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5-04-25 09:35
羅煉鐸 李三 夏振來
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我國能源電力行業堅決貫徹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著力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切實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三組數字,可見證能源電力行業新質生產力的迸發涌現。
超1/2——2025年2月,南方五省區新能源總裝機容量突破2億千瓦,新能源電力滲透率最高達到56.5%,在新能源消納高峰期,每兩千瓦時電就有超過一千瓦時來自新能源。
2020年,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達22億千瓦,其中火電裝機達12.45億千瓦,占全部發電裝機容量的57%,風電、太陽能、生物質發電等新能源裝機合計達5.4億千瓦,不到火電裝機的一半。從電量來對比則更為懸殊,2020年火電發電量達5.3萬億千瓦時,占全國總發電量的71%,新能源發電量為0.86萬億千瓦時,僅占到全國總發電量的11%。與這一電源結構相對應的,是我國高碳排放的能源底色,2020年我國碳排放量達到98.99億噸,占全球碳排放總量的30.7%,相當于美國、歐盟及日本碳排放量的總和。具體到行業構成,電力和供熱行業碳排放占比為47%,居于首位。
在全球氣候問題日益嚴峻的當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時代所向、大勢所趨,綠色產業因此蓬勃興起。從11%到超1/2,從不足一半到成為第一大電源,我國能源電力行業挺起大國能源脊梁,“十四五”規劃實施以來,單位GDP能耗和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分別累計降低10.8%、8.1%,以年均不到3%的能耗增長支撐超過5%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有力捍衛了中國面向世界的“雙碳”承諾。
6元——2025年3月,全國最大規模車網互動在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經營區內啟動,超10萬輛新能源汽車參與響應,車主響應充1千瓦時電可減免0.8元,放1千瓦時電可獎勵6元的指令。
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累計達1089.9萬輛。截至2024年末,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3140萬輛。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快速提升,電動汽車海量尖峰期間充電對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威脅已越來越不能忽視。2024年,我國充電設施充電量突破1100億千瓦時,部分區域電網負荷峰谷差由最大負荷的35%一度加劇至55%。根據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測算,電動汽車無序充電將導致2030年國網經營區域峰值負荷增加1.53億千瓦,相當于區域峰值負荷的13.1%,如果單純通過增容升級線路,電力投資需要翻倍。而車網互動等新模式、新業態的出現,不僅以低成本解決了電網安全運行難題,而且將大規模的新能源汽車接入轉化成了增強電網靈活調整能力的利器。新能源汽車是優質的儲能載體,20輛純電車儲能潛力已經和一個中等規模的用戶側儲能電站相當,而前者的調節成本不到后者的十分之一。2030年預計全國新能源車保有量為1億輛,若10%的新能源汽車參與車網互動,最大可提供8600萬千瓦的調節能力,超過全國在運所有抽水蓄能電站裝機容量的總和。
新質生產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催生,可以形成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車網互動、需求側響應等新業態、新模式的出現,給電力的生產消費帶來新的變化,為跨時空優化電力資源配置、促進清潔能源消納提供了更多可能,生動詮釋了何為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何為新產業、新賽道、新動能。
超80%——2024年,“東數西算”工程取得積極進展,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算力總規模超過146萬標準機架,國家樞紐節點新建數據中心綠電消納占比超過80%。
數字經濟時代,人工智能技術迅速發展,算力成為現代生產活動的重要投入要素,與算力需求一同快速增長的還有數據中心能耗。據報道,2022年全國數據中心耗電達2700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約3%,超過同期三峽電站發電量的兩倍。隨著互聯網數字化進程加速推進,2025年這一比重預計將進一步提升至5%。統籌數字經濟發展和綠色經濟發展,國家提出打造“東數西算”工程,推動算力和綠色電力協同建設,算力發展和能源安全協同保障,構建聯網調度、普惠易用、綠色安全的全國一體化算力網,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數字基座。
落實國家“東數西算”戰略部署,能源電力行業積極推動綠色電算協同新業態發展,多站融合、清潔能源微電網算力中心、低碳算力產業園等一大批新場景、新示范競相涌現,電力技術與數字技術、電力設施與算力設施、電力市場與數據市場、電網運行機制與數智創新規律等在新的時代背景和技術條件下實現深度耦合,涌現出一大批具有電力算力綜合服務能力的新模式、新主體。在電力之外、算力之外再辟“藍海”,極大拓展了新基建孕育新動能的實踐內涵。綠色電算協同作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驅動力,正逐步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力量。
(作者單位:南方電網能源發展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