網水冬季供熱水采暖,夏季供熱水驅動溴冷機實現集中供冷,打破了熱電機組僅冬季供熱的單一模式。三是開拓固廢利用新方向。國能津濱熱電深入探索固廢處理新途徑、新方向,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促進固廢處理產業發展。綜合能源研發應用中心將針對粉煤灰制造應用于建筑、軍事、航天、民生等行業的陶瓷棉,粉煤灰與黏土混合制磚,粉煤灰用于鹽堿地的土壤改良等新興技術開展廣泛調研,推動粉煤灰的多元化應用,實現資源循環、經濟效益和環境友好的有機融合。四是推動綜合能源數字化。研發應用中心將結合先進的信息技術,構建全面數字化能源管理平臺,整合綜合能源供給系統各環節數據,運用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分析,深度挖掘數據背后的價值,為決策者提供實時、準確的信息支持。
責任編輯:江蓬新
校對: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