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0-25 18:48
加快推動能源產業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
——第三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創新技術助力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觀察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杜敏
“隨著全球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的快速推進,技術就是資源的趨勢愈加明顯。只有擁有強大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才能有力支撐能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10月24日,在第三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創新技術助力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分論壇上,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黃學農指出。
論壇期間,與會專家共同展望能源行業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探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助力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風險管控等重大問題,為推動能源行業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融合發展成必然趨勢
在能源轉型和數字革命雙重驅動下,加快推動能源產業與數字技術融合發展已成為當下能源發展的必然趨勢。
在電網領域,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以新技術、新舉措做好電力安全風險管控工作。國家電網公司安全監察部主任王罡表示,該公司建成新一代變電站集中監控系統,加快500千伏及以上線路、330千伏及以上高壓電纜的可視化監測全覆蓋,實現狀態感知全景化。同時,大規模推廣智能巡檢、無人機巡檢代替人工,在重要變電站部署智能巡視系統,計劃年內完成220千伏及以上線路的無人機自主巡檢全覆蓋,從而實現運行維護智能化。
在核電領域,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大型壓水堆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在其研發階段就充分考慮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并在設計、建造、運維及管理各環節充分實施。
華龍國際核電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劉全忠表示,未來,“華龍一號”核電數字化轉型發展將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進一步深度融合。
“我們通過科技創新向數字化智能化轉變,讓電網主動適應電源的變化,實現源網荷儲四個元素有機配合。”河南省能源規劃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夏興以河南省推動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為例,介紹了該項目在保安全、促消納、調結構、降成本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
數字化轉型需與戰略對齊
盡管能源行業在數字化轉型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然面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行業不同,管理重點就不同。數字化轉型策略一定要對齊業務戰略。”金蝶中國副總裁、大型企業事業部聯席總裁馬興旺建議,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規劃時,要盡量避免沒有全局效應的局部優化。
而數據在數字化轉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數字化部副主任樊濤表示:“沒有高質量的樣本數據,人工智能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此外,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數據治理也有待加速。國家管網集團北京智網數科公司副總經理魏政建議,可以通過推動數據直采,實現各類工況數據的自動感知,為人工智能技術推廣應用奠定數據基礎。
在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下,能源網絡安全成為博弈新戰場。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胡斌指出,數字化轉型中,各類大模型也會帶來新的安全問題,比如大模型本身的安全問題、大模型技術的惡意使用及大模型的應用帶來新的暴露面等。
“萬物互聯場景下,網絡邊界模糊,甚至消失,必須采用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網絡安全管控策略確保網絡空間安全。”中國科學院院士管曉宏提出了網絡安全管控芯片與系統這一新技術途徑——研發物理層的網絡安全管控芯片,構建一體化網絡安全管控系統,與此同時保證數據和通道的安全。
AI融入能源行業應用場景
AI技術是驅動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引擎。當前,在能源領域,AI融入應用場景已經從嘗鮮階段進入到了實用階段。
“AI技術在數據分析、預測決策等方面已經展現出巨大的潛力。”中國南方電網電力調度中心副總經理丁曉兵表示,南方電網公司全面推廣了AI+的電力負荷預測,通過研制國內首套省地一體化AI+負荷預測系統,實現機器代人,推動新型電力系統負荷預測由不確定走向確定。此外,該公司還應用AI開展精細化氣象預測,構建全國電力行業首套云超算平臺,搭載精細化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將天氣預報偏差縮小到1.5攝氏度。
中國華電也將氣象大模型技術與業務應用場景深度結合。該公司發布了“基于AI大模型技術新能源氣象功率預測解決方案”,并在華電江蘇新能源試點場站驗證,實現了15分鐘預測準確度達97.24%,大幅提升了預測效率。中國華電集團數字化中心主任莊榮表示,中國華電成立了AI+新型電力系統關鍵技術和應用創新聯合體,制定發布了發電領域人工智能+的專項行動方案,全面覆蓋“沙戈荒”大基地、水風光一體化等特色場景以及新能源、水電、火電、煤炭等重點領域,推進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實現資源共享、跨界融合和聯合創新。
“未來十年,對數字化影響最大的技術就是AI。”胡斌預測,“未來AI賦能安全技術,就像汽車的自動駕駛一樣,可以助力實現安全運營、安全管理能力的完全自動化。”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