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9-25 11:59
由“自愿核發”向“全量核發”
——訪北京電力交易中心新能源交易部副主任張楠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邱燕超
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上線后,電力交易機構與國家能源局設立網絡專線,實現電力交易機構與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的數據互通。北京電力交易中心新能源交易部副主任張楠在接受中能傳媒記者采訪時表示,下一步電力交易機構將通過網絡專線交互電量信息,支撐綠證由“自愿核發”向“全量核發”轉變。
中能傳媒:請您介紹一下《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 國家能源局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 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發改能源〔2023〕1044號)(以下簡稱“綠證1044號文件”)實施后,北京電力交易中心不同類型發電項目綠電交易量或綠證交易量變化情況。
張楠:綠證1044號文件對推動全社會消費綠色電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北京電力交易中心2024年綠電交易規模已突破1000億千瓦時,交易綠證近6000萬張,市場呈現出整體需求旺盛、交易規模穩步擴大的良好發展態勢,綠電綠證得到社會各方面廣泛關注和認同,大量企業將購買綠電綠證作為獲得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實現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主要途徑,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已成為我國綠證交易量最大的交易平臺。
中能傳媒: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上線運行后,目前電網企業、電力交易中心相關電量數據覆蓋項目的情況如何?
張楠:目前,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已經按照國家能源局全覆蓋工作要求,組織各單位完成建檔立卡項目檔案匹配,同時也在開展其他準備工作。
系統建成后,要求以電網企業、交易機構提供的數據為基礎核發綠證,這是對綠證核發機制的重大調整。交易機構將在推行綠證制度、促進綠證全覆蓋方面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綠證作為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權益的載體,以綠電綠證交易方式有償轉讓,支持可再生能源項目發展,同時電力用戶獲得綠證作為消費可再生能源電力的憑證,綠證核發基礎數據歸集工作必須嚴之又嚴、細之又細。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將確保綠證核發基礎數據完整、準確,服務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及時獲取綠證。
中能傳媒: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建設過程中,電力交易機構做了哪些具體配合工作,是否達到預期效果?后續還有哪些需要繼續推動改進的方面?
張楠:一是指導各單位開展數據歸集和上傳工作,建立電量數據統一歸集和傳輸機制,匯總成為全面、準確的綠證核發基礎數據,為向國家能源局上傳數據,支撐綠證全覆蓋做好準備。
二是研發了信息平臺支撐數據歸集上傳,為推動綠證全覆蓋提供技術和平臺保障。
三是大力推進數據歸集工作,組織各單位加快推進功能部署、數據歸集和信息上傳,敦促各單位加快工作進度,盡快實現數據統一歸集。
四是全力配合國家能源局新系統接口調試和模擬試運行。按照綠證核發和交易管理子系統接口規范及模擬運行實施方案,北京電力交易中心投入近500人天的工作量,于6月10日完成全部核發數據接口聯調,6月18日完成交易數據接口聯調,6月23日完成系統壓力測試及模擬試運行。按照國家能源局明確的綠證全覆蓋流程要求,7月下旬完成首批電量數據歸集,支撐綠證核發。
中能傳媒:您對促進綠證綠電交易,培育綠證市場積極發展有什么建議?
張楠:要加大對綠證的宣傳推廣力度,努力提升綠證社會和國際影響力。健全完善綠證交易機制,促進綠證交易規模提升,為企業提供安全高效的綠證交易服務。加快國際標準研制,推動將我國能源電力綠色發展優勢轉化為國際話語優勢。做好綠電系列國際標準編制及發布,提升我國綠證綠電的國際認可度,推動中國綠電交易、消費核算和認證的技術方案在全球范圍內應用,有效應對未來歐美碳關稅機制,為企業更好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支撐。
加強綠證制度與碳市場、能耗雙控、消納責任權重等政策銜接,推動企業通過購買綠證綠電實現碳減排、控制能耗總量和強度、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讓綠證真正成為各類政策、市場場景中的“硬通貨”。
建立綠證核銷機制,健全綠證全生命周期管理。綠證的核心功能之一是證明企業在已經消費的全部能源電力中,哪一部分包含了綠色環境權益,同時避免綠色環境權益被重復使用。國際上各類綠證機制均建立了規范的綠證核銷或退出機制,證明環境權益已經被使用,保障環境權益不被重復利用,企業對綠證核銷也存在著強烈的需求。我們建議參考國際上的各類綠證機制設計,研究建立我國綠證的核銷機制,推動綠證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形成閉環,實現我國綠證與各類國際綠證機制趨同,提高我國綠證的國際認可度。
責任編輯:余璇